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1B03)

作品数:111 被引量:1,094H指数:19
相关作者:何丙辉贺秀斌谌芸严冬春李建兴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8篇农业科学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0篇土壤
  • 39篇紫色土
  • 22篇三峡库区
  • 22篇库区
  • 18篇耕地
  • 17篇坡耕地
  • 13篇养分
  • 12篇入渗
  • 12篇土壤侵蚀
  • 11篇土壤入渗
  • 11篇紫色土坡耕地
  • 10篇土地利用
  • 10篇土壤养分
  • 10篇泥沙
  • 9篇植物篱
  • 9篇坡面
  • 8篇紫色土区
  • 8篇径流
  • 7篇施肥
  • 7篇水土

机构

  • 55篇西南大学
  • 49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重庆大学
  • 10篇重庆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水利水电...
  • 3篇长江师范学院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45篇何丙辉
  • 18篇贺秀斌
  • 15篇谌芸
  • 13篇严冬春
  • 12篇李建兴
  • 12篇文安邦
  • 11篇鲍玉海
  • 11篇龙天渝
  • 10篇韦杰
  • 9篇史忠林
  • 8篇陈晓燕
  • 8篇朱波
  • 8篇李天阳
  • 7篇秦川
  • 7篇高进长
  • 6篇唐强
  • 6篇姚云
  • 6篇闫建梅
  • 6篇黄欢
  • 5篇郭进

