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047)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5
相关作者:孙涛刘志云陈强王平龙瑞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草地
  • 4篇土壤
  • 3篇蝗虫
  • 2篇土壤理化
  • 2篇牧鸡
  • 2篇高山草地
  • 2篇草地蝗虫
  • 1篇地表
  • 1篇东北黑土
  • 1篇东北黑土区
  • 1篇动物多样性
  • 1篇毒杂草
  • 1篇多度
  • 1篇多样性
  • 1篇营养
  • 1篇营养价值
  • 1篇营养素
  • 1篇水土
  • 1篇水土流失
  • 1篇水土流失动态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兰州大学
  • 2篇淮北师范大学
  • 2篇黑龙江省水土...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篇孙涛
  • 3篇刘志云
  • 2篇龙瑞军
  • 2篇陈强
  • 2篇王平
  • 1篇张兴义
  • 1篇臧建成
  • 1篇陈帅
  • 1篇秦丽萍
  • 1篇赵亚雄

传媒

  • 2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草地蝗虫的营养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草地蝗虫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天然优质可食用、药用和饲用资源,但大量爆发会造成草地植被退化,对草地造成一定的危害。充分了解蝗虫体内营养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蝗虫对草地的危害,还能有效缓解食品、饲料和医药行业的资源危机。本文对草地蝗虫的蛋白质、脂质、矿质元素、维生素和黄酮类物质等营养成分进行总结,并且对其动态变化和开发利用进行分析,以期为更加合理和高效地利用草地蝗虫资源提供参考。
秦丽萍刘志云孙涛
关键词:营养素
高山退化草地不同恢复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解高山退化草地不同恢复重建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高山退化草地3种恢复重建措施(围栏、禁牧和毒杂草防除)和对照重度退化草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退化草地恢复重建措施对土壤理化特性有明显影响。围栏、禁牧和毒杂草防除样地同层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对照重度退化草地(P<0.05)。与对照相比,0—10cm土层毒杂草防除和围栏处理土壤空隙度增加1.71%和1.44%,毛管持水量增加1.08%和1.15%。不同处理间土壤最大持水量表现为杂草防除>围栏>禁牧和重度退化草地,且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退化草地不同恢复措施间土壤化学特性有显著差异。禁牧和围栏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杂草防除样地0—30cm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因此,分析祁连山高山重度退化草地不同恢复措施样地土壤理化特性对评价退化草地恢复治理成效,具有一定指导和参照价值。
王平孙涛
关键词:退化草地封育禁牧土壤特性
祁连山高山草地毒杂草侵入对蝗虫相对多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为研究祁连山高山草地毒杂草侵入对蝗虫群落组成、相对多度以及群落数量的影响,2008-2009年6-9月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毒杂草(狼毒、甘肃臭草和披针叶黄华)侵入型草地和天然草地植被群落、土壤理化特性以及蝗虫多样性及群落数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毒杂草侵入显著降低草地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0.05),植被群落高度和生物量明显增加(P<0.05);甘肃臭草侵入型草地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最高,狼毒侵入型草地土壤紧实度和天然草地全N含量显著大于其他样地(P<0.05);毒杂草侵入影响蝗虫群落组成、降低物种多样性、改变物种相对多度。但蝗虫群落数量因杂草种类呈现较大差异,蝗虫群落数量因甘肃臭草侵入而降低、随狼毒和披针叶黄华侵入而增加。高山草地毒杂草侵入通过改变植被结构和营养价值、影响蝗虫土壤理化特性和栖息生境,而草地蝗虫群落组成、数量和多样性对此做出积极响应。该研究不仅为研究高山草地毒杂草型退化对昆虫以及无脊椎动物的影响提供参考,而且也为高山草地生物多样性维持和保育提供有益依据。
孙涛陈强赵亚雄龙瑞军
关键词:土壤理化特性多样性
高山草地放养牧鸡行为特性
2016年
2011年6-9月对青脚麻放养牧鸡在晴天、阴天和雨天的取食、游走、静息、啄羽、土浴、攻击、求偶等行为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表明:牧鸡日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日出前后和傍晚牧鸡主要行为选择漫步行走,而中午时段表现土浴和求偶的牧鸡占比较大.在高山草地有47%~86%的牧鸡选择捕食和行走为主要行为.不同气候条件和季节下牧鸡行为表达有明显不同.晴天牧鸡行为中捕食、行走、静息、土浴、攻击和啄羽均有表达,雨天牧鸡主要选择行走、静息、啄羽和捕食.牧鸡行为表达方式随自身成长和季节变化也有很大差异,牧鸡行走行为表现为6月最多,9月最小,啄羽行为也观察到类似的表达趋势。攻击和求偶行为的牧鸡比例表现为6-9月持续增加的趋势.在8、9月,牧鸡发育成熟后观测到表达求偶和攻击行为.高山草地牧鸡行为表达是牧鸡对其自身生长发育阶段,大气温、湿度以及草地蝗虫数量和活动性等因子能动性适应的反映.
