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BAA100015)

作品数:34 被引量:177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亚群党亭军曾华汪洋张智玲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运城学院济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6篇教育
  • 8篇通识
  • 7篇通识教育
  • 5篇高等教育
  • 5篇办学
  • 4篇招生
  • 4篇林文庆
  • 4篇教育理念
  • 4篇考试
  • 3篇自主招生
  • 3篇文化
  • 3篇民国
  • 3篇民国时期
  • 3篇高考
  • 2篇大学通识教育
  • 2篇学成
  • 2篇学生自治
  • 2篇学生自治组织
  • 2篇通识教育理念
  • 2篇教育家

机构

  • 34篇厦门大学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运城学院

作者

  • 21篇张亚群
  • 6篇党亭军
  • 3篇曾华
  • 2篇胡天佑
  • 2篇张智玲
  • 2篇汪洋
  • 2篇虞宁宁
  • 1篇潘懋元
  • 1篇王毓
  • 1篇李力
  • 1篇方家峰
  • 1篇斯日古楞
  • 1篇刘毳
  • 1篇冯寅

传媒

  • 3篇高等教育研究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阿坝师范高等...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考试研究
  • 2篇重庆高教研究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江苏高教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高教探索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大学教育
  • 1篇黄河科技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大学教育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传承·人格教育·社会感化——林文庆大学责任观的理论与实践解析被引量:3
2013年
探究大学责任的问题,是关乎大学合法性存在的根本问题。林文庆执掌厦门大学校长期间,从文化传承、人格教育及社会感化等方面提出了对于大学责任观的独到见解,并且竭力付诸于实践之中。积极地探究林文庆大学责任观的理论见解与实践操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界对于大学职能问题的反思,而且还利于当代大学责任问题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的改进。
党亭军
关键词:大学责任林文庆文化传承人格教育
经典的价值——“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四校的传统文化课程评析被引量:10
2016年
文章以"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为例,考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举措,比较和分析各校传统文化课程设置特点。研究显示:四校文史课程充足,但模块内课程量差异较大;授课内容较集中,部分学校课容量偏大,本科生修课总量过重;传统文化作为隐性课程,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建议将传统文化定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作为本科共同基础课程;将"经史相合"的理念融入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中,发挥经典核心课程的作用;采用阅读、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完善通识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凝聚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张亚群冯寅
关键词:传统文化核心课程
民国时期厦门大学学生自治组织的特点述评被引量:5
2013年
学生自治组织的创办与良性发展对于大学生自治能力的养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民国时期厦门大学学生自治组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高度的自治理念和宽松的发展环境;完善的机构设置和强烈的维权意识;多样的组织形式和丰富的活动内容;敏锐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时代奉献精神等方面。这些特点在表明其积极正面作用的同时,也隐含一些值得反思的弊病。
党亭军
关键词:学生自治组织民国时期
胡先骕的高等教育理念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大学校长和教育家,胡先骕在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上留下了丰富遗产。他所倡导的"培养高尚人格"、"既贵精专、尤贵宏通"、"政教合作"、"教育自应独立"等教育理念,对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有重要启示。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和高等教育强国进程中,既要继续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制度,也应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教育传统。
胡天佑张亚群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理念
郭秉文的通识教育理念及其现代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郭秉文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杰出的育人成就享誉海内外,他认为:通识教育是"个体参与日常生活之准备",而非"为官员生活预备";学校教育变革应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加强科学教育,传承本民族教育精华,更新道德教育内涵;大学教育是双向的国际文化教育,而非单一的西方或中国文化教育。其教育实践表明:通识教育是学习者通向成功之路;推进通识教育需融合中西教育之长;大学教育应通专结合;教学课程需保持人文与科学的平衡。
张亚群
关键词:郭秉文通识教育观
“孔虽旧教 其意维新”——陈焕章的儒教观及其教育影响
2012年
陈焕章的儒教观,既受康有为思想和留美教育的影响,也是特定时代社会文化变革的产物。他以西学方法,系统阐释儒家经济学说与宗教思想,将儒学改造为"孔教";其思想内涵包括孔教的性质、地位、作用、传播方式与改良等问题。他"昌明孔教",并非复古守旧,而是结合时代发展需要改良孔教。其儒教研究著作及办学活动,促进了国学人才培养和儒学文化的现代转型,对于中国对外文化教育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张亚群
关键词:进士教育影响
中国国立大学近代化的宏观考察
2011年
近代化作为一种历史潮流,既是客观发展的进程,也是主观适应的过程。中国国立大学的近代化以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为上限,1948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大学法》为下限,半个世纪中完成了创建、发展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宏观上考察其规模结构的变化、制度演进和制度实施者学历转型,有助于整体上把握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斯日古楞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
从孔教大学到孔子学院——中国对外教育交流媒介之嬗变被引量:2
2012年
孔教大学和孔子学院是中国近现代对外教育交流的重要媒介,二者的性质存在巨大差异,但均与孔子、汉语教学相关联。历史上的孔教大学是民族文化危机的产物,其对外教育交流活动扩大了儒学文化的影响。当今海外孔子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适应了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需要。从孔教大学到孔子学院的办学演变表明:主权独立是平等开展对外教育交流的政治基础,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严重制约了中国对外教育交流与文化传播,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持续发展是海外孔子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
张亚群
林文庆与厦门大学早期的发展被引量:4
2011年
林文庆作为私立时期厦门大学校长和中国教育家,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突出的办学成就享誉于世。他追随陈嘉庚办学,博采东西学术之长,融会贯通,创新文化;推进学科建设,缔造研究型大学的优良学术传统,在中国现代大学史上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注重大学责任,努力实践以社会为本位的大学职能观,成就一代英才;崇尚儒学,传承民族文化,践行儒者风范。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在历史反思中形成对自身的文化认同。作为一笔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林文庆的办学思想值得深入探究与发扬光大。
张亚群
关键词:林文庆教育理念办学成就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被引量:20
2014年
中西古代大学通识教育是以培养"通人"为宗旨、藉由经典传授而发展心智的教育,其历史演进对各自文明的传承与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大学形成两种通识教育传统,包括以儒学为核心理念,兼容诸子学说、佛教文化的古代大学教育传统及以西方大学制度为组织模式,融合中西教育理念,涵盖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三大知识领域的近代大学通识教育传统。其中所倡导和实行的育人为先、通识为本的大学理念,通专结合的培养模式,国学教育的课程建设,品德与才学并重的师资标准,民主治校和兼容并包的管理方式,注重环境育人的校园文化导向,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张亚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