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J01244)

作品数:8 被引量:120H指数:5
相关作者:陈秋萍陈齐川黄铃光林长城李白良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区域重大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暴雨
  • 4篇雷达
  • 4篇大暴雨
  • 3篇三体散射
  • 3篇散射
  • 2篇短时暴雨
  • 2篇中尺度
  • 2篇中尺度特征
  • 2篇天气雷达
  • 2篇气旋
  • 2篇强对流
  • 2篇强对流天气
  • 2篇中气旋
  • 2篇降雹
  • 2篇暴雨过程
  • 2篇冰雹
  • 2篇大暴雨过程
  • 1篇地形
  • 1篇地形作用
  • 1篇多普勒

机构

  • 2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作者

  • 2篇陈齐川
  • 2篇陈秋萍
  • 1篇石燕
  • 1篇刘锦绣
  • 1篇李白良
  • 1篇黄铃光
  • 1篇林长城

传媒

  • 2篇气象
  • 2篇暴雨灾害
  • 2篇福建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水利科技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闽西山区短时暴雨“列车效应”回波分类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探空、地面降水资料以及福建龙岩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5-2009年闽西山区出现的62例短时暴雨"列车效应"雷达回波进行统计分类。通过分析表明:短时暴雨"列车效应"雷达回波可分为雨带的移向基本平行于雨...
冯晋勤王新强张深寿
关键词:短时暴雨列车效应
文献传递
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闽西南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28
2012年
利用2003—2008年福建龙岩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探空资料,对闽西南历史冰雹及闽西雷雨大风天气发生的环境条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历史冰雹和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对应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判别指标。利用判别方程、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和探空资料联合开展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预警方法研究:首先利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冰雹天气的判别方程,主要用于冰雹天气的判断,再利用雷雨大风的判别指标对雷雨大风和强雷暴天气进行第二次判别。通过历史过程的回报和2009年的试报表明:该系统对闽西南冰雹天气预报准确率较高,雷雨大风准确率次之。同时,利用风暴单体识别与跟踪的预测方法对冰雹预报结果和实况进行统计,表明风暴单体识别和跟踪算法(SCIT)预报准确率较高,可以用于风暴未来移速移向的预报。
冯晋勤黄爱玉张治洋王新强
关键词:新一代天气雷达冰雹雷雨大风
2012年4月龙岩市持续性降雹天气过程分析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NCEP/NCAR 1.0゜×1.0゜再分析资料和龙岩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等资料,对2012年4月中旬发生在龙岩市持续性降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降雹过程均发生...
张红梅吴荣娟刘君
关键词:三体散射中气旋
文献传递
2010年“6.15”闽西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以及区域自动站资料,分析2010年6月15日福建省龙岩市一次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是在高空槽东移,低层强劲西南急流背景下产生的,主要强降水发生在低空切变线右前侧和低空西南急流出口左侧;此次过程暴雨落区位于层结不稳定的湿区中(θse≥348K),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明显;雷达回波分析表明,西南急流加强(减弱)对强降水的发生(减弱)有较强的指示作用。对于其中的五个中尺度雨团,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中高空有冷平流入侵,中低层的中尺度辐合、中尺度风切变、西南急流以及逆风区。地面流场中的中尺度辐合线,对未来强降水落区有一定的预报提前量。
冯晋勤石燕罗小金王龙海
关键词:暴雨西南急流中尺度雨团雷达回波特征
基于两类雷达探测资料的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本文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和自动站资料对2016年3月20日武平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地面小尺度气旋性涡旋系统是大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2、暴雨发生在陡立的高能高湿不稳定层结条件和强上升运...
张红梅朱冬梅卢海深
关键词:大暴雨多普勒天气雷达
文献传递
“2012.4.11”两个强降雹超级单体特征分析被引量:49
