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08GXS5B080)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存奎张宏杜文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政治
  • 1篇依法监管
  • 1篇舆情
  • 1篇政治安全
  • 1篇政治参与
  • 1篇政治稳定
  • 1篇治安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生态环境
  • 1篇社会政治
  • 1篇社会政治稳定
  • 1篇社会转型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自然生态
  • 1篇自然生态环境
  • 1篇网络舆情
  • 1篇网络政治
  • 1篇网络政治参与
  • 1篇教育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公安...

作者

  • 2篇王存奎
  • 1篇杜文楷
  • 1篇张宏

传媒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人民公安...
  • 1篇北京人民警察...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当前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结社问题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网络结社是现实社会公民结社在虚拟世界的表现形式,是社团层面的公民社会在E时代的具体表现。作为行使公民结社权的最新体现,网络结社的产生为宪法规定的公民结社权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可能与路径,但因社团管理立法的相对滞后和相关法律规章的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结社成为管理上的盲区,随之引发了一些负面因素和消极影响,给现行社会管理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必须客观看待网络结社,完善相关立法,建立有效的网络社团管理机制,将网络结社纳入依法监管之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王存奎
关键词:政治参与社会转型结社权依法监管
网络舆情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及相关对策
2010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已经成为网民评论时事、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的政治社会生活中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网络为平台形成的网络舆情以其较强的自主性、传播的便捷性和相对平等性等特征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社会舆情,能够及时快捷和相对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对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监督公共权力运行、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等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可能由此带来的网民意见的非理性等缺陷的存在,网络舆情可能出现偏差,从而扰乱公众思想,混淆网民视听,削弱政府权威,影响政府公信力,最终对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必须客观认识网络舆情在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采取相应对策,引导网络舆情与社会发展的潮流相适应,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杜文楷
关键词:网络舆情政治稳定
新时期网络传播媒介的发展与国家政治安全被引量:3
2011年
网络传媒的发展普及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化进程和法治政府的建设,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客观上有益于国家政治安全;同时,网络传媒的快速发展与监管手段的相对滞后,又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政治稳定带来一定的消极负面影响,使得网络传媒在社会发展中成为"双刃剑"。应当客观认识和把握互联网发展的最新趋势,注重网络技术的自主创新,把握网络传媒舆论导向,完善网络管理立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王存奎张宏
关键词:教育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