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SH061)
- 作品数:18 被引量:121H指数:5
- 相关作者:龚春明庄龙玉倪慧汪泽民张海涛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行政学院南昌航空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幸”与“不幸”:传统文化的现代境遇--基于赣中白马寨村的实地调研
- 2016年
- 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其命运和前途未卜。通过对赣中一个传统村落白马寨的实地调查,发现传统文化在当下有着其"幸运"的一面,并能适时与现代化变迁保持大体的默契;但也有着其"不幸"的另一面,以致在社会转型时期"渐行渐远",也与现代化变迁显得步调不一。故此,在文化强国的理念指导下和保留"根"文化的基础上,应对传统文化实行辩证的扬弃和适时的发展。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有可能迎来希望的明天。
- 汪泽民龚春明庄龙玉
-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境遇文化调适
- 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理念与路径被引量:12
- 2018年
- 如欲使得新时代乡村治理取得切实成效,并使学界的相关讨论更为聚焦且形成新的知识增量,就须立基中国乡村的民情民意民生与传统治理资源,构建一个贴近实际且具操作性的逻辑框架。在这一框架中,首先,应树立与民服务的合作治理之理念,它不仅是共建共治共享的逻辑延伸,而且更能体现公平、多元、参与和服务的意蕴,故可从实践上更好地推进为民服务。其次,从夯实村民自治基础、提升基层法治水平和重塑社区德治环境三个维度,探讨了乡村治理体系"三治合一"的必要性,进而使之彼此借力、有机互动,达至合力作用的发挥。最后,从国家、社会与个人层面分析了应如何做到既各司其职、又彼此联动,这为乡村治理的机制完善与路径优化提供了政策参考。
- 庄龙玉龚春明
- 生态文明视角下哈尼梯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路径被引量:5
- 2014年
-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在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制度指导下的农业发展目标是实现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哈尼稻作梯田农业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典范,在上千年的耕种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耕文明智慧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实践原则。这些都是哈尼梯田农业的精粹,应当充分汲取。但它也正面临着向现代农业转型,以及申遗成功之后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的考验。依据中央政策,尊重地域实际,哈尼梯田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小规模持续农业、生态安全农业,并以此为契机开发生态农业旅游。
- 倪慧
- 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农业哈尼梯田
- 长尾理论下发展农村物流的契机及改进策略被引量:12
- 2018年
- 尝试将长尾理论应用于农村物流领域的研究,既可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借鉴,也可为当下网络零售物流继续高歌猛进提供实践启迪。一方面,网络化与数字化的发展、强大的搜索引擎、便捷的电子支付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为发掘农村物流巨大的潜在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人口的集聚,利好的物流政策,个性化需求的涌现和农产品交易的扩大等契机的出现,则使农村物流供需两端的小众市场能产生边际投入更小、边际利润更大的长尾效应。基于此,进一步对发展农村物流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进行了探析,以便让农民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合理分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 庄龙玉张海涛
- 关键词:长尾理论农村物流
-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村干部角色及“无为之治”——以赣东D镇乡村为例被引量:62
- 2015年
- 在对已有研究成果批判性借鉴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实地调研,文章对村干部角色提炼出一个新的分析范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它不仅是对当下村干部角色更为客观、具体的表述,而且还可更精准地分析多数村干部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选择。他们大多工于心计、处事圆滑,善于在政府和农民面前不断变换脸谱,更善于利用职务之便和体制漏洞实现自身的利益。由于角色尴尬和素质所限,村干部难以有效地施展拳脚;工作叫苦叫累,但又希望能够连任;有"聪明"的头脑,却又实施"无为之治"。个中缘由,乃在于其"精致"的面具背后,隐含着"利己"的目的。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是乡村社会走向"善治"过程中亟需破解的难题。
- 龚春明
- 关键词:乡村治理村干部
- 村干部角色表达与实践的二重性及其弥合
- 2016年
- 当前对村干部角色的类型学划分大多以杜赞奇营利型经纪人与保护型经纪人的经典划分为蓝本,主要将村干部角色划分为经纪人、营利人和保护人。随着社会的变迁,这种划分难以客观地呈现村干部真实的心理动机和多维的行动面向,因此,存有静态化的表述局限。为了弥合村干部角色与行动之间的裂痕,龚春明提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解释框架和分析概念,它不仅使村干部行为的复杂动机得到了解释,扩展了对村干部行为解释的广度与深度,而且有助于精准研判社会实情,为从制度上规范村干部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 庄龙玉
- 关键词:二重性村庄政治
-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哈尼族传统生态伦理的传承与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哈尼族传统生态伦理中既包含着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爱护万物、节制贪欲的积极元素,也有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朴素、直观、经验甚至迷信的一面,须加以辩证看待。提炼哈尼族传统生态伦理中遵循天道命理的生态良心观、顺应自然禀赋的生态正义观、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义务观,可为美丽乡村建设寻求伦理依托、厚植文化底蕴、彰显民族特色,进而使美丽乡村建设摆脱"千篇一律""有新村无新貌"的困境,探索出一条有生态伦理依托、靠生态经济支撑、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态招牌型乡村建设之路。在此过程中,推动传统生态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确立现代科学自然生态伦理观,最终实现传统生态伦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互促发展。
- 倪慧
- 关键词:哈尼族美丽乡村建设
- 疾病的宗教性建构:理解农民因病信教的行为和动机——以一个河南乡村基督教会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一些村民在身患重病难以得到医疗救治的情况下,会尝试将信仰基督教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案。豫东陈村教会农民因病信教现象表明,本土化的基督教为农民的疾病医治提供了一套"合理"的解释体系。通过"神医结合"的方式,有些农民疾病的痊愈得以可能,"疾病"和"苦难"被赋予新的意义,被构建为"神拣选之前的考验",继而导向皈依基督教。农民最初的功利性信仰,会经由宗教仪式的出席和宗教实践的参与而逐渐形成对基督教的理解和体验。农民因病信教成为基督教民间信仰化和本土化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
- 梁振华齐顾波
- 关键词:疾病观魔鬼灵验
- 基层社会组织的现实图景及发展理念被引量:2
- 2015年
- 对"基层社会组织"与"社会基层组织"这一常被混用或误用的概念进行详尽的探讨和辨析,将有利于学术对话的广泛开展和政策法规的统一表述。之后依据有关论文发表数量、民政部统计数据和调研数据分析发现,2006年是中国基层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之前呈现微弱上升的趋势,之后则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这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导向的影响。但要想实现基层社会组织有效而持久的发展,政府除了需要创设组织发展的有利环境和提供必要帮扶,更要给处于初创期和发展期的基层社会组织一定的试错空间,以至最终达到"助人自助"之目的。
- 龚春明
- 关键词:基层社会组织现实图景
- 城乡生源大学生生活观的比较分析——基于南昌两所本科高校的问卷调查被引量:3
- 2018年
- 由于原有城乡割裂时期刻板印象的延伸,人们对农村籍大学生大多存有一定的偏见和误读。为此,我们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南昌两所工科为主的本科高校城乡生源地大学生的生活观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生源地大学生虽在获得奖学金的次数和比例、校外兼职与勤工俭学的目的、恋爱态度和成功概率等方面,存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二者在人际关系与专业学习、就业期望与闲暇安排、恋爱态度与动机等方面的同质性远大于差异性。可颇为吊诡的是,他们本末倒置地高度重视人际关系,却漠视专业学习;他们在就业取向与勤工俭学上思维理性,但却不能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来提升自我的素养与能力。这将是当代大学生留给人们进一步探索的新课题。
- 龚春明龚春明
-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人际关系恋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