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5190)

作品数:20 被引量:85H指数:9
相关作者:王进戈张均富邓星桥柳在鑫向中凡更多>>
相关机构:西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农业科学金属学及工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机械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蜗杆
  • 14篇环面
  • 14篇环面蜗杆
  • 14篇包络环面
  • 13篇包络环面蜗杆
  • 12篇滚子
  • 11篇蜗杆传动
  • 11篇侧隙
  • 11篇传动
  • 9篇环面蜗杆传动
  • 9篇包络环面蜗杆...
  • 7篇啮合
  • 3篇啮合分析
  • 3篇啮合性能
  • 2篇细长轴
  • 2篇接触线
  • 2篇齿轮
  • 1篇代数
  • 1篇刀具
  • 1篇新著

机构

  • 19篇西华大学
  • 6篇四川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伦敦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上汽通用五菱...

作者

  • 15篇王进戈
  • 10篇张均富
  • 8篇邓星桥
  • 6篇向中凡
  • 6篇柳在鑫
  • 3篇邓志平
  • 2篇孙书民
  • 2篇仲良
  • 2篇吴江
  • 2篇张正义
  • 2篇王强
  • 1篇洪雷
  • 1篇王霜
  • 1篇柯坚
  • 1篇王凯
  • 1篇王志刚
  • 1篇戴建生
  • 1篇龙俊
  • 1篇杨龙祥
  • 1篇唐豪

