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jdy09014)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陆群沈一吟魏本娟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充填材料修复对楔状缺损患牙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不同充填材料修复上颌前磨牙(54︱45)楔状缺损对患牙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54︱45楔状缺损患者共16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玻璃离子(GI)、树脂改性玻璃离子(RMGI)、聚酸改性复合树脂/复合体(PMCR)和光固化复合树脂(CR)分别对同一患者的不同患牙的楔状缺损进行修复并分组。于修复前和修复后1周、1个月和6个月检测各组患牙牙周相关生化指标,包括龈沟液量及龈沟液内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修复前比较,修复后各组楔状缺损患牙龈沟液量明显增加,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修复前和修复后1周,各项牙周生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个月和6个月,GI组各项牙周生化指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而PMCR组各项牙周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临床常用的四种充填材料修复54︱45楔状缺损均可导致牙周组织损伤,其中玻璃离子修复产生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
- 沈一吟陆群魏本娟
- 关键词:充填材料楔状缺损龈沟液天冬氨酸转氨酶
- 三种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口腔微生物滞留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不同的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患牙龈上菌斑和龈沟液内微生物滞留的影响。方法将57例单侧上颌第一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RMGI组,n=19)、聚羧酸改性复合树脂(PMCR组,n=20)和光固化复合树脂(CR组,n=18)进行修复。分别于修复前和修复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各组患牙充填物表面菌斑内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龈沟液内革兰阳性(G+)厌氧杆菌和革兰阴性(G-)厌氧杆菌进行菌落计数,以自身对侧同名牙作为对照组。结果修复前,RMGI组、PMCR组和CR组与相应对照组的龈上菌斑和龈沟液中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和6个月,RMGI组治疗后龈上菌斑内黏性放线菌菌落计数以及CR组龈沟液内G-厌氧杆菌菌落计数均较其相应对照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MGI和CR修复楔状缺损后对患牙龈上菌斑和龈沟液内微生物滞留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提示以PMCR修复楔状缺损,在抗龋性和减少牙周组织损伤方面更具优势。
- 沈一吟陆群
- 关键词:充填材料楔状缺损口腔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