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10280)
-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2
- 相关作者:邱振国陈雄辉万邦惠彭海峰陆燕朋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 2007年
-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定位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应用形态标记、生化标记及分子标记的定位结果,指出了目前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定位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定位进行了展望。
- 邱振国刘冠明
- 关键词:水稻
- 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研究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父母本的关系,以花籼A(野败胞质)、华农A(野败胞质)、华农A(夜公胞质)、华农A(饶平野稻胞质)共4个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以抗草种、T180、G72、金华占2号、华航1号、粤香占、HN5413、丰穗占、M22和M31共10个恢复系进行配组,结果表明:不同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恢复系间的异交结实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不育系和恢复系互作效应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不明显;同质异核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同核异质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差异主要受核内遗传物质的影响,细胞质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不明显。进而提出了在选育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时,不仅要注意优良异交开花习性,而且还要注意核内遗传物质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
- 邱振国陈雄辉王鹏彭海峰万邦惠
- 关键词: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
- 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的育性表现与细胞学观察被引量:18
- 2006年
- 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是从优质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而来的一个无花粉型光温敏核不育种质资源。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5月初至10月底为稳定不育期。在人控光温条件下,低温诱导其由不育转为可育需要较长的持续时间,日均温21℃需7d以上,23.5℃需15d以上。细胞学观察表明其无花粉败育主要是由减数分裂时期的异常引起的,表现为小孢子母细胞粘连与液泡化、减数分裂受阻于前期Ⅰ的细线期、进行无丝分裂与异常的胞质分裂,始终没有正常四分体的形成,而是产生大小不同、核数不等的异常细胞,并最终解体消失。其花粉败育特点不同于以往研究过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具有花粉败育时期早而败育彻底的特点。
- 彭海峰邱振国陈雄辉万邦惠张桂权陆燕鹏
- 关键词:花粉育性无花粉型水稻
- 遗传背景对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杂交后代不育性表达的影响研究
- 2012年
- 将无花粉型温敏核不育系籼S与不同父本杂交,在籼S不育期内调查F2和BC1F2育性分离.结果表明:8个组合F2及BC1F2群体不育株数∶可育株数均符合1∶3,符合1对主效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无花粉败育方式可以稳定遗传,但遗传背景会对出现无花粉败育的时间产生影响;各组合F2不育株的不育期长短及可育期育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且各组合不同单株间也存在差异;13个组合的不育株不育期长短与可育期育性的相关性差异较大,其中,籼S/金华占、籼S/籼黄占、籼S/新小占、籼S/野绿占、籼S/密粒早占等5个组合达到显著负相关水平.
- 邱振国彭海峰陈雄辉万邦惠
- 关键词:温敏核不育水稻无花粉型
- 温度对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育性转换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通过对自然突变的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进行育性转换的试验发现,籼S在广州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其育性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利用自然条件下日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温与籼S的花粉育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不育敏感期以平均温推算的最长,为抽穗前的第23—10d,可达14d;而低温可育敏感期则以最低温推算的最长,为抽穗前的第24—16d,仅9d,高、低温敏感期的起始日期基本相同,但高温敏感期的截止日期要晚.13.5h的光长,24℃、24.5℃的温度均能导致籼S败育.
- 邱振国彭海峰陈雄辉万邦惠陆燕朋
- 关键词: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不育无花粉型
- 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的生育特性研究
- 2007年
- 在广州市人控光温条件下的研究表明,籼S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正常的播始历期最长104 d,最短为71 d,籼S播始历期的变化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籼S具有明显的感光性,光长对播始历期的影响有所不同,第一光周期的光长对播始历期的影响较第二光周期要大;以籼S为母本杂交F1的播始历期绝大多数比籼S短,且与父本更接近。
- 邱振国彭海峰陆燕朋万邦惠陈雄辉
- 关键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无花粉型生育特性
-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分子定位的研究进展
- 2007年
- 文章对国内外应用分子标记定位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分子定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 邱振国刘冠明
- 关键词:分子标记
- 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不育特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 2012年
- 【目的】籼S是由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株选育而成的新型无花粉温敏核不育水稻,对籼S的不育特性遗传进行初步分析,为该品种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将籼S与多个常规稻进行杂交,调查杂交后代F1、正反交F1、F2、BCF1育性,并分析F2不育株禾蔸的不育特性。【结果】籼S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5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稳定不育期,不育期较培矮64S长近2个月;籼S的温敏核不育性可以被不同类型常规稻品种恢复,且恢复度较高,说明控制其不育性的基因为隐性遗传;各正、反交花粉可育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与细胞质无关;绝大多数F2代群体不育株数与可育株数比值符合1∶3,育性不仅呈非连续分布,且可育株、不育株基本表现为极端分离,13个BCF1代群体不育株数与可育株数比值均符合1∶1,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F2不育株禾蔸育性转换与籼S相似,最终均表现为无花粉型败育,且均具有温敏性。【结论】籼S不育性属于隐性遗传,由核基因控制,其不育性基本符合1对主效基因的遗传模式,且其无花粉型败育方式及温敏性能在杂交后代中遗传。
- 邱振国彭海峰陈雄辉万邦惠
- 关键词:温敏核不育系不育特性无花粉型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