传媒

  • 3篇西华大学学报...
  • 2篇机械设计与研...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机械传动
  • 1篇制造业自动化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机械强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湖南农机
  • 1篇成都纺织高等...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成都航空职业...
  • 1篇装备制造技术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参数优化被引量:25
2010年
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是一种能同时满足高精度、大载荷要求的新型环面蜗杆传动。为获得啮合性能优良的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提出综合考虑传动齿面接触性能和润滑性能对该新型传动的几何参数进行优选。通过对蜗杆副齿面啮合参数如诱导法曲率、卷吸速度、润滑角以及滚子自转角等的数值计算,分析表征传动啮合性能的齿面接触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而确定该新型蜗杆传动优化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以此为基础,建立以蜗杆副的滚子自转角及齿面综合系数为优化目标,建立以传动齿面润滑角、蜗杆轴的强度与刚度以及几何不干涉等为约束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用Matlab的遗传算法工具箱对数值算例进行求解。数值实例表明,经过几何参数优化的蜗杆传动,其齿面接触性能和润滑性能明显得到改善和提高。
王进戈张均富邓星桥柳在鑫
关键词:环面蜗杆传动啮合性能
细长轴双刀车削弯曲变形的分析
2014年
为提高细长轴车削加工质量,采用细长轴双刀车削加工方法,建立细长轴双刀车削加工模型,并对细长轴双刀车削进行理论分析。运用ANSYS软件对细长轴双刀车削加工和单刀车削加工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比对二者仿真数据,得出细长轴双刀车削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件加工精度的结果,并验证双刀车削加工细长轴的可行性。
张正义邓志平龙俊
关键词:细长轴静力学分析
加工和安装误差对无侧隙蜗杆传动接触线及齿廓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在具有加工和安装误差的情况下,为了研究各蜗杆参数对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的齿廓及蜗杆齿面接触线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包含加工误差和安装误差的蜗杆传动啮合函数,建立了蜗杆齿面接触线及蜗杆齿廓方程,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分析了蜗杆、蜗轮轴交角误差,中心距误差,蜗杆轴向窜动误差,蜗轮滚子齿距角误差,砂轮滚子偏距误差,转角误差等对蜗杆齿廓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在误差作用下蜗杆齿面接触线发生的变化,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转角误差、砂轮滚子齿距角误差达0.5°时对蜗杆齿廓影响较为明显,即容易产生卡死现象;当蜗杆轴交角误差达0.5°时,整个蜗杆齿廓产生了严重变形,且蜗杆轴断面变为椭圆形,极易发生蜗轮轮齿折断现象;其他误差在1 mm以内时对齿廓及齿接触线的影响较小.
邓星桥向中凡王进戈
关键词:齿廓三维建模
两行微型收割机清选系统开发与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前国内市场上主流的收割机机型很难适用于起伏不平、地段狭小的丘陵山区,开发微型两行机势在必行。清选系统对整个收割机的工作性能影响很大,也关系着整机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机体尺寸。本文针对大中型收割机清选机构结构复杂、尺寸较大而微型机要求紧凑简洁的特点,对传统的清选系统做了改进,设计了满足要求的系统方案,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完成了具体零件建模和复杂的三维总装,并对振动筛及物料颗粒在气流场的运动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运动方程,绘制了不同漂浮系数脱出物的气流场运动轨迹,分析了相关因素对清选性能的影响,对后续的样机开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孙书民柯坚王进戈孙志军
关键词:收割机清选系统虚拟样机
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几何特性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为消除环面蜗杆传动齿侧间隙,提出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采取双排滚子错位布置,且滚子轴线与蜗轮径向倾斜一定角度.阐述了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依据空间齿轮啮合理论和微分几何理论,采用运动学法建立了蜗杆副的静态坐标系及活动坐标系,推导了该新型环面蜗杆齿面方程,并导出了该传动的蜗杆轴向截面齿廓方程、法向截面齿廓方程、一界函数、螺旋升角等几何特性相关的方程及计算公式,分析了滚柱半径R、滚柱偏距c2、倾斜角γ等啮合参数对蜗杆几何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传动蜗杆喉部齿廓非常接近直线,蜗杆不会发生根切和齿顶变尖现象.要使该传动保持良好的几何特性,R不宜超过12mm,c2在5~9mm之间,γ在18°~25°之间.
柳在鑫王进戈张均富
关键词:环面蜗杆传动
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啮合分析被引量:19
2008年
阐述了一种新型环面蜗杆传动——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结构和传动原理。应用空间啮合理论建立了该传动的啮合方程,推导了该新型环面蜗杆齿面方程和蜗轮接触线方程,并导出了传动的诱导法曲率、润滑角和自转角等计算公式。在大量的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该传动的主要性能特点和影响该传动啮合性能的主要参数。
洪雷王进戈张均富向中凡王强
关键词:环面蜗杆传动啮合分析
平面齿内齿轮一次包络鼓形蜗杆传动副的误差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掌握平面齿内齿轮一次包络鼓形蜗杆传动副的齿面真实啮合状况,对其进行误差分析。建立含误差的传动副啮合几何学理论,构建传动副的三维精确实体模型,研究理想状态下传动副的齿面啮合情况,并重点分析中心距及倾角等各项误差值对传动副真实啮合状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传动副在理想状态下有5对齿同时啮合,瞬时接触线为直线且沿齿高方向平行分布;中心距误差和蜗杆轴向位移误差为负值时比其为正值时对传动副有利;轴间角误差、倾角误差及基圆半径误差对平面齿内齿轮一次包络鼓形蜗杆传动副啮合状况的影响较大。
孙书民王进戈陈永洪王霜
关键词:蜗杆传动
无侧隙包络环面蜗杆计算机辅助建模被引量:4
2011年
应用啮合原理建立了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齿面接触螺旋线方程,并基于蜗杆齿面接触螺旋线方程,提出了两种环面蜗杆三维实体建模方法;第一种为利用MATLAB软件计算生成的*.ibl文件导入Pro/E软件生成蜗杆啮合齿面的方法,第二种为利用Visual C++和Pro/Toolkit接口对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进行三维实体精确造型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简捷、高效地获得蜗杆的实际啮合齿面但但第一种方法变更参数复杂,未实现蜗杆的参数化设计,应用对象单一;第二种方法实现了环面蜗杆的完全参数化设计且造型方法适用于所有环面蜗杆。
邓星桥王进戈张均富向中凡
关键词:三维造型参数化设计PRO/EVISUALC++
交错轴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为了消除环面蜗杆传动的齿侧间隙,提高其传动的精度和效率,分析了传统消隙蜗轮副的不足,在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交错轴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采取双排滚子错位布置,且滚子轴线与蜗轮径向偏转一定角度。阐述了交错轴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依据空间齿轮啮合理论和微分几何理论,采用运动学法建立了蜗杆副的动静坐标系及接触点处的活动坐标系,推导了该新型环面蜗杆齿面方程和蜗轮齿面接触线方程,并导出了该传动的一界函数、诱导法曲率、润滑角及自转角等齿面啮合参数计算公式。最后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分析了滚柱偏置距离c2、滚柱半径R、交错角γ等参数对该蜗杆传动啮合性能的影响。仿真实例表明:要使该传动保持良好的接触性能和润滑性能,c2不宜超过10 cm,R在8~15 cm之间,γ在28°~50°之间。
柳在鑫王进戈张均富向中凡
关键词:交错轴环面蜗杆传动啮合性能
旋量理论与旋量系理论的新角度研究——24年旅英研究与新著《旋量代数与李群李代数》、《机构学与机器人学的旋量代数与几何方法》
本文首先阐述旋量理论及其相关代数与几何方法的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后结合两部专著,回顾作者24年旅英学术研究历程,讲述作者对旋量代数、有限位移旋量、旋量与李群李代数关联、旋量系理论等理论问题的研究。本文接着讲述两本新著的...
戴建生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