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210)

作品数:16 被引量:113H指数:6
相关作者:张国文胡明明周佳王琳何力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理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光谱
  • 8篇荧光
  • 6篇蛋白
  • 6篇荧光猝灭
  • 6篇猝灭
  • 6篇光谱法
  • 5篇相互作用
  • 5篇黄酮
  • 4篇圆二色
  • 4篇圆二色谱
  • 4篇色谱
  • 4篇牛血清白蛋白
  • 3篇氧化酶
  • 3篇荧光光谱
  • 3篇嘌呤
  • 3篇位点
  • 3篇小牛胸腺
  • 3篇小牛胸腺DN...
  • 3篇结合位点
  • 3篇黄嘌呤

机构

  • 19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西出入境检...

作者

  • 17篇张国文
  • 6篇胡明明
  • 4篇周佳
  • 4篇王琳
  • 3篇付鹏
  • 2篇何力
  • 2篇潘军辉
  • 2篇闫家凯
  • 1篇刘燕燕
  • 1篇占春瑞
  • 1篇马亚娣
  • 1篇张萌
  • 1篇汪浪红
  • 1篇胡兴
  • 1篇邹建国
  • 1篇万宇俊
  • 1篇李不悔
  • 1篇胡玉婷
  • 1篇李蔚博
  • 1篇王亚萍

