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6518110002)
- 作品数:9 被引量:114H指数:6
- 相关作者:张凤华杨海昌闫靖华王建军王静娅更多>>
-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兵团常设技术市场办公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同恢复方式下盐渍化弃耕地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变化被引量:6
- 2013年
- 以干旱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冲积扇缘定点定位试验地为研究对象,研究灌溉处理、人工草地处理和补植处理对盐渍化弃耕地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方式均明显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分别比原始弃耕地高17.80%、26.38%、5.33%和7.89%、12.75%、21.93%;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别是原始弃耕地的4.72倍、6.04倍和4.56倍;不同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比原始弃耕地高3.4倍、3.2倍和7.7倍,多酚氧化酶活性比原始弃耕地高1.7倍、1.2倍和1.5倍,脲酶活性比原始弃耕地高11.1%、52.3%和37.1%;灌溉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是原始弃耕地的1.53倍,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表现为人工草地处理>灌溉处理>补植处理>原始弃耕地,其中,人工草地处理土壤呼吸速率比弃耕地高52.25%。相关分析表明,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C/N和微生物数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脲酶、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土壤微生物量氮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土壤蔗糖酶与其他3种酶以及微生物量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脲酶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本研究表明干旱区盐渍化弃耕地采用灌溉与人工草地处理有利于土壤养分积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质量。
- 闫靖华庞玮张凤华
-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速率
- 新疆浅层暗管排水降低土壤盐分提高棉花产量被引量:51
- 2014年
- 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为达到土壤脱盐的效果,增加作物产量,该文针对膜下滴灌棉田,采用完全随机试验方案,在装有暗管的中度和轻度盐渍化土壤上种植棉花,分析暗管降盐技术对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农田土壤盐分变化规律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农田土壤盐分剖面特征均由表聚型向脱盐型变化,中度盐渍化土壤0~20 cm土层盐分下降最快,其他土层盐分含量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轻度和中度土壤最高脱盐率分别为50.96%和90.89%,中度盐渍化土壤盐分可降低至轻度水平;暗管排水的电导率变化范围为7.53~11.16 dS/m,pH值变化范围7.08~8.20;轻度和中度盐渍化棉田增产幅度分别为25.3%和55%。研究表明与滴灌配套的浅层暗管排水降盐技术可有效治理盐碱土壤,提高作物产量,该研究可为盐渍化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 刘玉国杨海昌王开勇逯涛张凤华
- 关键词:土壤含水率土壤盐分
- 干旱区盐渍化弃耕地不同恢复模式植被多样性及土壤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
- 2014年
- 以玛纳斯河流域冲积扇缘定位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补水恢复处理、人工草地处理和补植处理对盐渍化弃耕地植被多样性与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方式均明显增加了植被多样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人工草地恢复和补水恢复植被多样性分别比原始弃耕地增加25.13%和9.84%,电导率降低49.15%和33.55%,有机质增加99.10%和88.34%,碱解氮增加70.10%和36.57%;人工草地模式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弃耕地增加65.18%,47.21%,93.23%和116.03%.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表现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工草地、补水恢复、补植恢复、弃耕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与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呈显著性正相关.研究表明盐渍化弃耕地采用人工种草或灌溉补水措施能够提升地表植被多样性,提高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并促进土壤养分积累.
