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ZD001)

作品数:4 被引量:134H指数:4
相关作者:卢宝荣沈志成傅强金鑫蔡星星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稻
  • 1篇育种
  • 1篇栽培
  • 1篇栽培稻
  • 1篇生态风险
  • 1篇水稻育种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水稻
  • 1篇微生物
  • 1篇进化
  • 1篇进化研究
  • 1篇粳稻
  • 1篇环境生物
  • 1篇基因
  • 1篇基因漂移
  • 1篇基因水稻

机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篇卢宝荣
  • 1篇傅强
  • 1篇沈志成
  • 1篇蔡星星
  • 1篇金鑫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我国转基因水稻商品化应用的潜在环境生物安全问题被引量:42
2008年
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和商品化应用将为提高我国水稻的生产力提供新的机遇,并缓解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转基因水稻的大规模环境释放和商品化生产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转基因水稻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通常所指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生物胁迫转基因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效应;(2)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作物和野生近缘种逃逸及其可能带来的生态后果;(3)转基因作物对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4)抗生物胁迫转基因的长期使用导致靶标生物对转基因产生抗性等。为了安全有效和持续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产品,有必要对转基因水稻的环境生物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基于风险评价的原则,本文对转基因水稻在我国商品化生产和大规模种植可能带来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希望为我国转基因水稻商品化应用的决策和生物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卢宝荣傅强沈志成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生态风险非靶标生物基因漂移土壤微生物
籼稻和粳稻的高效分子鉴定方法及其在水稻育种和进化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39
2009年
为了建立准确高效的籼稻和粳稻鉴定方法,对基于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的全基因组DNA序列比对而获得的45个特异插入/缺失(InDel)位点进行了实验验证.以包括93-11和日本晴在内的44个典型籼稻和典型粳稻品种为实验群体,用45对InDel引物对上述水稻品种的DNA样品进行了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了多态的电泳条带.对获得的各InDel位点的基因型数据矩阵进行了中性检测(neutrality test),确定了与栽培稻的籼、粳遗传分化密切相关的34个InDel位点.进一步对来自亚洲11个国家的栽培稻品种和来源不同12个野生稻物种的PCR产物和电泳结果的读取和分析,计算这些栽培稻品种和野生稻DNA样品在这34个InDel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最终确定了不同样品的籼、粳特性.该籼稻和粳稻鉴定方法被称为"InDel分子指数法".与传统基于形态特征鉴定栽培稻籼、粳特性的"程氏指数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能够准确鉴定籼稻和粳稻,而且还具有更快捷、简便和高效的特点.另外,InDel分子指数法还可以用于野生稻样品的籼、粳特性鉴定,扩大了被检测样品的范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InDel分子指数法的建立为栽培稻育种过程中正确选用籼稻或粳稻种质资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也为栽培稻的起源、籼—粳遗传分化、以及籼稻和粳稻在驯化过程中如何适应地理环境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卢宝荣蔡星星金鑫
关键词:栽培稻野生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