传媒

  • 24篇水土保持学报
  • 8篇水土保持研究
  • 7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山地学报
  • 5篇灌溉排水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西南大学学报...
  • 3篇草业学报
  • 3篇西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家具与室内装...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人民长江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1篇2016
  • 23篇2015
  • 17篇2014
  • 30篇2013
  • 17篇2012
  • 7篇2011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4种不同草本植物根际土壤的颗粒分形特征被引量:10
2013年
研究了三峡库区4种不同草本植物根际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草本植物根际土壤粒径分布具有不同的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的范围在2.6786~2.6939之间,大小顺序为:T2(百喜草)〉T4(香根草)〉T1(紫花苜蓿)〉T。(狗牙根)〉T5(对照);不同草本在相同土层的全N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土壤pH值规律类似;不同草本植物根际土壤的分形维数与0.5~0.25,0.25~O.1,0.1~0.05mm粒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0.005~0.002,〈0.002mm粒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的颗粒越小,分形维数越大;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容重、pH值和全N含量等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用作评价三峡库区不同草本植物根际土壤肥力大小的定量指标。
陶俊何丙辉李天阳谌芸徐小军孙文艳
关键词:根际土壤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草本植物
振动格栅反应器处理污水的效果研究
2017年
为研究反应器内紊流脉动的水力环境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反应器内的填料在振动条件下对污水传质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自行设计、改进的振动格栅反应器对处理出水指标进行检测,经过一系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环境为26℃、合适溶解氧值的试验条件下,反应器达到最优处理效率的最佳振动周期为4 s,COD、TN和TP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72.9%、82.7%和54.55%。
龙天渝杜梦楠
关键词:传质
扰动地表及不同坡位土壤养分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20m坡长条件下人为扰动地表后不同坡位的土壤养分含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坡和下坡扰动地表小区土壤养分含量均低于同一坡位自然坡面小区。其中,上坡7个养分指标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下坡除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养分指标含量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中坡,除土壤全氮、有机质及全磷含量是扰动地表小区极显著高于自然坡面小区外,其他土壤养分指标含量也是扰动地表小区极显著低于自然坡面小区。但是从整个径流小区坡面看,自然坡面小区土壤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扰动地表小区。不同坡位,对于扰动地表小区,土壤氮素、钾素及有机质含量高低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土壤磷素含量高低依次为中坡>下坡>上坡。对于自然坡面小区,土壤氮素、钾素及有机质含量是下坡>上坡>中坡;土壤磷素含量是下坡>中坡>上坡。
贺小容何丙辉秦伟左长清
关键词:径流小区土壤养分坡位
三峡库区面向水土保持的土地利用模式被引量:7
2011年
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的重要基础,对确保三峡水库安全运行和库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库岸复合立体农业、有限顺坡耕作、水旱耕地交错布局三种典型土地利用模式,介绍了各种模式的结构和布局设计,分析了各种模式的基本原理及功能。三种模式投入低、操作方便并且高效、实用,适合三峡库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和社会经济环境。今后应加强对各种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效应监测和适宜性评价,以筛选出适合三峡库区不同环境条件的土地利用模式。
金慧芳韦杰贺秀斌
关键词:水土保持土地利用三峡库区
基于GIS和RUSLE的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本研究以三峡库区菱角塘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遥感技术和野外调查进行信息采集,对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各因子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对三峡库区菱角塘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定量评价,并对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菱角塘小流域年土壤侵蚀量为208.32t/a,土壤侵蚀模数为1 987.75t/(km2·a),属于轻度侵蚀。28.62%的区域为中度、强度或极强度侵蚀,但是其侵蚀量却占总侵蚀量的82.36%,是预防和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坡度为15°-35°的区域,其中15°-25°的坡度土壤侵蚀属于中度侵蚀;坡耕地侵蚀最为严重,15°-25°的坡耕地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57.15%,表明坡耕地是该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同时用137 Cs核素示踪技术测定的坡耕地和林地土壤侵蚀模数证实了RUSLE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模型在库区地块尺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俱战省文安邦严冬春史忠林
关键词:三峡库区RUSLE模型土壤侵蚀
紫色土坡耕地施肥水平对土壤侵蚀及氮磷流失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以紫色土坡耕地"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处理、复合施用农家肥和化肥、单施化肥、单施化肥增加施肥量、单施化肥横坡垄作5种施肥水平,采用径流小区定点监测的方法,研究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水平下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施肥水平和降雨量对径流量影响极为显著,各施肥水平下次降雨泥沙流失量与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单位面积泥沙流失量与径流量在增加施肥时为幂函数关系,其他施肥水平下均为对数函数关系。施肥水平和降雨量对径流中氮磷浓度均具有显著影响。各施肥水平下径流中氮磷流失浓度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不同施肥水平下,氮磷浓度波动范围不同;复合施用农家肥和化肥,径流中氮素及可溶性磷浓度较稳定;各施肥水平下径流中氮磷浓度最高值出现与暴雨事件出现基本一致,同时追加施肥等农事活动也对磷素浓度最大值具有一定影响。
郭甜何丙辉姚军黄巍谌芸
关键词:紫色土坡耕地施肥水平
长江上游流域降雨侵蚀力变化对河流输沙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长江上游主要水文站1956-2010年输沙量数据和雨量站日降雨量时间序列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研究流域降雨侵蚀力与河流输沙量的关系,并估算长江上游各子流域降雨侵蚀力变化对河流输沙量的总体贡献。结果表明:长江上游降雨侵蚀力为2 362 MJ·mm/(hm^2·h·a)到3 814 MJ·mm/(hm^2·h·a),多年平均值为3 006MJ·mm/(hm^2·h·a);各子流域的年均降雨侵蚀力差异较大,其中乌江子流域最大,为5055 MJ·mm/(hm^2·h·a),金沙江子流域最小(1 560 MJ·mm/(hm^2·h·a)),不足乌江子流域的1/3。各子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极值比大小嘉陵江〉岷江〉乌江〉金沙江。长江上游流域以及子流域输沙量在1956-2010年间均呈总体下降趋势,各子流域年均输沙量大小金沙江〉嘉陵江〉岷江〉乌江。降雨侵蚀力变化对长江上游输沙量变化贡献率为7%,对岷江、嘉陵江、乌江子流域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6%、20%、9%。总体来说,降雨对长江上游输沙量变化的影响不如人类活动的影响大。
黄小燕韦杰
关键词:输沙量降雨侵蚀力子流域长江上游
网格式生物埂对坡面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网格式生物埂作为将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护坡技术,对土壤养分特征和坡面分布规律有较大影响。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建设1~4年的黄花网格式生物埂对坡面土壤养分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网格式生物:更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有显著改善作用,随着建设年限的增加,土壤pH逐渐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大;在不同坡位之间有机质含量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与对照裸坡呈相反规律;(2)随着网格式生物埂建设年限的增加,土壤全氮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生物埂对于改善上坡位氮素含量效果较显著;土壤碱解氮与全氮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且不同建设年限间生物埂土壤碱解氮含量在坡上和坡下位置差异均较显著;(3)生物埂建设1-3年,相同年限的生物埂不同坡位的土壤全磷含量之间显著差异性规律不同,但建设4年生物埂土壤全磷的坡面分布规律与对照完全相反,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且不同坡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O.000);有效磷含量随生物埂建设年限增加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变异系数达31.37%,但相比对照平均值提高1.15~3.30倍,而坡面分布随建设年限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4)网格式生物埂土壤全钾含量相比对照提高9.7%~28.2%,但随着网格式生物埂建设年限的增加,土壤全钾含量呈降低趋势;生物埂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效钾含量,且达到一定建设年限,坡面不同位置土壤有效钾含量差异性显著增加。
黄欢何丙辉李建兴秦川姚云
关键词:护坡技术土壤养分
川中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27
2016年
以川中丘陵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坡耕地、坡改梯、甜橙林和水保林4种土地利用方式以及裸地(对照)对0~10和10~20 cm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随土层加深而减小,而土壤容重则相反,全钾层间差异不大.相同土层甜橙林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全磷、有效磷含量最大,容重最小,水保林全氮、碱解氮含量最高,水保林0~1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最高,甜橙林1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最高.0~10 cm土层,灰色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水保林(0.9441)、甜橙林(0.8858)、梯平地(0.6300)、裸地(0.5397)、缓坡耕地(0.4714);10~20 cm土层,灰色关联度依次为水保林(0.8919)、甜橙林(0.8401)、梯平地(0.5773)、裸地(0.5301)、缓坡耕地(0.5175).水保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作用最佳,缓坡耕地改良效果最差.
唐柄哲何丙辉闫建梅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
横坡和顺坡耕作对紫色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分析探讨了紫色土横坡和顺坡两种耕作模式下表层(0~20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特征,为紫色土区坡耕地的有效改造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横坡耕作下土壤水稳性指数K值比顺坡耕作高38.99%,而土壤分散性D值为顺坡耕作的1.64倍,横坡耕作抗蚀性大于顺坡耕作。横坡耕作〉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顺坡耕作增加3.62%,〉5mm、5~3mm、3~2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横坡耕作均高于顺坡耕作,横坡耕作显著提高〉2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横坡耕作下团聚体结构体破坏率较顺坡耕作减少3.05%,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为顺坡耕作的1.39倍。2种耕作模式下O.5~2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最高,〉0.25mm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百分数均随粒径的减小而减小,均在0.5、0.25mm粒级下达到最小。横坡和顺坡耕作模式下2~1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差异。横坡耕作较顺坡耕作能够显著增加紫色土〉2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且对有机碳的固持作用更好,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
张怡何丙辉王仁新郭志敏唐柄哲
关键词:紫色土有机碳抗蚀性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