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Z02-23)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陈飞周海杨英歌吕俊霞任蕾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篇多元共渗
  • 11篇共渗
  • 4篇显微硬度
  • 4篇耐蚀
  • 4篇耐蚀性
  • 2篇气体多元共渗
  • 2篇球墨
  • 2篇球墨铸铁
  • 2篇铸钢
  • 2篇铸铁
  • 2篇防喷
  • 2篇防喷器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叶轮
  • 1篇离心泵
  • 1篇离心泵叶轮
  • 1篇摩擦学
  • 1篇摩擦学性能
  • 1篇耐蚀性分析
  • 1篇耐蚀性研究

机构

  • 11篇北京石油化工...

作者

  • 11篇周海
  • 11篇陈飞
  • 6篇杨英歌
  • 5篇吕俊霞
  • 4篇姚斌
  • 4篇任蕾
  • 3篇丁莉
  • 2篇万汉城
  • 2篇赵继宗
  • 1篇万汉成
  • 1篇胡鹏杰
  • 1篇龚伟
  • 1篇溪明

传媒

  • 2篇新技术新工艺
  • 2篇热加工工艺
  • 1篇焊接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第六届全国表...

年份

  • 2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离心泵叶轮用材料多元共渗研究
2006年
采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处理工艺,对经处理的球墨铸铁和灰口铸铁的显微硬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经多元共渗处理后,在球墨铸铁表面形成含有碳化物和氮化物的钝化层、共渗层和过渡层,其表面硬度可达807 HV,渗层厚度40um。较之含镍17%的灰口铸铁,可显著降低成本。
周海杨英歌陈飞赵继宗
关键词:多元共渗离心泵叶轮球墨铸铁灰口铸铁
铸钢表面多元共渗工艺和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利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对铸钢ZG15进行了共渗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渗层的显微组织及显微硬度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共渗温度和时间对渗层厚度及渗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在铸钢表面形成了以碳化物和氮化物为主的合金渗层,不同工艺条件下渗层显微硬度在300-700HV变化,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是形成渗层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周海陈飞姚斌吕俊霞龚伟胡鹏杰
关键词:铸钢多元共渗显微硬度
经气体多元共渗工艺处理后38CrMoAlA钢的性能
38CrMoAlA钢进行气体多元共渗处理后可以在其表面形成氮化层,对气体多元共渗工艺处理后试样的渗层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渗层的相结构与形貌进行了分析。从渗层的相结构和显微硬度对不同工艺得到...
姚斌万汉城周海陈飞
关键词:多元共渗显微硬度
文献传递
25CrNiMo钢多元共渗后硬度和耐蚀性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采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对25CrNiMo钢试样进行C、N、O共渗,实现了在材料表面形成均匀的渗层,而且渗层又厚又致密。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技术测定了渗层相的组成及其表面形貌,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对渗层在1.0mol/L稀HCl溶液中的耐蚀性与原始材料的耐蚀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同时对渗层的显微硬度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层以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为主,且氮化物居多,渗层约15μm,耐蚀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腐蚀电流密度由原始材料的84.5 mA/cm2降到54.2 mA/cm2,腐蚀速度由0.496 mm/a降到0.318mm/a,其腐蚀速度也低于原始试样的腐蚀速度,其表面硬度最高可达859 HV,是基体显微硬度的3.4倍。
周海陈飞吕俊霞杨英歌丁莉任蕾
关键词:多元共渗耐蚀性
40Cr气体多元共渗后表面硬度研究
2006年
40Cr进行气体多元共渗处理后能形成渗层,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渗层的相结构与形貌进行分析,在材料表面形成了由ε相组成的白亮层和由氮化物组成的扩散层,因此材料表面硬度增加并随着与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呈梯度减小。
万汉城周海陈飞
关键词:气体多元共渗显微硬度
25CrNiMo钢N-C-O多元气体共渗性能研究
本文采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对25CrNiMo钢试样进行C、N、O三种元素共渗,实现了在材料表面形成均匀的渗层,而且渗层又厚又致密。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技术测定了渗层相的组成以及渗层的表面形貌,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
陈飞周海吕俊霞杨英歌丁莉任蕾
关键词:多元共渗耐蚀性显微硬度
文献传递
防喷器材料多元共渗后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对25CrNiMo钢试样进行C、N、O三种元素共渗,实现了在材料表面形成均匀的渗层,而且渗层又厚又致密。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技术测定了渗层相的组成以及渗层的表面形貌,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对渗层在1.0mol/L稀HCl溶液中的耐蚀性与原始材料的耐蚀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同时对渗层的显微硬度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层以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为主,且氮化物居多,渗层厚度约30μm,耐蚀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相对原始材料的耐蚀性提高了近3倍,其腐蚀速度也低于原始试样的腐蚀速度,其表面硬度最高可达714HV,这对钻井防喷器控制装置性能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姚斌周海陈飞任蕾丁莉
关键词:防喷器多元共渗耐蚀性
防喷器材料多元共渗后的耐蚀性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是一种新工艺,本文采用该工艺在防喷器材料表面同时渗入C,N,O三种元素,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渗透,实现了在材料表面形成均匀的渗层,而且渗层又厚又致密。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技术测定了渗层相的组成以及渗层的表面形貌,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对渗层在1·0mol/L稀HCl溶液中的耐蚀性与原始材料的耐蚀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渗层以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为主,且氮化物居多,渗层约30μm,耐蚀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相对原始材料的耐蚀性提高了3倍左右,其腐蚀速度也低于原始试样的腐蚀速度,这对钻井防喷器控制装置性能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周海吕俊霞陈飞任蕾
关键词:多元共渗耐蚀性
20钢多元共渗后的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在20钢表面同时渗入C、N、O3种元素,在材料表面形成了厚且致密均匀的渗层。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技术测定了渗层相的组成以及渗层的表面形貌,采用摩擦磨损实验和电化学测试技术对渗层和原始材料的耐磨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渗层以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为主,且氮化物居多,相对于原始材料,硬度、耐蚀性提高,摩擦因数降低,这在工业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周海陈飞杨英歌万汉成溪明
关键词:20钢多元共渗摩擦学性能
铸钢表面多元共渗工艺
采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在铸钢表面进行气体多元共渗。研究了不同温度及时间对渗层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及渗层厚度的影响,并探讨了渗入机理。结果表明:采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在铸钢表面可以形成以碳化物和氮化物为主的合金渗层;选...
周海陈飞姚斌吕俊霞杨英歌胡鹏杰龚伟
关键词:铸钢多元共渗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