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51025)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4
- 相关作者:何宗美张晓芝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对新世纪以来《四库全书总目》研究的反思与前瞻被引量:1
- 2015年
- 在经历了近两百年的研究历程后,世纪之初《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然而对《总目》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真正意义上的"总目学"尚未形成。《总目》研究具有分散性、自发性、偶然性的特点,这几方面都严重阻碍了《总目》研究的深化。《总目》以经、史、子、集四部涵盖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而《总目》研究却缺少严格意义上的"专人"、"专才",即并无经学家专治"总目经学",史学家专治"总目史学",戏曲学家专治"总目戏曲"。《总目》研究尚未达到"精"、"专"、"高"的层次。未来《总目》研究方向如何,怎样让《总目》研究成为一门"显学",学者需从哪些方面努力,作何种规划,这也是当下亟需思考的问题。
- 张晓芝
-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学
- “台阁体”命名的还原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从命名史来说,"台阁体"之称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宋杨万里,而称"台阁"则早在北宋欧阳修或吴处厚就已提出。宋人主"文分两等"说,台阁之文(体)与山林之文(体)已是当时论文之常谈,所谓"台阁体"之名也由此孕育与催生,成为元明清时期一直沿袭的一种基本称谓。在文学史上较为系统地建立台阁体文论体系的当属明初宋濂,他将台阁体之渊源追溯到《诗经》之雅、颂。从洪武到弘治的一百多年堪为台阁体盛行时期,这不仅是明代特有的政治生态所致,也是中国文学史中整个台阁体发展演进的一个结果。"台阁体"命名的还原研究,可以梳理、发掘和澄清过去被忽略被误读的一些重要的文学史事实。
- 何宗美
- 关键词:台阁体
- 茶陵派非“派”试论——“茶陵派”命名由来及相关问题的考辨被引量:8
- 2012年
- 今所谓茶陵派并不是明代文学史上实际存在的茶陵派的原生态。茶陵派经历了自明中期以来特别是明末清初文学思潮背景下文派之争的不断层累和重塑。从成化至天启、崇祯的一百多年间,明代文坛的主流一直不以流派看待李东阳及其文学群体,到明末程嘉燧才开始使"西涯之诗,复开生面",这是明清之际抬升李东阳文学地位、塑造茶陵派文学影响的开始。以《列朝诗集》为凭借,钱谦益开始了以其文学观念为支配的明代诗歌史的全面梳理,在他所主观构建的明诗体系中,李东阳成为支撑"钱氏明诗史"的关键,由此所谓"茶陵派"在文学史上才被他和盘托出。其说先后被清代官书《四库全书总目》和陈田《明诗纪事》等借鉴和宣扬,成为后来文学史普遍接受的"常识",结果原本占主导的"无与宗派"说即茶陵派非"派"的观点长期淹没无闻。出于门户之见而构建和夸大"茶陵派",带来了李东阳与茶陵派研究的困扰,同时也是成化至弘治几十年文学长期被遮蔽的重要原因。
- 何宗美
- 关键词:茶陵派程嘉燧钱谦益
- 茶陵派形成时间新证——兼谈茶陵派研究的相关问题
- 2012年
- 关于茶陵派形成于何时,较为代表性的说法,有形成于成化与弘治两说。考察茶陵派形成时间最为关键的问题可归结于两个因素:一是包括核心成员在内的茶陵派文人群体形成于何时,二是李东阳在这一群体的中心地位确立于何时。根据这两个条件,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正式形成时间应为成化后期二十年至二十三年间,而不是形成于成化早期,更不会形成于弘治间。过去茶陵派研究很大程度上摭蔽了成化至弘治文学的研究,在成化二十几年中其大半还不是茶陵派一枝独秀的时期,而是诸家竞秀,各领风骚。研究成化文学需要一种全新的视角,而不是简单地一概归于茶陵派而漠视此外的广阔的文学天空。
- 何宗美
- 关键词:明代茶陵派
- 台阁体审美范畴释论: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心被引量:4
- 2014年
- "舂容"之美,内涵有别:一是指声态美、音韵美,特别强调宏大雄健,如洪钟之铿然;二是指形态、仪态或神态美,基本特征是雍容安雅,纡徐谐美。《总目》所指主要是后者,是优美而不是壮美。与"舂容"不同,"肤廓"和"啴缓"是《总目》对台阁体文风的否定性审美评价。明代文学之"肤廓"以台阁体为甚,其因有二:一是台阁诸臣缺乏纯文学观,以实用、功利、政治化的态度看待文学;二是台阁之作通常为应制和应酬之作,多属非纯文学性质。"啴缓"的特点是宽绰舒缓,不急促,不粗厉。明人审美不尚"啴缓"之音,主要由明王朝的国家气运所决定。这种审美倾向后来被四库馆臣在《总目》明人别集批评中所借鉴,但馆臣之论多有偏颇,有待辨正。
- 何宗美
- 关键词:台阁体审美范畴四库全书总目
- 《四库全书总目》明人别集提要考辨——以《宋景濂未刻集提要》为例被引量:6
- 2012年
- "四库总目学"研究的推进,不仅要在文献考证方面再作开掘,尤其必须对代表清朝官学思想的《总目》之观念体系加以审视和清理,由此取得新的突破。本文以《宋景濂未刻集提要》为个案,重点考辨版本与文献、明代文人别集流传与明代制度、明代文人佛、道题材写作及其传播等问题。通过考辨,暴露《总目》所存在的学术缺失以及四库馆臣在对待明人和明代文学评价问题的偏颇,从而显示明人别集提要考辨非同寻常的意义,并探究"四库总目学"研究新的途径和范式。
- 何宗美
-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辨别集明人明代文学
- 从翁氏《提要稿》析论明代解“易”著作之标准——以《四库全书总目》为参照
- 2014年
-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下称《提要稿》),系翁方纲校阅各省采进图书所作的札记与提要。《提要稿》是《四库全书》纂修的原始记录,“保存了《四库提要》撰写之初的原貌”①,其与《四库全书总目》(下称《总目》)之完成有重要关系。今《提要稿》著录明代易集提要达44篇之多②,而《总目》录有84篇,
- 张晓芝
- 关键词:《四库全书》明代《四库全书总目》著作《四库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