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39B04)

作品数:7 被引量:78H指数:6
相关作者:李绍才孙海龙龙凤李成俊罗双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四川省励自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乐山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植被
  • 3篇边坡
  • 2篇道路边坡
  • 2篇自然恢复
  • 1篇电站
  • 1篇动态特征
  • 1篇烟曲霉
  • 1篇岩石边坡
  • 1篇植被调查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生态护坡
  • 1篇生态效应
  • 1篇生态效应分析
  • 1篇水电
  • 1篇水电站
  • 1篇评价指标
  • 1篇曲霉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 2篇四川省励自生...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二滩水电开发...

作者

  • 5篇孙海龙
  • 5篇李绍才
  • 2篇龙凤
  • 2篇刘冲
  • 2篇庞亮
  • 2篇罗双
  • 2篇李成俊
  • 1篇王魁荣
  • 1篇白林含
  • 1篇陈晓敏
  • 1篇张西玉
  • 1篇白方文
  • 1篇杨立霞
  • 1篇毛静
  • 1篇田甜
  • 1篇胡淼
  • 1篇彭先涛
  • 1篇王晓林
  • 1篇魏黎
  • 1篇周江平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四川道路边坡自然恢复的植被调查被引量:7
2011年
为研究道路边坡生态恢复与乡土植物筛选及应用,采用样线法对四川地区路域边坡自然恢复后的植被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内植物共有65科156属185种,其中木本39科67属74种,草本42科89属111种;不同道路的群落多样性差异主要受地理因素和恢复年限影响。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边坡适应条件筛选出适宜的12种优势乡土物种,为四川地区及西南地区公路或铁路边坡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罗双孙海龙李绍才刘冲庞亮李成俊
关键词:自然恢复乡土植物
岩石边坡生态护坡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被引量:33
2009年
基于国内外岩石边坡生态护坡的相关研究结果和基质–植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稳定,通过调查研究,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出发,以系统的基质、植被结构、防护功能、物质循环功能与景观文化功能为构建主体,建立岩石边坡生态护坡工程效果评价的五大类指标;并在五大类指标内又划分出各自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亚类指标,从而形成岩石边坡生态护坡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将工程效果分为优、良、一般、差和极差5个等级,这些指标较为合理地反映了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征与本质,同时表现出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最后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将该指标体系用于渝黔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生态护坡工程不同标段的2个工程边坡效果的应用评价中,评价结果与实际观察情况相吻合,说明该指标体系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工程效果状况及系统功能的持续能力,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龙凤李绍才孙海龙杨立霞毛静
关键词:边坡工程生态护坡指标体系
高效降解秸秆纤维素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被引量:9
2011年
从堆沤秸秆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YA-14,经菌株形态特性分析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多种因素对菌株产酶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产酶条件为碳氮比2∶1,初始pH值为5,Mg2+浓度为0.4 mg/mL,接种量为1.0%.在此条件下菌株培养72 h后,纤维素酶活达到0.486 IU/mL,相比优化前酶活0.181 IU/mL提高了2.68倍.不同天然秸秆的单菌固体发酵结果表明此菌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具有底物偏好性,降解效果较好.
王晓林张西玉白方文王魁荣陈晓敏白林含
关键词:烟曲霉纤维素降解产酶条件优化固体发酵
四川道路边坡自然恢复的植被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样线法对四川地区路域边坡自然恢复后的植被进行调查,研究道路边坡对植物多样性影响。调查区域内分布植物66科159属190种。其中灌木81种,草本109种;选用了丰富度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α多样性指数及Codyβ多样性指数来研究边坡的坡度、坡向、海拔、恢复时间与植物群落多样性关系。结果表明:45°~60°坡度、阴坡、500~700m海拔及>10a以上的恢复年限的边坡,群落的多样性较高,对边坡植被恢复有利;而在>60°坡度、阳坡、>700m的海拔高度和<10a的恢复年限内的多样性较低;在不同坡度和海拔的环境梯度上,Codyβ指数与α多样性分析结果一致。在生态恢复中,群落多样性低的边坡,适当增加物种丰富度、密度及有利的人为干扰,有助于提高群落多样性。
罗双孙海龙刘冲李绍才庞亮李成俊
关键词:公路生态自然恢复植物多样性
道路建设扰动下的生态效应分析及其消减对策被引量:4
2010年
道路建设给人类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亦在一定程度重塑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从道路建设诱发的不利生态效应入手,运用机理探讨的方法,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这一梯级响应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了道路建设扰动下生态系统结构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异性,如水文格局、植被群落演替、野生动物分布格局的改变,以及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功能过程连续性的扰动作用。结合道路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过程的干扰特性,从生态设计、生态恢复与生态补偿角度提出了消减道路建设生态影响的对策,以期促进道路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田甜李绍才孙海龙龙凤陈敏
关键词:生态效应
锦屏水电站岩土渣场植被恢复的动态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植被恢复过程物种多样性的动态特征变化反映了植被的恢复程度。本研究以膨润土-纤维复合的岩土渣场植被恢复技术(CSR工程技术)作为岩土渣场植被恢复的应用背景,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岩土渣场为对象,通过对植被恢复群落的调查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研究了岩土渣场人工恢复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初期选取的植物普遍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且豆科植物在群落中占据着主要的优势;随时间加长,禾本科、菊科等多年生草本植物逐渐增多,在群落功能维持中占据重要地位;群落动态与多样性关系紧密,随演替进展群落物种组成与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生态优势度下降,而均匀度增加,群落渐趋稳定。
魏黎李绍才孙海龙周江平彭先涛胡淼
关键词: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