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41106)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苏炳银张吉强梁亚杰郭强李淑蓉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医学院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受体
  • 2篇中枢神经
  • 2篇中枢神经系统
  • 1篇性别差异
  • 1篇三维重建
  • 1篇神经系统发育
  • 1篇髓鞘
  • 1篇图像
  • 1篇图像三维重建
  • 1篇前脑
  • 1篇中枢神经系统...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组织化学研究
  • 1篇细胞
  • 1篇小胶质细胞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组织
  • 1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成都医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苏炳银
  • 2篇林森
  • 2篇周红利
  • 2篇李淑蓉
  • 2篇郭强
  • 2篇梁亚杰
  • 2篇张吉强
  • 1篇程俊霖
  • 1篇蔡文琴

传媒

  • 3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以激光共聚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研究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系统其他类型细胞的关系及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小胶质细胞在静息和活化状态下与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细胞类型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相互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纹状体内注射秋水仙碱建立神经元损伤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和细胞三维成像技术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黑质致密部中脑脑片可见典型的多巴胺神经元形态,小胶质细胞呈典型的静息状态。静息状态下,小胶质细胞有多级分支,环绕星形胶质细胞的胞体;星形胶质细胞呈梭形,突起细长,细胞核较小。结论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髓鞘存在密切接触,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存在交互性连接。
梁亚杰李淑蓉林森周红利郭强苏炳银
关键词:胶质细胞三维重建中枢神经系统
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大鼠基底前脑雌激素β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雌激素β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β)在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大鼠基底前脑内表达的变化。方法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在两性大鼠,出生之日(P0)时均未见ER-β蛋白表达,P3后开始出现散在的阳性细胞。随后在两性大鼠基底前脑ER-β的表达增加,在P14~1月龄达到高峰,然后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一直到12月龄。到老年时,表达明显减弱,甚至消失。雄性的ER-β免疫反应性强于雌性。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但在大鼠基底前脑也可见到阳性物质位于细胞浆的情况。结论 ER-β的上述表达模式与性别差异提示该受体可能参与了对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发育和功能的性别差异性调节。ER-β免疫阳性产物也可位于细胞核以外的部位,提示它可能在发育的特定时期还具有非基因型调节效应,即通过第二信使途径调节胆碱能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张吉强蔡文琴苏炳银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基底前脑性别差异
OMgp及其受体NgR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再生抑制相关蛋白OMgp及其受体NgR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SD大鼠按不同发育阶段(E20,2、6、10 w,1 y)取材,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Mgp和NgR在海马、脑干、脊髓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OMgp的表达从E20开始逐渐升高,6 w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直到1 y;NgR在E20开始有微弱的表达,之后逐渐升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gR在E20无表达,但从2~10 w表达逐渐增强,并且10 w时可见其在脊髓白质少突胶质细胞表达。结论 OMgp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可能是作为一种正常环境因子参与轴突生长、突触联系的调节以及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轴突间的识别,NgR也可能具有与轴突再生抑制无关的其他功能。
郭强李淑蓉程俊霖梁亚杰林森周红利张吉强苏炳银
关键词:NGR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髓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