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454)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陈建梅崔晓萍陈菁李兵仓王建民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对雪旺细胞增殖、分泌神经生长因子功能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不同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对雪旺细胞(SCs)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成年SD大鼠巨噬细胞,利用髓鞘组织(20μg/weⅡ)使其激活;从新生1dSD大鼠坐骨神经内分离SCs(1×10^5个/ml)并培养于Transwell下室。共培养组: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加入到Transwell上室;对照组1:Transwell上室内加入未激活的巨噬细胞;对照组2:Transwell上室内加入不含细胞的培养基。通过细胞计数、^3H—TdR掺入法检测SCs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Cs表达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结果共培养组从新生大鼠内获取4.16×10^6个SCs,明显高于对照组1(3.83×10^6)和对照组2(3.19×10^6)(P〈0.05);3H—TdR结果显示细胞增殖水平(0.2766±0.0079)明显强于对照组1(0.2268±0.0084)和对照组2(0.1929±0.0031)(P〈0.05);WB结果显示N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巨噬细胞对SCs的影响受其活化状态的影响,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可以明显促进SCs增殖,增强其表达NGF的能力。
- 陈建梅崔晓萍陈菁王建民许川李兵仓
- 关键词:巨噬细胞雪旺细胞增殖髓鞘
- T淋巴细胞对BalB/C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对BalB/C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选择6周龄BalB/C小鼠(处理组)及BalB/C裸小鼠(对照组)各15只,所有动物均建立左坐骨神经切割伤动物模型,造成5mm神经缺损,以直径0.8mm的硅胶管进行桥接。于术后第90天通过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nerve functional index,SFI)、左坐骨神经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左坐骨神经再生神经轴突数量、左腓肠肌湿重检测,探讨T淋巴细胞对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结果术后第90天,处理组SFI恢复率〔(84.21±1.01)%〕高于对照组〔(73.75±1.03)%〕(P=0.000),NCV〔(25.59±1.26)m/s〕高于对照组〔(19.21±0.61)m/s〕(P=0.000),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19.6±1.67)个〕多于对照组〔(13.8±0.84)个〕(P=0.000),左坐骨腓肠肌湿重恢复率〔(63.64±1.93)%〕高于对照组〔(48.56±2.37)%〕(P=0.000),再生轴突数量〔(5981±478)个/cm〕多于对照组〔(3108±395)个/cm〕(P=0.000)。结论 T淋巴细胞在BalB/C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再生。
- 陈建梅崔晓萍徐皓
- 关键词:T淋巴细胞裸鼠坐骨神经神经再生
- 大鼠P2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培养及其NGF表达水平检测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培养针对Wistar大鼠周围神经自身抗原髓鞘碱性蛋白Ⅱ(myelin basic proteinⅡ,P2)特异性T淋巴细胞,用于研究其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从成年Wistar大鼠周围神经内提取P2并配制成50%(质量浓度)匀浆,将其与完全福(氏)佐剂(CFA)按1∶1混匀后,按体重0.4mL/500g注入大鼠双后足垫内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模型。从EAN发病大鼠腹股沟淋巴结内分离T淋巴细胞,经4个循环的P2刺激后利用3H-TdR掺入法测定其对P2刺激的反应,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型,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表达神经营养因子(NGF)水平。结果从大鼠周围神经内分离出一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000、等电点(PI)为9.5的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和PI与文献一致,该蛋白即为P2。利用P2与CFA可诱导Wistar大鼠EAN动物模型,分离的T淋巴细胞对P2抗原呈特异性增殖,(95.72±0.85)%的细胞为CD4+T淋巴细胞,其N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提取的P2可诱导EAN并建立特异性T淋巴细胞,该T淋巴细胞具有较强的NGF表达能力,适用于神经再生研究。
- 陈建梅崔晓萍陈菁王建民许川李兵仓
-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淋巴细胞自身抗原
- 雪旺细胞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共培养对其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在间接共培养情况下是否可以对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的功能产生影响。方法从孕15d的SD胎鼠的脊髓内分离培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从新生1d的SD大鼠的坐骨神经内分离培养SCs。将上述两种细胞分别种植于Transwell培养板的上、下室内,通过细胞计数、3H-TdR掺入观察SCs的存活与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Cs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情况。然后将经共培养处理和未经共培养处理的SCs分别与经1%低氧预处理4h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共培养72h,通过细胞计数、MTT法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结果共培养组SCs增殖指数为(24197.6±739.8),明显优于直接培养组的(17451.2±512.7)(P<0.05),共培养组SCs表达BDNF的水平明显高于直接培养组(P<0.05)。缺氧后处理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数量及MTT分别为(89.6±2.3)、(0.2384±0.0067),分别优于对照组的(66.4±4.8)、(0.1962±0.0059)(P<0.05)。结论在间接共培养情况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以促进SCs的增殖及分泌BDNF等功能;SCs对缺氧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具有更明显的保护作用。利用Transwell进行间接共培养,可以获得活化状态的SCs。
- 陈建梅李兵仓王建民崔晓萍陈菁
-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雪旺细胞增殖共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