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0A170)

作品数:9 被引量:91H指数:6
相关作者:权循凤蒋俊陈先平孙国平吴珊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调强
  • 3篇增敏
  • 3篇食管
  • 3篇宫颈
  • 3篇放疗
  • 3篇放射增敏
  • 2篇丹皮
  • 2篇丹皮酚
  • 2篇调强放疗
  • 2篇食管癌
  • 2篇细胞
  • 2篇剂量学
  • 2篇宫颈癌
  • 2篇META分析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机构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权循凤
  • 4篇蒋俊
  • 3篇吴珊
  • 3篇孙国平
  • 3篇陈先平
  • 2篇金问森
  • 2篇汪志
  • 2篇雷宇
  • 1篇李锐
  • 1篇熊壮
  • 1篇刘祝明
  • 1篇洪浩
  • 1篇张丽
  • 1篇王今
  • 1篇梁琳
  • 1篇汪义纯
  • 1篇夏明林
  • 1篇康梅
  • 1篇王秀梅
  • 1篇李兵兵

传媒

  • 4篇安徽医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中心静脉置管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39
2015年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国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access port,VAP)与外周深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中的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1年的患者比例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搜索CBM、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纳入有关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技术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RCT)。采用Jadad评分评价研究质量,运用STATA12.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篇RCT,包括10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VAP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采用PICC的患者相近(OR=I.172,95%凹:0.643—2.138,P=0.604);采用VAP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1年的比例要高于采用PICC的患者(OR=40.045,95%C/:18.349~87.396,P〈0.001)。采用VAP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采用PICC的患者(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OR=0.141,95%CI:O.084—0.238,P〈0.001;导管相关并发症:OR:0.204,95%C/:0.117~0.355,P〈0.001)。结论现有的研究表明,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效果要优于中心静脉置管,植入性静脉输液港导管留置时间更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王今梁琳熊壮蒋俊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穿刺术META分析
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联合放射增敏剂研究文献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放射增敏剂应用于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国内临床研究文献的分布情况,并评价现有文献的质量。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并按照事先定义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纳入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Jadad评分等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纳入的78篇文献中,仅有7篇文献标明有基金支持;甘氨双唑钠、氟尿嘧啶类和马蔺子素三类放射增敏剂的研究文献占总纳入文献数的54.4%;89.7%的文献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方法;75篇文献有近期疗效评价,但评定标准种类繁多,有远期疗效评价的文献仅有43篇;Jadad评分显示,低质量研究文献(≤2分)占总纳入文献数的80.8%,仅有13篇提到了具体的随机分配方法,69篇文献未采用盲法。结论目前放射增敏剂应用于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国内临床研究偏少,基金支持力度不够,主要局限于几类放射增敏剂和常规照射方法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为近期疗效研究,且评定标准不一,数据可比性差;现有研究的文献质量参差不齐,多为低质量文献,对临床的指导价值有限。
吴珊孙国平权循凤陈先平刘祝明
关键词:放射增敏剂食管癌循证医学
丹皮酚对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和机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丹皮酚在体外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丹皮酚对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松胞素B(CB)微核法研究丹皮酚对Eca-109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克隆形成试验观察丹皮酚对Eca-10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射线联合丹皮酚对Eca-109细胞的COX-2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结果 1丹皮酚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有生长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9.40±2.23)mg/L。2 7.81 mg/L丹皮酚加重照射后Eca-109细胞的染色质损伤,提高其放射敏感性。3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丹皮酚对Eca-109细胞有增敏作用,放射增敏比为1.092。4 6 Gy X射线照射后48 h,Eca-109细胞中的COX-2和Survivin的表达增加(P<0.01),3.91、7.81、15.63 mg/L丹皮酚可不同程度降低照射后COX-2和Survivin的表达,其中3.91 mg/L丹皮酚对COX-2表达的下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蛋白表达的变化呈正相关性(r=0.955,P<0.05)。结论丹皮酚在体外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和Survivin两种蛋白的表达相关。
