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XY-340)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曾丽红张柏宋开山王宗明谢今范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吉林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蒸散
  • 2篇蒸散量
  • 2篇生长季
  • 2篇松嫩平原
  • 2篇MANN-K...
  • 1篇日照时数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倾向率
  • 1篇倾向率
  • 1篇作物蒸散量
  • 1篇干旱
  • 1篇干旱指数
  • 1篇PENMAN...
  • 1篇SEBAL模...
  • 1篇TIO
  • 1篇ANALYS...
  • 1篇AUSTRA...
  • 1篇CHANGE
  • 1篇EOF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吉林省气候中...

作者

  • 5篇宋开山
  • 5篇张柏
  • 5篇曾丽红
  • 3篇王宗明
  • 2篇谢今范
  • 1篇杜嘉

传媒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Analysis of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Change and Its Impact Factors in Australia
2009年
[ Objective] To discuss regional response of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 ETo )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 Penman-Monteith equation was adopted to calculate ET0 in Australia from 1998 to 2007. Spatiotempor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GIS spatial analysis tool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ETo and main climate factors were also analyzed. [ Results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ulti-year average ET0 increased from the east and south part to the northwest part and inland, and its distribution was consistent with climate zones. Multi-year average ETo of the whole region was 1 750 mm, obtaining minimum and maximum values in 2000 and 2002 respectively. Regional ETo 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summer, spring, autumn and winter; January and December got the highest monthly ET0, while June got the lowest value 79.55 mm. ETo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ean temperature and solar radiation, R2 for each were 0.83 and 0.94, 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o and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 was negative, and precipit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ET0. [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could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rop water requirement study and making irrigation method for Australia.
谢今范曾丽红宋开山张柏
关键词:AUSTRALIA
澳大利亚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参考作物蒸散量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中的区域响应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澳大利亚1998~2007年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通过GIS方法分析ET0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ET0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①多年平均ET0呈半环状分布,自东、南2面向西北部和内陆逐渐增加,与气候带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一致性;②全区平均ET0约1750mm,2000年取得最小值(1647.97mm),2002年取得最大值(1851.45mm);③ET0按夏、春、秋、冬的顺序递减,1、12月ET0最高,分别为200.42和201.24mm,6月最低,为79.55mm;④ET0与平均气温、太阳辐射量呈正相关,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83、0.94,与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该研究为澳大利亚的作物需水量研究及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谢今范曾丽红宋开山张柏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PENMAN-MONTEITH方程
1960年以来松嫩平原生长季干旱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降水量与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比值构建了表征气候干湿程度的干旱指数,通过分析生长季(5-9月)干旱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松嫩平原1960-2008年干旱的严重程度、分布特征、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来,松嫩平原的气候明显趋向干旱,期间经历了"湿润→干旱→湿润→干旱"4个交替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末期为重要的转折点,在2008年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松嫩平原仍将处于偏干时期。生长季的多年平均干旱指数具有从东北向西南递减的空间分异特性,通过REOF分析可以将松嫩平原分为东北区、西南区、南区、东区4个干旱异常区。平均气温与干旱指数负相关,干旱指数对降水量的敏感性大于平均气温。
曾丽红宋开山张柏王宗明
关键词:干旱指数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松嫩平原
基于SEBAL模型与MODIS产品的松嫩平原蒸散量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利用MODIS的地表温度/比辐射率、植被指数、地表反照率3种产品,结合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通过基于地表能量平衡方程的SEBAL模型估算了松嫩平原2008年5月16日、6月16日、7月13日、8月15日、9月13日不同下垫面的地表蒸散量,并采用涡动相关数据对模型估算结果进行验证,发现估算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平均误差在20%以内,基本上可以满足区域蒸散研究的精度要求。此外,还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松嫩平原2008年生长季内不同时相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蒸散量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蒸散量的空间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特征、土壤供水条件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各时相的蒸散量大致表现为从西南部向东北部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水体、林地、沼泽湿地具有较高的蒸散量,耕地、居工地次之,草地的蒸散量最低。
曾丽红宋开山张柏王宗明杜嘉
关键词:SEBAL模型蒸散松嫩平原
东北地区1960-2008年生长季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3
2010年
利用国家气象局提供的东北地区107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日照时数资料,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变异系数、Morlet小波分析、EOF分析等方法探讨了1960-2008年东北地区生长季(5-9月)内日照时数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①生长季全区平均日照时数的多年平均值为1 183.28 h,最大值(1 299.07 h)出现在1969年,最小值(1 062.26h)出现在2003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可以通过P<0.1的显著性检验;②东北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特征具有经向与纬向变异性,东部、北部为低日照区,西部、西南部为高日照区;③东北地区绝大部分区域的生长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107个站点中有81个站点的Mann-Kendall趋势系数为负值,其中43个站点的下降趋势可以通过P<0.1的显著性检验;④东北地区生长季日照时数的空间异常结构既表现出一致性的一方面,又存在南-北、东-西、西北-东南方向的空间差异性。图7,表2,参19。
曾丽红宋开山张柏王宗明
关键词:日照时数MANN-KENDALLEOF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