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38020)

作品数:69 被引量:918H指数:17
相关作者:聂建国余志武樊健生黄远陶慕轩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城市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4篇建筑科学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6篇混凝土组合
  • 25篇钢管
  • 25篇钢管混凝土
  • 21篇混凝土
  • 20篇组合梁
  • 14篇混凝土柱
  • 14篇方钢管
  • 14篇方钢管混凝土
  • 14篇钢管混凝土柱
  • 13篇抗震
  • 13篇混凝土组合梁
  • 13篇钢-混凝土组...
  • 11篇地震
  • 11篇载力
  • 11篇承载力
  • 10篇组合结构
  • 10篇抗震性
  • 10篇抗震性能
  • 10篇方钢管混凝土...
  • 9篇有限元

机构

  • 72篇清华大学
  • 14篇中南大学
  • 2篇广东省建筑设...
  • 2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华侨大学
  • 1篇华东建筑设计...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交通部公路科...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国家开发银行
  • 1篇中交公路规划...
  • 1篇中冶京诚工程...
  • 1篇广州容柏生建...
  • 1篇中广电广播电...
  • 1篇金融街控股股...
  • 1篇北京时空筑诚...

作者

  • 55篇聂建国
  • 14篇刘晶波
  • 10篇刘阳冰
  • 10篇樊健生
  • 9篇陶慕轩
  • 9篇余志武
  • 8篇田淑明
  • 8篇黄远
  • 7篇蒋丽忠
  • 6篇秦凯
  • 6篇唐亮
  • 4篇郭冰
  • 4篇陆铁坚
  • 3篇丁发兴
  • 3篇陈戈
  • 3篇廖彦波
  • 3篇卜凡民
  • 3篇汤裕坤
  • 3篇温凌燕
  • 2篇陈伯望

传媒

  • 12篇建筑结构学报
  • 12篇土木工程学报
  • 8篇建筑结构
  • 6篇清华大学学报...
  • 4篇工业建筑
  • 4篇建筑科学与工...
  • 4篇中国钢协钢-...
  • 3篇工程力学
  • 3篇地震工程与工...
  • 3篇中国公路学报
  • 3篇铁道科学与工...
  • 2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空间结构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14篇2009
  • 21篇2008
  • 15篇2007
  • 13篇2006
  • 6篇2005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抗剪受力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6
2007年
为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混凝土组合梁连接节点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进行了3个内隔板式节点、2个外隔板式节点和1个栓钉内锚固式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此基础上,对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抗剪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将节点域抗剪贡献分为三部分进行研究,包括:节点域钢管腹板的抗剪贡献、节点域钢管翼缘与内隔板或外隔板组成的钢板框架的抗剪贡献以及节点域混凝土的抗剪贡献,由此得到了相应各部分剪力-剪切变形曲线的计算方法。根据剪切变形协调的条件将上述三部分曲线进行叠加,就可以得到节点的剪力-剪切变形骨架线。此后,提出了卸载线和再加载线的简化确定方法,从而得到了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剪力-剪切变形曲线的恢复力模型。理论模型与多组试验结果相比,基本吻合,虽然在再加载刚度和耗能性能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整体而言仍然具有参考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屈服抗剪承载力和极限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实际依据。
聂建国秦凯
关键词:骨架线恢复力模型抗剪承载力
基于性能的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被引量:60
2010年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由于兼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我国高层建筑领域内应用较多的一种结构形式。虽然在地震区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新型的结构,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进行过研究的文献。因此给出一种基于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该方法既考虑了结构本身的不确定性,又考虑了地震动输入的不确定性。并定义了结构整体和楼层的四个极限破坏状态,从而提出了基于结构极限破坏状态确定结构抗震性能水平限值的方法。最后采用该方法对两个不同类型的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基于性能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得到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对结构的易损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比较了两个结构的易损性能。
刘晶波刘阳冰闫秋实韩强
关键词:组合结构方钢管混凝土性能水平易损性曲线
结构动力方程Newmark-β方法递推简化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以Newm ark-β方法为基础,基于叠加原理推导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动力分析数值积分递推格式,在计算位移时,不需要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等中间值,因而在进行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时更为简单、方便。对该递推格式的起步条件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算例分析可以得出,当β从1/4到1/8变化时,随β的减小,计算精度越高,但稳定性越差。
王海波陈伯望余志武
关键词:结构动力方程数值积分
高层钢板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层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高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底部四层两跨未加劲薄钢板墙模型进行了推覆分析与滞回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组合钢板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及稳定的滞回性能,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钢板墙的拉力带方向与CAN/CSA S16-01(2001)推荐公式吻合良好。根据分析结果,比较了不同分析类型及不同钢板墙厚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考虑钢材强化及包辛格效应后,结构滞回分析的极限承载力将小于推覆分析的极限承载力;随着钢板墙厚度的增大,结构的弹塑性屈曲模态由局部屈曲向整体屈曲过渡;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钢板墙结构的底层边缘约束柱将产生较大的轴拉力,甚至被拉断而导致结构整体破坏。
聂建国黄远田淑明樊建生
关键词:钢板剪力墙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设计弹塑性屈曲
开口截面钢-混凝土组合梁弯扭性能非线性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在钢筋混凝土变角软化桁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于分析开口截面钢-混凝土组合梁弯扭性能的三维桁架模型。在弯扭作用下,组合梁截面各单元分别处于一维应力状态(体系1)和二维应力状态(体系2),体系1用来抵抗由弯矩和扭矩引起的截面纵向应力,体系2用来抵抗由扭矩引起的截面剪应力,两者通过截面的纵向应变协调和内力平衡条件联系起来。分析充分满足平衡条件、变形协调条件和材料本构方程。通过对部分试件的计算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用于预测组合梁的极限强度,而且为混凝土翼板开裂后组合梁全过程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
聂建国唐亮
大跨钢--混凝土空间组合结构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0
2009年
近年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大跨空间结构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在传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型大跨空间组合结构,包括单向、双向组合梁板结构以及组合转换结构,并对其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通过四个大跨空间结构的工程实例,论述了组合结构在大跨空间结构中应用的优势.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由于其结构高度小、自重轻、承载力高、刚度大、施工快速方便、受力性能优越等特点,在大跨空间结构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聂建国陶慕轩
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大跨结构空间结构
方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贯通式节点的试验研究
方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建筑结构中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混凝土组合梁连接的内隔板贯通式节点的受力性能,对4个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基于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其受力过...
聂建国徐桂根王浩
关键词:方钢管混凝土
文献传递
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加强环式节点的试验研究
基于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加强环式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其受力过程、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等抗震性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加强环式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呈明显的梭形,且较丰满,耗能能力强;轴压...
秦凯聂建国陈宇张桂标
关键词:方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比
文献传递
简支组合梁主要设计参数的优化分析
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利用混凝土翼板受压和钢梁受拉,能够最充分地发挥这两种材料的优势。简支组合梁以其自重轻、承载力高、刚度大、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及桥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基于MATLAB,设计了...
聂鑫樊健生雷飞龙
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梁优化设计跨高比
文献传递
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承载力分析被引量:20
2009年
对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分析以求解无黏结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重点考虑预应力筋内力增量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承载能力的影响,建立对称集中荷载下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以及极限荷载这三个特征荷载的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计算公式计算三个特征荷载值具有较高的精度,理论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聂建国陶慕轩
关键词: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承载力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