孙涛臧建成刘志云
关键词:牧鸡温度高山草地
黑龙江省黑土区水土流失动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解不同时期黑龙江省黑土区水土流失状况及其演变动态,根据历史调查资料、小流域原位勘察结果及同期遥感调查数据,分别对1950,1980和2000年黑龙江省黑土区50a来不同空间尺度水土流失状况、特征、成因及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水土流失面积50a来净增了2.08×104 km2,水蚀是造成该区水土流失主要形式。(2)1950—1980年20a间年均水土流失面积为411.9km2,比1980—2000年年均值高出25.5km2。(3)50a来该区侵蚀沟数量增加98 832条,2000年侵蚀沟面积所占比例比1950年增加了172.4%,沟壑密度增加2.83倍。该区水土流失呈持续恶化态势,不合理人类活动、政策导向和黑土质量退化是导致该区水土流失程度动态变异主要诱因。
王平孙涛
关键词:土壤侵蚀
管理措施对牧鸡生长性能及草地蝗虫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蝗灾作为威胁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灾害之一,给草地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如何经济、有效和安全抑制蝗虫数量显得尤为紧迫。通过野外调查就草地牧鸡放牧强度、补饲量以及放牧方式对牧鸡生长性能和蝗虫发生数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高山草地利用牧鸡放牧可有效控制蝗虫发生数量,长期连续牧鸡捕食能有效将蝗虫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不同放牧强度(15只/hm2和13只/hm2)和补饲程序对蝗虫种群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对牧鸡生长性能有明显影响;自由放牧和限时放牧均能控制蝗虫数量,但限时放牧牧鸡日增重和最终活重均高于自由放牧。综合防治蝗虫和养育牧鸡来看,每公顷草场初次放牧15只牧鸡,限时放牧和适当增加补饲量可达到控制蝗虫和获得较高禽肉生产之双赢目的。
孙涛刘志云龙瑞军
关键词:放牧强度补饲量放牧方式牧鸡草地蝗虫
松嫩草地不同退化阶段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被引量:13
2017年
受人类不合理利用和气候影响的综合作用,松嫩草地退化程度逐渐加剧。本研究选取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虎尾草(Chloris virgata)群落、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和碱蓬(Suaeda glauca)群落作为4个草地退化阶段,通过调查植被群落特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揭示草地植被退化过程中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化演替的进行,植被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总盖度总体上均呈现为降低的趋势;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均降低,而pH和容重均增加,且4种退化演替阶段的土壤pH均高于8.0;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粒径分布中微团聚体(<0.25mm)所占比例增加,大团聚体(>0.25mm)所占比例和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递减,且在同一退化阶段的0-30cm各土层呈现出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稳定性递减的趋势。研究结果对揭示松嫩草地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以及退化草地恢复重建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陈帅孙涛
关键词:松嫩草地土壤团聚体碱蓬虎尾草
东北黑土区耕作措施对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调查不同耕作措施下东北黑土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类群多样性以及营养功能群结构,有利于揭示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对土地管理措施的响应。【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7-9月在黑龙江海伦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采用陷阱法对东北典型黑土区免耕、少耕、平翻、旋耕和组合5种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区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类群多样性以及功能群结构进行调查,计算各处理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相对多度、类群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Cody指数和Srensen指数。【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黑土农田地表节肢动物个体数为2 942,隶属7目18科。免耕样地收集节肢动物15科,占所有类群83.34%;少耕和组合样地均为11科,占61.12%。所有耕作措施下鞘翅目和蜘蛛目类群相对多度最高,步甲科为黑土农田优势地表节肢动物类群。免耕样地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少耕样地最低。除旋耕样地外,其他耕作样地地表节肢动物功能群均以捕食性为主。群落相似性指数分析表明,不同耕作措施间群落相似性不同,免耕与组合之间相似性较高,而平翻与组合之间较低。【结论】步甲科是黑土农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中的优势类群。不同耕作措施影响近地表土壤以及植被微生境,进而影响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和营养功能群。免耕样地具有较高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和捕食性动物类群,有利于维持黑土农田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
孙涛陈强张兴义
关键词:节肢动物耕作措施地表黑土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