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SH020)

作品数:3 被引量:216H指数:3
相关作者:陈云松范晓光雷鸣肖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中国城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参与
  • 1篇制度化
  • 1篇制度化政治参...
  • 1篇中国城市居民
  • 1篇中国城乡
  • 1篇中国城乡居民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纠纷
  • 1篇社会流动
  • 1篇社会网
  • 1篇社会网络
  • 1篇内生
  • 1篇内生性
  • 1篇立性
  • 1篇阶层
  • 1篇阶层地位
  • 1篇纠纷
  • 1篇卷入

机构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浙江省社会科...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陈云松
  • 2篇范晓光
  • 1篇肖阳
  • 1篇雷鸣

传媒

  • 2篇社会
  • 1篇社会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互联网使用是否扩大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基于CGSS2006的工具变量分析被引量:110
2013年
本文使用CGSS2006的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日常互联网使用与群体性上访、示威、集会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考虑到互联网使用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除了广泛控制被访者的人口学特征、经济社会地位、心理和政治参与经历等变量外,本文还以被访者对信息通讯技术产品(ICT)的内在偏好作为工具变量,以解决联立性偏误问题。研究表明,互联网的日常使用可以扩大城市中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互联网的使用和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间的"抑制性双向因果"意味着拓展利益诉求渠道是消除社会冲突的重要途径之一。
陈云松
关键词:内生性互联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权力作用下中国城市居民的纠纷卷入与应对被引量:4
2014年
社会纠纷始终是社会学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在现有关于社会纠纷的研究基础上,以权力为核心概念,从地位结构观和网络结构观两种理论视角出发,试图提出"权力的强制性及传导机制"这一理论框架,分析当前中国城市中,个体自身拥有的权力和个体社会网络中的权力对居民的纠纷卷入及其应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CGSS2006的数据结果表明,第一,无论是个体自身的权力还是个体社会网络中的权力,都有助于居民规避社会纠纷;第二,无论是个体自身的权力还是来自其社会网络中的权力,居民占有的权力资源越多,就越可能使用正式渠道来应对纠纷。
肖阳范晓光雷鸣
关键词:社会纠纷阶层社会网络
中国城乡居民的阶层地位认同偏差被引量:102
2015年
本文基于2003-2012年间CGSS和CSS共计10个轮次的全国综合调查资料,对中国公众阶层地位认同偏差进行全景式的描述与分析。我们将基于潜类分析方法生成的客观阶层指标与阶层地位认同指标相比较,发现中国民众普遍存在阶层地位认同偏差,超半数的中国城镇居民低估自己的客观阶层地位,而超半数的农村居民高估其地位。回归分析表明:(1)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职业声望等客观地位越高,阶层地位认同上偏程度越小;(2)社会流动感知和阶层地位认同偏差显著相关,下向流动感知强化阶层地位认同下偏,上向流动感知则反之;(3)客观地位和社会流动感知对阶层地位认同偏差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最后本研究用"地位结构—地位过程"诠释了阶层地位认同偏差的形成机制。
范晓光陈云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