传媒

  • 7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食品科学
  • 2篇分析试验室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花生壳多酚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筛选适合分离纯化花生壳多酚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确定纯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NKA-9型大孔吸附树脂是性能良好的花生壳多酚吸附剂,其最佳吸附条件为:样液pH 6.0,吸附温度35℃,样液初始浓度1.0 mg/mL;最佳解吸条件为: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95%,洗脱液料比30:1(95%乙醇溶液:大孔吸附树脂,mL/g),洗脱剂pH 6.0。
胡明明张国文何力
关键词:花生壳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
维生素C、维生素B_2和葡萄糖对杜鹃素与BSA结合的扰动被引量:1
2011年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 7.4),采用荧光、紫外、红外及圆二色谱等方法,研究了3种典型营养物质维生素C(VC)、维生素B2(VB2)和葡萄糖(Glu)分别对植物活性成分杜鹃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的扰动。计算了3种营养物质分别存在时BSA-杜鹃素体系的猝灭常数(Ksv)、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及结合距离(r)等参数,总结了3种营养物质可能的扰动方式。结果显示,25℃时,在VC存在下,BSA-杜鹃素体系的Ksv减小46.2%,Ka减小17.1%,n减少1.8%,r增大2.9%;VB2存在下,Ksv减小57.0%,Ka增加34.8%,n减少8.1%,r增大1.9%;Glu存在使体系的Ksv减小31.7%,Ka减小14.7%,n减少9.5%,r略增1.3%。VC存在下,BSA-杜鹃素体系的作用力类型由静电引力变为以疏水作用为主,而VB2或Glu参与下,作用力类型转变为氢键和范德华力。VB2能够增加BSA-杜鹃素体系的稳定性,而VC和Glu则降低其稳定性。VC、VB2、Glu与BSA结合导致BSA分子构象变化是该营养物质扰动BSA-杜鹃素结合的共通方式和主要方式。
王琳张国文付鹏
关键词:杜鹃素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圆二色谱
蛇床子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特征被引量:4
2012年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以及圆二色谱(CD)法,研究了蛇床子素(osthole)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蛇床子素通过与HSA形成基态复合物使其内源荧光猝灭。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值表明,疏水作用力是蛇床子素-HSA结合的主要驱动力。位点竞争实验表明,蛇床子素主要结合在HSA的siteⅢ位。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蛇床子素在HSA中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99nm。红外变换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显示,蛇床子素的存在诱导HSA的二级结构发生了部分改变。
胡玉婷张国文
关键词:蛇床子素荧光猝灭结合位点圆二色谱
呋喃唑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被引量:4
2010年
运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生理pH条件下呋喃唑酮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呋喃唑酮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该猝灭机理属于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求得了不同温度下(25℃、31℃和37℃)呋喃唑酮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由van’t Hoff方程式计算呋喃唑酮与BSA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值分别为-30.70 kJ.mol-1和-15.43 J.mol-1.K-1,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是两者间作用的主要作用力。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呋喃唑酮在BSA中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51 nm。竞争标记药物如华法林、布洛芬和洋地黄毒苷(分别为site Ⅰ、site Ⅱ和site Ⅲ探针)实验表明,呋喃唑酮主要结合在BSA上site Ⅰ位点。同步荧光光谱表明呋喃唑酮的加入使BSA的构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李蔚博张国文潘军辉赵楠
关键词:呋喃唑酮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热力学参数
光谱法研究夏枯草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夏枯草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夏枯草黄酮是一种可逆的竞争型酪氨酸酶抑制剂,且能很快地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79.25μg/mL,抑制常数(Ki)为130.33μg/mL。荧光光谱显示夏枯草黄酮能显著地增强酪氨酸酶的疏水性。圆二色谱分析表明夏枯草黄酮诱导酪氨酸酶的构象发生了部分改变。
闫家凯张国文周佳
关键词:酪氨酸酶光谱法
芍药苷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正>DNA对生命遗传密码的翻译、转录、复制极其重要,也是小分子物质作用于生物体的一个重要靶标。芍药苷(Paeoniflorin)是一种双环单萜苷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保肝、镇痛、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本文在生理条件下,采用...
张国文付鹏王琳胡明明
关键词:芍药苷小牛胸腺DNA光谱法
文献传递
光谱法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金丝桃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共振散射、圆二色谱(CD)等光谱法和原子力显微镜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金丝桃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应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金丝桃苷结合在HSA的SiteⅠ位,预测结果与位点探针竞争实验结果吻合。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和共振散射光谱表明,与金丝桃苷结合后HSA的分子直径变大,产生相互聚集。金丝桃苷对H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基态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测得的热力学参数表明,金丝桃苷与HSA作用主要由疏水作用和氢键驱动。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两者间的结合距离为3.52nm。CD谱显示金丝桃苷诱导HSA的二级结构产生稍许的变化。
王琳张国文
关键词:金丝桃苷人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原子力显微镜分子对接
荧光光谱法研究甜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在生理酸度(pH 7.4)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甜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甜蜜素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而引起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25℃时的结合常数为3.05×103 L·mol-1,结合位点数约等于1。利用Van’t Hoff方程计算出热力学参数:焓变(ΔHθ)和熵变(ΔSθ)分别为-3.46KJ·mol-1和48.23J·mol-1·K-1,表明疏水作用和氢键是维持BSA-甜蜜素复合物稳定的主要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表明,甜蜜素主要结合于BSA的亚域ⅡA,即site I位。同步荧光结果显示,甜蜜素与BSA的结合诱导BSA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疏水性有所增加,而对酪氨酸残基微环境没有明显影响。Zn2+、Mg2+的存在对BSA-甜蜜素的结合有促进作用,而Ca2+、Fe3+、Cu2+则对BSA-甜蜜素复合物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潘军辉万宇俊张萌蒲超群王亚萍张国文
关键词:甜蜜素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结合位点
乙基麦芽酚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被引量:5
2011年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乙基麦芽酚(EM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MA通过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使其内源荧光猝灭。利用van't Hoff方程计算出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分别为116.1kJ.mol-1和481.3J.mol-1.K-1,说明疏水作用是维持EMA-BSA复合物稳定的主要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表明,乙基麦芽酚主要结合在BSA的亚域ⅡA上(siteⅠ位)。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显示,乙基麦芽酚的存在诱导BSA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的含量增加。
马亚娣张国文刘钰红
关键词:乙基麦芽酚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结合位点圆二色谱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花生壳多酚被引量:27
2011年
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辅助提取花生壳多酚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超声功率和提取温度四因素,利用Box-Benhnke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花生壳多酚提取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花生壳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8%、液固比(mL/g)43:1、超声功率120 W,提取温度78℃,多酚类物质的实测得率(1.67%)与响应曲面拟合所得方程的预测值(1.69%)符合良好。
胡明明张国文何力
关键词:花生壳多酚响应面超声提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