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5089)

作品数:13 被引量:268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绍铃吴俊张妤艳吴华清杜玉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自交不亲和
  • 4篇自交不亲和性
  • 4篇花粉
  • 4篇花粉管
  • 4篇不亲和性
  • 3篇授粉
  • 3篇亲和性
  • 3篇萌发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型
  • 2篇蛋白
  • 2篇新高梨
  • 2篇雄性不育
  • 2篇生活力
  • 2篇自交
  • 2篇自交亲和
  • 2篇自交亲和性
  • 2篇温度
  • 2篇花粉萌发
  • 2篇花粉生活力

机构

  • 1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2篇张绍铃
  • 7篇吴俊
  • 3篇吴华清
  • 2篇衡伟
  • 2篇吴巨友
  • 2篇李六林
  • 2篇姜雪婷
  • 2篇张妤艳
  • 2篇郭艳玲
  • 2篇李秀根
  • 2篇李晓
  • 2篇杜玉虎
  • 1篇张瑞萍
  • 1篇汪玲
  • 1篇马凯
  • 1篇刘连妹
  • 1篇徐国华
  • 1篇王迎涛
  • 1篇刘珠琴
  • 1篇黄绍西

传媒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果树学报
  • 2篇园艺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果树

年份

  • 6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梨43个品种花粉生活力及4种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10
2006年
用花粉离体培养法测定比较了43个梨品种花粉离体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长度;从中选择花粉相对生活力低、中、高3组6个品种(今村秋和雪花梨、金二十世纪和丰水、青松和满天红)的花粉,采用I-KI染色法、蓝墨水染色法、MTT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4种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以花粉离体萌发法为对照。结果表明,花粉培养24h后,43个梨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平均为66.15%,其中花粉萌发率≥60%的品种约占84%,满天红萌发率最高为82.79%;花粉管长度平均为1.77mm,花粉管长度≥1mm的品种约占89%,其中奥萨二十世纪最长为3.25mm,说明多数梨品种花粉生活力较强。与对照相比,4种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中I-KI染色法的测定值极显著偏低,MTT(噻唑蓝)染色法的测定值显著偏高,二者不适于梨花粉生活力的测定;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测定值与对照差异显著,也不适宜用来测定梨花粉生活力;蓝墨水染色法测定值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可用于梨花粉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姜雪婷杜玉虎张绍铃吴俊
关键词:花粉生活力授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
“新高”梨雄性不育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石蜡切片,PAS反应染色,观察了"新高"梨(雄性不育)与"丰水"梨(可育)小孢子发育过程中雄蕊多糖分布的动态变化;同时测定了"新高"与"丰水"花药发育各个时期花蕾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新高"花药发育前期组织化学变化与"丰水"类似,无显著差异;单核后期小孢子败育时,"新高"药隔组织与花丝不发生多糖积累。花蕾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新高"花蕾发育后期淀粉含量不足;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发生在单核期之后,与小孢子败育同步发生。
郭艳玲张绍铃李六林马凯
关键词:雄性不育碳水化合物
12个梨品种S基因型的鉴定被引量:19
2007年
应用PCR扩增技术,根据目的S基因与GenBank中已知S基因同源性100%原理鉴定了我国育成的12个梨品种的S基因型,分别是:‘红酥脆’为S4S36,‘新梨7号’为S28Sd,‘金水3号’为S5S29,‘八月酥’为S3S16,‘金水1号’为S3S29,‘龙泉酥’为S3S22,‘雪花’为S4S16,‘雪芳’为S4S16,‘雅青’为S4S34,‘新雅’为S4S34,‘德胜香’为S3S29,‘富源黄’为S16S33。通过对S基因的DNA序列分析,确认S16、S31为同一S基因。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梨品种的S基因型信息,为田间合理配置授粉品种提供了依据。
衡伟张绍铃张妤艳吴俊李秀根
关键词:自交不亲和性DNA序列分析S基因型
微丝骨架的构成及其对花粉管极性生长的调控作用被引量:6
2005年
微丝骨架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肌动蛋白和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组成,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植物花粉及花粉管中存在丰富的微丝骨架.目前,在微丝骨架作为信号转导途径的靶标参与对花粉管极性生长的调控、微丝骨架在花粉和花粉管中的分布及其在花粉管生长过程中与其他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刘珠琴张绍铃徐国华
关键词:肌动蛋白肌动蛋白结合蛋白花粉管信号转导
