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51053)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志杰潘华凌丁亮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宜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女性
  • 3篇翻译
  • 2篇女性主义
  • 1篇译者
  • 1篇译者介入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理念
  • 1篇中国女性
  • 1篇中国女性主义
  • 1篇女性主义翻译
  • 1篇秋瑾
  • 1篇晚清
  • 1篇文学翻译
  • 1篇小说
  • 1篇辛亥革命
  • 1篇辛亥革命时期
  • 1篇萌芽
  • 1篇介入
  • 1篇话语建构
  • 1篇教程

机构

  • 4篇宜春学院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4篇潘华凌
  • 4篇陈志杰
  • 1篇丁亮

传媒

  • 2篇外语学刊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女性主义翻译的萌芽——陈鸿璧翻译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2016年
陈鸿璧是中国翻译史上最早独立从事翻译实践的女翻译家之一。她的翻译方法不同于辛亥革命前后的译写模式,不是源文本的忠实再现,而是以其细腻的译笔呈现不同于男性译者的话语方式,凸显两性审美差异。更为重要的是,在她翻译的作品中女性一方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父权制度对女性的期待,另一方面表现出女性拥有超越男性的才智、独立的人格与个性。作为中国女性翻译文学的源头,陈鸿璧的翻译展示出女性的话语方式、女性的视角和心理体验,传递女性对父权社会和传统两性关系的不满,建构译者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潘华凌陈志杰
关键词:女性主义改写
从翻译视角认识中国女性主义的实现路径被引量:1
2013年
中国女性主义理论建构的关键在于放弃女性主义的理论前提,回到女性主义理论建构之初的女性历史经验描述和分析上来。清末民初是中国女性主体身份建构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的文学翻译实践是中国女性话语建构和实践建构的主要形式。因此,对翻译实践与女性的经验的描述构成了中国女性主义理论的唯一途径。
潘华凌陈志杰
关键词:中国女性主义话语建构文学翻译
晚清女性刊物《女子世界》的编辑策略被引量:1
2017年
《女子世界》与晚清时期出版的其他女性刊物相比,办刊时间最长且影响最广。《女子世界》通过宣传女权,实施女学教育,培养独立、智识、勇敢的现代女国民,以实现救国图存的政治理想。为了实现这种办刊理念,《女子世界》采取了四种编辑策略以吸引女性读者:引入白话和方言、选取科学和生活实用内容、吸引读者参与、用稿贴近时局,从而以曲折且富有弹性的方式使编辑们的办刊理念得以实现。
潘华凌陈志杰
关键词:女性政治理念
译者介入的困境——以秋瑾译《看护学教程》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译者作为社会化的个体,以复杂的方式存在。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源文本的介入方式并非单一的,也可能以矛盾的方式出现。本文分析秋瑾翻译的国内首部护理学教材,揭示其理想主义的社会观与功利主义的翻译目的、大众化的语言观与文言语体的选择、女性主义的社会批判与父权主义的翻译话语、科学主义的翻译态度与实用主义的翻译策略间所凸显出的矛盾立场,指出译本能够以矛盾张力的方式存在。
陈志杰潘华凌丁亮
关键词:介入秋瑾翻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