- 李兵梁静张凤华刘广明
- 关键词:植被多样性土壤生物学特性
- 干旱区典型盐生植被群落土壤养分特征被引量:10
- 2014年
- 为了探讨不同典型盐生植被群落对土壤养分和盐碱程度的影响,对生长在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扇缘带白刺、绢蒿、花花柴、雾滨藜、梭梭、柽柳6种群落的土壤养分和盐碱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6种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盐碱化均严重,养分呈现富钾缺氮少磷的状况。从土壤剖面来看,除土壤全钾含量变化微弱外,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有机质、速效磷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45.1%与86.3%,而全钾和速效钾变异系数较小,为5.4%和14.6%。从水平方向来看,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均表现为梭梭>柽柳>花花柴>雾滨藜>绢蒿>白刺;土壤全磷、全钾平均含量在各群落之间差异较小;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以雾滨藜和梭梭群落均较高,分别为454mg/kg和405mg/kg,在0-20cm土壤表层,柽柳和雾滨藜群落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较高。土壤电导率以花花柴群落最高,为5.14S/m,柽柳最低,为0.88S/m,不同群落随着土层深度增加,pH均呈现增加趋势,但变异系数很低,而土壤电导率变异系数均较大,其中柽柳最高,达74.18%,说明不同土层土壤盐分受群落影响较为明显。研究表明,干旱区梭梭与柽柳群落土壤积聚养分能力较强,而柽柳具有明显降盐效果,花花柴表层土壤有很强聚盐性。相关性分析显示,有机质含量与其他养分含量之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有机质是引起其他土壤养分性质变化的主要因素。
- 王静娅张凤华
- 关键词:土壤养分盐生植被干旱区
-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4年
- 选择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长期连作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连作棉田、轮作玉米、轮作大豆、玉米//大豆间作和休闲免耕5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有明显的影响,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在粒径53-250μm为最高,占39%-53%,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最低;〉250μ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在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大豆轮作〉玉米轮作〉休闲免耕〉棉花连作〉玉米//大豆间作;秋季作物收获后,轮作大豆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土壤团粒指数比春季分别减少18.7%和15.6%;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含量主要集中在〉250μm大团聚体中,而在微团聚体中含量较少;不同模式土壤有机碳含量顺序为大豆轮作〉玉米轮作〉棉花连作〉休闲免耕〉玉米//大豆间作。比较几种种植模式,大豆轮作和玉米轮作有利于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可作为长期连作棉田较为理想的短期轮作倒茬模式。
- 张凤华王建军
- 关键词:轮作模式土壤团聚体有机碳长期连作
- 不同恢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3年
- 通过干旱区典型内陆河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田间定位实验,研究了盐渍化弃耕地不同复垦年限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初期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易氧化有机碳(LOC)的含量,降低幅度小。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增加,显著提高了土壤MBC和LOC的含量以及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土壤热水溶性有机碳(HWSOC)的含量和分配比例,其中恢复1年、5年和10年的土壤HWSOC分别较弃耕地高61.04%、143.5%和152.4%。连续人工种植后SOC和大团聚体(〉0.25mm)含量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其中恢复10年0~5cm、5~10cm土层〉0.25mm团聚体占57.30%和56.50%,团粒指数下降至43.00%。相关分析表明,〉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与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HWSOC达到显著正相关,干旱区盐渍化绿洲农田土壤HWSOC对维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贡献明显。
- 闫靖华张凤华谭斌杨海昌
- 关键词:活性有机碳团聚体稳定性
- 盐渍化弃耕地典型盐生植被抗逆性与恢复重建过程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典型盐生植被水盐调节方式和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为盐渍化弃耕地人工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盐漠带为研究区,调查盐生植被分布和土壤盐分状况,分析典型盐生植物种柽柳、花花柴和猪毛菜的水盐胁迫调节方式及植被恢复重建过程。【结果】研究区中度盐化土壤占总面积的60%,土壤盐分表聚特征明显,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轻度盐化土壤面积逐渐增加,重度盐化土壤面积显著减小;自然植被以抗旱盐生为主,主要优势物种相对密度达到50%以上;柽柳水盐胁迫调节能力最强,其中土壤含盐量是影响柽柳和猪毛菜生理变化的关键因子,而影响花花柴抗性生理的关键因子是土壤含水量。植物多样性分别比恢复前增加了18%~48%,植被覆盖度由恢复前15%~20%增加到50%~70%。【结论】对盐渍化弃耕地盐生植被群落采取适当人工措施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可显著提高地表覆盖度和植被多样性。
- 王静娅王明亮刘广明楚光明吴英翔张凤华
- 关键词:干旱区弃耕地植被恢复
- 盐渍化弃耕地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呼吸速率的变化被引量:6
- 2013年
- 对干旱区盐渍化弃耕地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呼吸速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渍化弃耕地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为人工草地﹥补水﹥补植﹥原始弃耕地,盐渍化弃耕地通过植被恢复后逐步向碳积累的过程转变,呈现碳汇现象,其中,人工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分别比弃耕地高出63.45%和65.47%。土壤有机碳与土壤速效养分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植被恢复后明显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的值为人工草地(1.48)﹥补水(1.21)﹥补植(1.15)﹥原始弃耕地(1.13);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呼吸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温度敏感系数呈正相关关系。
- 闫靖华张凤华李瑞玺杨海昌
-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有机碳土壤呼吸速率Q10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