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21179)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树叶王巍陈亚凤田垚垚翟晓菲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中枢神经
  • 2篇中枢神经系统
  • 2篇细胞
  • 1篇单抗
  • 1篇循环DNA
  • 1篇循证医学
  • 1篇循证医学证据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中枢神...
  • 1篇原发性中枢神...
  • 1篇早期病死率
  • 1篇中枢神经系统...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5篇王树叶
  • 3篇田垚垚
  • 3篇陈亚凤
  • 3篇王巍
  • 2篇翟晓菲
  • 2篇李晓霞
  • 2篇陈园园
  • 1篇原琳
  • 1篇郑丹
  • 1篇赵辉
  • 1篇祁森
  • 1篇侯宇航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淋巴瘤患者的瘤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骨髓及淋巴瘤组织与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是否一致,是否直接破坏骨髓及淋巴组织而导致淋巴瘤。方法将血清HBsAg阳性和HBcAb阳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分3组:①骨髓及新鲜淋巴结活检标本17例;②淋巴结蜡块标本9例;③10例健康对照者的骨髓标本。应用免疫组化分析每例淋巴结及骨髓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感染后对骨髓细胞的影响。结果①1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标本免疫组化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明显,6例乙肝病毒感染不明显;②2例HBV阳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新鲜淋巴结标本免疫组化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明显,15例感染不明显;③9例HBV阳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结蜡块标本免疫组化均未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④10例健康对照者的骨髓标本未见乙肝病毒感染。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在HBsAg阳性和(或)HBcAb阳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骨髓中感染明显;在HBsAg阳性和(或)HBcAb阳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淋巴结组织中无明显感染;尤其是蜡块组织未见表达。
王树叶祁森郑丹侯宇航王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相关microRNAs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复发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一种不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新诊断的患者2年内易于发生,最常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non-Hodgk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NHL-DLBCL),目前,对于初始治疗后出现中枢复发其发病机制并不清楚。microRNA(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抑制靶基因翻译或降解靶miRNA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分化、增殖、调亡等生命活动。miRNA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已证实miRNA与肿瘤的组织来源、进展、转移预后与耐药都密切相关,既可作为抑癌基因,也可作为癌基因。淋巴瘤是一种血液免疫系统肿瘤,与淋巴瘤相关的miRNA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microRNAs的功能紊乱如何导致DLBCL发生的机制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证明,但DLBCL患者中464种miRNAs显示microRNA(包括miRNA-17-92簇)预测淋巴瘤的准确率达95%,为淋巴瘤研究提供了新依据。
陈亚凤毕中秋翟晓菲于迎迎王树叶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MICRORNAS
减量CHOP方案联合利妥昔单抗对老年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2
2012年
淋巴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且老年淋巴瘤患者对放化疗耐受性差,完全缓解(CR)率低,早期病死率高。据美国FDA统计,70~80岁的患者仅占临床研究人组病例的10%~15%,所以试验人群的年龄偏差导致老年患者群的治序尚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田垚垚王树叶李晓霞原琳赵辉王巍陈园园陈亚凤
关键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循证医学证据早期病死率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治疗方案的探讨
2015年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全身其他部位未发现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较低,进展快,死亡率高,其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是淋巴瘤细胞抵抗化疗药物的一个避难所,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为淋巴瘤发生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1],但其通透性升高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和预后的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本文的重点。
毕中秋陈亚凤田垚垚翟晓菲王树叶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血循环DNA在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2013年
近年来血循环DNA用于基因诊断已成为研究热点,血循环DNA是指血浆中具有DNA双螺旋结构的核苷酸片段,逐渐成为一项新的肿瘤标记物。研究发现肿瘤患者血循环DNA较正常人有很大差异,不同疾病条件下其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逐渐成为替代当前需采集肿瘤组织作为标本的无创方法。尽管血循环DNA的来源尚不清楚,通过监测血循环DNA总水平变化及相关肿瘤基因的异常改变,可以实现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特别是许多国外文献报道,它与淋巴瘤的关系非常密切,无论血循环DNA的定性或定量研究,包括淋巴瘤常见的基因重排或者病毒相关血浆DNA,与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反应及预后直接相关。现将近几年国内外血循环DNA在淋巴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对研究前景做简单展望。
陈园园王巍李晓霞田垚垚王树叶
关键词:循环DNA淋巴瘤预后标记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