2015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对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两个强风暴单体的形势背景、强对流发生条件、强风暴单体演变及结构特征、风暴异同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强对流过程是发生在强的垂直风切变条件下;高层冷平流降温减湿、低层暖平流增温增湿的对流不稳定层结,高CAPE值为强对流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量条件;上干下湿的水汽分布有利于冰雹、雷暴大风的产生;适宜的0℃、-20℃层高度使此次过程地面以降雹为主;地面倒槽低压、辐合线及低层锋区的南压是这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因子。(2)两个强降雹单体雷达回波共同特征是降大雹前均出现了三体散射长钉回波,弱回波区,回波强度强,VIL密度均大于4 kg·m^(-3),成熟阶段均右偏高空风约30°。(3)长生命史超级单体风暴Ⅱ的中气旋维持2个多小时,它保证了一支强上升气流支撑空中大冰雹的增长,维持了雷暴的持续发展,使其生命史长达近6 h,同时也存在前侧、后侧入流缺口,反映了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共存的风暴动力特征,其高层辐散更强,移动路径东略偏南且移向稳定,平均右偏高空风约28°,移速均匀为14 m·s^(-1);超级单体风暴Ⅰ的中气旋维持时间仅十几分钟,且处于弱中气旋的下限,其高层辐散和上升气流更弱,风暴生命史更短,移动路径东略偏北,除成熟阶段外右偏高空风10°~20°。这些差异与产生风暴的环境条件如垂直风切变、垂直涡度等存在差异有密切关系。
陈秋萍陈齐川冯晋勤黄铃光
关键词:中气旋三体散射垂直风切变
风暴相对螺旋度在龙岩前汛期单站短时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2011年
风暴相对螺旋度(SRH)是一个衡量环境风场具有多大沿气流方向的水平涡度及其贡献的参数,对短时暴雨的分析与预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读取雷达风廓线产品,计算分析龙岩11次暴雨过程中的风暴相对螺旋度与降水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SRH增量时间超前于强降水量增量时间,这对短时暴雨的临近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维罗小金胡海洋李剑刚冯晋勤
关键词:短时暴雨
应用卫星、雷达资料的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系统被引量:22
2011年
利用2005—2008年3—9月亮温(TBB)资料,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强对流天气预报方程,判别监测区域内某一云团未来可能产生区域性强对流天气、局地性强对流天气、无强对流天气;同时采用指标叠加法判定某云团有无强对流天气。在统计福建省多年冰雹、雷雨大风的雷达回波参数的基础上,确定大冰雹、冰雹、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参数(强度、风暴顶高度、垂直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等)阈值,并根据当天的0℃、-20℃高度与风暴顶的高度差,将CINRAD雷达产品中输出的风暴逐个进行筛选,对系统判定可能出现大冰雹、冰雹、雷雨大风的强风暴输出其未来1h内将影响区域信息。
陈秋萍陈齐川刘锦绣李白良冯晋勤林长城
龙岩市一次大暴雨个例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该文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NCEP/NCAR 2.5゜2.5゜再分析资料、福建省龙岩市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及龙岩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2010年6月15日龙岩区域尤其是连城县新泉镇特大暴雨成因。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主要由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共同作用产生,是一次典型的暴雨形势;低空西南急流尤其是925 hPa的超低空急流为暴雨区带来了丰富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对强降水系统的发展、维持有一定的作用;地形强迫抬升作用对局地特大暴雨起了增幅作用。
张红梅肖秀珠江帆陈颖
关键词:特大暴雨地形作用
2011年龙岩市北部两次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NCEP/NCARl.0°×1.0°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和龙岩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等资料,对2011年发生在春季和夏季两次冰雹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支槽、高低空急流、低涡切变线、武夷山锢囚锋是春季产生冰雹的天气系统,而夏季冰雹则与高空冷涡、副热带高压有关;2.1氐层辐合、高层辐散,促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3.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雹粒的增长;4.冰雹的雷达回波特征:反射率因子强、径向速度辐合、垂直累积液态水高、回波顶高、强回波核高度在0℃等温线以上等特点,并具有三体散射、弱回波区等冰雹回波特征。
张红梅陈颖邓丽萍
关键词:冰雹高空冷涡三体散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