新高梨雄性不育细胞学特征及膜脂过氧化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为探索新高梨雄性不育的机理,观察了新高梨和丰水梨(可育)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学变化;并测定了花蕾发育过程中花蕾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新高梨小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晚期,败育主要表现为小孢子解体,绒毡层同时解体;在花蕾发育过程中,新高梨花蕾MDA含量和SOD活性(花粉成熟期除外)高于丰水,而POD、CAT活性低于丰水。
郭艳玲张绍铃李六林李百键
关键词:雄性不育细胞学膜脂过氧化保护酶
八月酥等14个梨品种自交不亲和基因(S基因)型的鉴定被引量:15
2007年
多数梨品种自花授粉不结实,生产上要合理配置授粉品种才能获得应有的产量。鉴定梨品种的S基因型,能为梨园合理配置授粉品种提供依据。以我国育成的梨品种为试材,利用特异引物PCR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及DNA序列分析,鉴定出了14个梨品种的自交不亲和基因型(S基因型),并通过统计部分品种的田间人工授粉的坐果率以及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异花授粉后花柱内的花粉管生长情况来验证鉴定出的梨品种S基因型的可靠性。这些品种的S基因型为:八月酥S3S16、绿云S3S29、谢花甜S29S34、香茌S1S21、脆绿S3S4、新雅S4S34、雅青S4S34、伊犁红句句S22S28、猪嘴酥S19S22、假直把子S5S19、青魁S1S3、德胜香S3S29、张掖长把S3S29、金坠梨S21S34。
张妤艳张绍铃吴俊张瑞萍李秀根
关键词:自交不亲和性S基因型
‘金坠梨’自交亲和性突变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自交不亲和性品种鸭梨的芽变品种‘金坠梨’自花授粉能结实,但其自交亲和性突变机制至今不祥。本研究结果表明,鸭梨自花授粉结实率仅2%,自花花粉管在花柱中上部已经停止生长,而金坠梨自花授粉结实率高达76%,自花的花粉管能正常生长至花柱基部;鸭梨花柱能够接受金坠梨花粉并受精结实,而金坠梨花柱却与鸭梨花粉杂交不亲和;进一步鉴定出了鸭梨和金坠梨基于S-RNase基因的S基因型,发现两者S基因型相同,均为S21S34;通过克隆两品种S-RNase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该两品种的1对雌蕊S-RNase基因在核苷酸序列上完全相同,且S-RNase基因均正常表达,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金坠梨在花柱方面和鸭梨并无差异,可能是花粉S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了自交不亲和性功能的丧失,表现出自花授粉能够结实。
吴华清张绍铃吴巨友王迎涛吴俊
关键词:自交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S-RNASE基因授粉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生物学进展被引量:14
2006年
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特异性地识别并拒绝自花或亲缘关系很近的花粉的一种遗传机制,该特异性受S基因座控制。S-RNase介导的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在被子植物中分布最广泛,在茄科、蔷薇科和玄参科植物上研究比较深入。研究表明,雌雄双方的特异性决定因子分别是S基因座中具有多态性的核酸酶和含有F-box结构域蛋白基因,但其他修饰基因也参与其中。本文概括了该类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现状,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就其工作模型作进一步探讨,同时简要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吴华清张绍铃李晓吴俊
关键词:自交不亲和性
贮藏温度和湿度对丰水梨花粉生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研究贮藏温度和湿度对丰水梨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贮藏15天,花粉生活力迅速下降;在4℃贮藏90天,花粉生活力下降缓慢,萌发率降为33·4%;在-20、-73、-196℃贮藏540天,花粉生活力下降极慢,其中-196℃处理,贮藏花粉萌发率为68·37%,-73℃处理,花粉萌发率为62·86%,-20℃处理,花粉萌发率为42·15%。
汪玲张绍铃
关键词:梨花粉温度花粉生活力
大果黄花梨自交亲和性变异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梨品种大果黄花由黄花芽变而来。田间授粉试验表明,黄花梨自花授粉结实率仅为1.5%,属于梨自交不亲和性品种;而大果黄花自花授粉的结实率高达60.0%,属于自交亲和性品种;相互授粉时,黄花×大果黄花组合的坐果率达70.0%,为杂交亲和,但反交时坐果率为1.0%,表现为杂交不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这些组合授粉后花柱内花粉管生长情况,也得到相同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两品种雌蕊的自交不亲和性性状正常。进一步鉴定出了黄花和大果黄花是基于S-RNase基因的S-基因型,发现两者均含有S1-RNase和S2-RNase基因;而且两品种的这1对雌蕊S-RNase基因均特异性地在花柱中表达,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大果黄花和黄花的雌蕊S-RNase基因并无差异。由此推断:大果黄花的自交亲和性突变,是由于花粉自交不亲和性功能丧失,从而表现出自花授粉能够结实。
吴华清衡伟李晓黄绍西张绍铃
关键词:自交亲和性授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