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2jjy2053)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4
相关作者:李迎秋蒋海河林国强刘一罗万俊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病
  • 2篇血浆
  • 2篇冠心病
  • 2篇二甲基精氨酸
  • 2篇变化及意义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心绞痛
  • 1篇心痛
  • 1篇选择素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浆VWF
  • 1篇血浆血管性血...
  • 1篇血清
  • 1篇血压
  • 1篇血友病
  • 1篇血友病因子
  • 1篇血症

机构

  • 3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中医学院
  • 1篇湘雅医院

作者

  • 4篇蒋海河
  • 4篇李迎秋
  • 3篇林国强
  • 2篇刘一
  • 1篇黄日茂
  • 1篇罗万俊
  • 1篇林国强

传媒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冠心病患者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心病病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n=1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23)、急性心肌梗死组(n=20)和对照组(n=17)。所有患者分别进行病史采集,并检测血脂、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分析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年龄、性别构成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3.81±0.48μmol/L)相比,稳定型心绞痛组(4.82±0.50μmol/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52±0.55μmol/L)和急性心肌梗死组(6.03±1.13μmol/L)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虽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79)。冠心病各亚组Gensin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Gensini评分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Gensini评分(17.79±1.86)分别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8.05±4.46)和急性心肌梗死组(40.62±3.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构成比、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nesini评分有明显相关性(r=0.704,P=0.000)。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冠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监测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
黄日茂蒋海河罗万俊林国强李迎秋
关键词:内科学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冠状动脉狭窄心绞痛心绞痛冠心病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测定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2例EH患者和2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血清中ADMA和一氧化氮(NO)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EH组与对照组的血清ADMA、NO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高血压各亚组患者的血清ADMA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Ⅰ期组与高血压Ⅱ、Ⅲ期组的血清ADMA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Ⅱ期组与Ⅲ期组的血清ADMA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MA的异常增高可能与EH发病有关;EH患者血清ADMA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增加。
蒋海河林国强刘一李迎秋
关键词: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一氧化氮原发性高血压内皮细胞
高脂血症大鼠血浆vWF,PAI-1和t-PA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以动态观察其在不同时间点上所致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血浆抗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s factor,vWF)、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方法:取体质量为(200±20)g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10只/组),即高脂合剂灌胃7周组(A7组)、高脂合剂灌胃8周组(A8组)、高脂合剂灌胃9周组(A9组);普通饲料喂养7周组(C7组)、普通饲料喂养8周组(C8组)、普通饲料喂养9周组(C9组)。实验结束时处死各组动物,取血标本,分离血清立即测定血脂;取大鼠主动脉制成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内皮的病理改变,并另取血浆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WF,PAI-1和t-PA的含量。结果:⑴7,8,9周高脂合剂灌胃组大鼠血脂TG,TC和LDL均高于其相应对照组,而HDL则先随灌胃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后随着灌胃时间的延长再次降低。⑵光镜下检查发现对照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正常,而各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⑶在3个模型组中,血浆中vWF和PAI-1含量随着高脂血症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t-PA的含量随着高脂血症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⑷在A7和A8组vWF的表达比较无明显差别,它不随内皮病变的改变而变化;在模型组中,PAI-1随内皮细胞损伤的加重而逐渐增高;在模型组中,t-PA随内皮细胞损伤的加重而逐渐递减。结论:⑴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随高脂血症持续时间的延长,病理损伤逐渐加重。⑵血浆中vWF,PAI-1和t-PA的改变可作为判断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志物。⑶在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早期的病变PAI-1和t-PA比vWF更敏感。
蒋海河刘一林国强李迎秋
关键词:高脂血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可溶性E-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及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E-selectin,sE-selectin)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机制、病情诊治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的方法(ELISA法)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vWF及sE-选择素的水平,并选取2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通过病史询问及调查获取实验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资料,进一步分析其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vWF及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及P<0.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vWF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SA)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0及P=0.194),而SA组比UA组有明显升高(P=0.012)。sE-选择素水平则AMI组及UA组高于SA组(P<0.001及P=0.010),SA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284)。AMI组与UA组无明显差异(P=0.066)。性别、血浆vWF及sE-选择素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vWF及sE-选择素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sE-选择素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提示sE-选择素可能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以作为临床监测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林国强蒋海河李迎秋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可溶性E-选择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