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5-ZR14115)
-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静喆裴新军方邦江张嗣博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养肝利胆颗粒对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成石率和血浆胆囊收缩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养肝利胆颗粒对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成石率和血浆胆囊收缩素含量的影响。方法:8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养肝利胆颗粒组和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组。除正常组外,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并于造模当天开始灌胃治疗,养肝利胆颗粒组予养肝利胆颗粒1.81g/(kg·d),UDCA组予UDCA 30.12 mg/(kg·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7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豚鼠一般情况变化和胆囊成石率,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的含量。结果:养肝利胆颗粒能明显改善胆结石豚鼠的一般情况及行为学体征,但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模型组豚鼠成石率(82.3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26%)(P<0.01),养肝利胆颗粒组和UDCA组豚鼠成石率分别为27.78%和38.89%,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血浆CCK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养肝利胆颗粒组和UDCA组血浆CCK含量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养肝利胆颗粒组和UDCA组血浆CCK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肝利胆颗粒能显著降低豚鼠胆结石的成石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养肝利胆颗粒能提高豚鼠血浆CCK含量有关。
- 张嗣博方邦江
- 关键词:养肝利胆胆石症胆囊收缩素
- 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07年
- 现在研究认为脂肪组织是胰岛素抵抗(IR)产生的始发部位。脂肪组织除了能调节人体能量代谢平衡外,还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脂联素和抵抗素等。在已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中,瘦素、TNF-α和脂联素等与IR密切关联。瘦素可抑制胰岛素分泌,TNF-α的分泌与胰岛素调节的葡萄糖代谢存在高度负相关。脂联素对于维持胰岛素敏感性和正常的糖代谢是必需的。同时,亦有一些细胞因子与IR的关系有待证实。本文就脂肪因子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裴新军张静喆
-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脂联素抵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