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109)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姜云垒李时张立世张博刘丽秋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鸟类
  • 2篇捕食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样性
  • 1篇行为节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育雏
  • 1篇育雏行为
  • 1篇生态效应
  • 1篇生物学
  • 1篇湿地公园
  • 1篇双亲
  • 1篇水体
  • 1篇鸟类保护
  • 1篇配偶选择
  • 1篇破碎化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栖息地破碎化
  • 1篇亲缘

机构

  • 1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姜云垒
  • 8篇张立世
  • 8篇李时
  • 2篇陈艳东
  • 2篇张博
  • 2篇刘丽秋
  • 1篇姜明
  • 1篇王海涛
  • 1篇高玮
  • 1篇赵云蛟
  • 1篇张博
  • 1篇陶慧娟
  • 1篇秦博
  • 1篇张天末
  • 1篇田雪
  • 1篇刘宝

传媒

  • 5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长春师范学院...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栗斑腹鹀繁殖期栖木利用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人为观察法对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东北部区域内繁殖期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栖木与巢的距离及双亲是否对栖木重复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在不同繁殖时期内,其栖木与巢的距离具有极显著差异(F=130.265,自由度为2,P≤0.001),产卵期为(21.90±5.06)m,孵化期为(16.80±5.10)m,育雏期为(7.80±3.85)m,且双亲均有重复利用同一栖木的习性,在育雏期栖木的重复利用最高。
张立世张博李时秦博姜云垒
关键词:繁殖期
栗斑腹鹀双亲递食率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2012—2013年4—7月,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对栗斑腹鹀育雏期双亲递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双亲均参与育雏,雌鸟和雄鸟递食率没有显著差异;亲鸟每天不同时间段递食次数无显著差异;雌鸟和雄鸟递食频次随着雏鸟日龄增大而显著增加.雏鸟4日龄以前,雄性递食次数高于雌性;雏鸟4日龄以后,雌性递食次数高于雄性.这种递食行为的性别间差异与雌雄分工有关;除递食以外,暖雏、为雏鸟遮阳等行为由雌鸟承担,而领域防御和警戒等行为由雄鸟承担.
陶慧娟姜云垒秦博张博张立世李时
关键词:育雏行为
2015年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季节动态被引量:5
2017年
2015年5月、8月和10月,在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恢复湿地,调查水中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分析影响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的水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水中共检出浮游甲壳动物13种,其中,有枝角类4属10种,桡足类1属3种;在采样期间,枝角类的共有优势种为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ds)、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和寡刺秀体溞(Diaphanosoma paucisoinosum),桡足类共有优势种为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vckarti)和无节幼体;5月、8月和10月采样日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不同,8月的最大,5月的次之,10月的最小,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68.55±80.90)ind./L和(1.46±0.75)mg/L,8月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59.77±64.2)ind./L和(2.30±0.67)mg/L;在所有采样点中,浮游甲壳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698~3.262,Margalef指数为0.590~1.480,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83~0.928;水温、水中溶解氧含量和水体透明度是影响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生物量的主要因子,总氮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影响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的多样性。
田雪付宏臣李宇姜明姜云垒
关键词:浮游甲壳动物环境因子
三道眉草鹀营巢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
2016年
2012—2015年每年的4—7月份,在内蒙古扎鲁特旗地区对三道眉草鹀的窝卵数和营巢成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道眉草鹀的平均窝卵数为(4.46±0.72)枚·巢^(-1)(n=47),平均孵卵期为(12.44±0.53)d(n=9),孵化率为0.52,Mayfield营巢成功率为0.22,直接观察法营巢成功率为0.34。三道眉草鹀营巢成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天敌捕食和人为干扰,因此,应加强对西伯利亚山杏的保护和管理,制定合理的放牧政策以提高三道眉草鹀的营巢成功率。
李时张立世姜云垒秦博
关键词:窝卵数
鹀科8种鸟类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研究鹀科8种28只鸟类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28只个体分为两类,A类包括所有鹀属鸟类,B类包括铁爪鹀属和雪鹀属的铁爪鹀和雪鹀.将A和B类中的不同物种分为不同分支:栗斑腹鹀与三道眉草鹀和白头鹀为一支,芦鹀、红颈苇鹀和苇鹀为一支,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中雪鹀和铁爪鹀位于分支的最底部,支持了其应从鹀属中分离的观点.
李时姜云垒刘宝王海涛高玮张立世张天末
关键词:亲缘关系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鸟类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
2014年
在保护生物学研究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的遗传多样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研究比较广泛和深入的哺乳动物和鱼类中,MHC被认为与抗病能力、配偶选择和亲缘识别有关。然而,MHC基因对哺乳动物行为产生影响的机制是否适用于鸟类,特别是鸟类野生种群,尚不清楚。文章对MHC多态性机制、MHC基因分型方法及其与鸟类疾病抗性、配偶选择的关系等进行了综述,为研究人员对鸟类保护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许钰卓赵云蛟
关键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配偶选择基因分型鸟类
栗斑腹鹀对寄生和捕食风险的行为反应被引量:1
2016年
捕食和巢寄生是影响栗斑腹鹀存活和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面对不同风险,其行为对策可能不同.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敖伦花和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嘎亥图,通过摆放标本实验,探讨了栗斑腹鹀在捕食和寄生风险下的行为反应差异.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对捕食者红隼(Falco tinnunculus)反应最强烈;其次为寄生者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对中性对照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反应强度最弱.说明栗斑腹鹀具有识别不同类型风险的能力,并能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应对不同风险.
陈艳东姜云垒秦博张立世刘丽秋
关键词:标本报警声
栗斑腹鹀巢捕食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年
2018—2019年,在内蒙古扎鲁特旗地区开展了栗斑腹鹀的巢捕食率及影响巢捕食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蛇和草原黄鼠是栗斑腹鹀繁殖期的主要巢捕食者.两年间共找到栗斑腹鹀繁殖巢94巢,其中44巢被捕食,巢捕食率为46.8%,占繁殖失败的65.7%.对栗斑腹鹀被捕食巢和繁殖成功巢的9个巢址因子进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发现,裸地面积比例及距边缘距离对巢捕食影响显著,裸地面积比例越大、距离边缘越近的巢更容易被捕食.
崔煜菲李时张立世冯致力尚伟平姜云垒
栗斑腹鹀鸣声质量与繁殖投入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雄性栗斑腹鹀的鸣声质量与繁殖投入的关系.结果表明:雄性鸣唱率与首枚卵产期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偏相关分析:r=-0.421,df=27,P=0.023);句子长度与雏鸟数目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偏相关分析:r=0.598,df=16,P=0.024).雄性递食率与鸣唱特征无显著相关性.说明雌性栗斑腹鹀可能根据雄性鸣唱率评价雄性个体质量和抚育后代的能力.
刘丽秋张立世李时陈艳东陈乐勇姜云垒
关键词:鸣唱繁殖投入
栗斑腹鹀日孵化行为节律研究
2021年
2019年5—6月,在内蒙古扎鲁特旗对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的孵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孵化期内成鸟的日离巢次数为(10.48±2.57)次(n=25),每次离巢持续时间介于1~90 min范围内,其中94.9%集中在1~30 min内,平均每次离巢持续时间为(16.33±2.18)min(n=276);坐巢时间为(47.90±59.12)min(n=299).与繁殖失败的巢相比,繁殖成功巢的成鸟离巢次数少但离巢时间长.
刘晓燕朱双彤李时张立世姜云垒
关键词:孵卵节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