吴珊权循凤孙国平金问森陈先平汪志雷宇吴丹
关键词:丹皮酚放射增敏COX-2SURVIVIN
丹皮酚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放射增敏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 探讨丹皮酚在体外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取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丹皮酚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率。分为细胞对照组、单纯加药组、单纯照射组和药物联合照射组。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丹皮酚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采用TUNEL染色与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观察细胞内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随着丹皮酚浓度的增加,丹皮酚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相应地增加,IC50为(25.2±2.1) mg/L。经克隆形成实验证实,丹皮酚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有明显的增敏效果,放射增敏比(SER)可达1.29。药物联合照射组的细胞凋亡较单纯照射组明显增加,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效应(t=4.95、3.03、3.78、4.59、2.88、3.70和5.54,P<0.05)。同时,Western blot法检测出丹皮酚能够明显下调细胞内Survivin蛋白的表达,单纯给予不同浓度丹皮酚24 h后Survivin蛋白表达下调22.6%~56.7%(t=4.15、7.30和13.47,P<0.05);用丹皮酚预处理细胞再经6 Gy X射线照射后24 h,细胞内Survivin蛋白下调可达22.2%~69.4%(t=4.30、8.36和16.34,P<0.05)。结论 丹皮酚在体外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肿瘤细胞内Survivin蛋白的表达。
雷宇金问森陈先平汪志吴珊孙国平
关键词:放射增敏丹皮酚A549SURVIVIN蛋白
颈及胸上段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对7例颈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3、5、7野3种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设野计划,比较3种计划间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显示3野计划的靶区覆盖率、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明显劣于5野和7野。7野计划中双肺V5明显大于3野和5野。表明3野计划即可使颈及胸上段食管癌的治疗靶区得到足够的照射剂量,但均匀性及适形度差,5野计划可使靶区获得较为理想的剂量分布,可作为临床首选。
蒋俊权循凤洪浩李锐
关键词: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剂量学
宫颈癌容积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比较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固定7野(7-IMRT)及9野动态调强技术(9-IMRT)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方法选取12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对同一CT图像分别进行二弧VMAT、7野IMRT及9野IMRT计划设计,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以及加速器跳数。结果 VMAT、7-IMRT和9-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能够满足剂量学要求,在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上,VMAT计划更优,7野计划最差。危及器官保护方面,VMAT计划中膀胱V30、直肠V30、V50和股骨头V20的体积均低于7野和9野计划(P<0.05)。相较于9野计划,7野计划的膀胱V30和股骨头V20均略低(P<0.05)。VMAT计划的加速器跳数MU(757.69±137.04)低于7野计划(802.65±183.85)和9野计划(1 102.31±190.07)。结论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采用VMAT、7-IMRT及9-IMRT技术均可达到临床靶区剂量要求和危及器官的保护。VMAT计划在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度上优于7-IMRT和9-IMRT,9-IMRT优于7-IMRT计划;同时VMAT具有降低危及器官剂量的优势,机器跳数明显降低,提高了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效率。
康梅权循凤李兵兵吴莉莉
关键词:宫颈肿瘤放射疗法放射治疗剂量
调强放疗联合p53基因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评价调强放疗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巨块型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例确诊的中晚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调强放疗结合p53基因治疗)10例和对照组(单纯调强放疗)10例,治疗组每周五给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瘤内注射1次,共4~5次,两组患者放疗剂量和放疗方法相同,治疗结束后2个月复查盆腔CT或MRI以观察肿瘤变化。结果治疗组10例,CR 6例(60.0%)、PR 3例(30.0%),有效率90.0%;对照组10例,CR 2例(20.0%)、PR 1例(10.0%),有效率30.0%,其中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vs 30.0%,双侧P=0.020,单侧P=0.010)。毒副作用治疗组除9例一过性低热、10例注射部位一过性疼痛外,余毒副反应两组相似。结论调强放疗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是安全有效的,而且相较于单纯调强放疗具有较好疗效。
徐祯祯权循凤蒋俊夏明林
关键词:宫颈癌调强放疗P53
超声图像与CBCT图像引导宫颈癌放疗摆位误差的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超声图像与锥体束CT(CBCT)图像引导宫颈癌的放疗摆位误差,验证超声图像引导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中科院合肥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宫颈癌初治的患者,实施图像引导放疗(IGRT),每次放疗前分别行B超与CBCT验证,并分别记录每次前后、左右和头脚方向上移位的偏差。结果 B超验证后移位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头脚方向分别为(2.49±3.65)、(3.05±4.47)、(2.86±4.30)mm。CBCT验证后移位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头脚方向分别为(2.55±3.09)、(2.68±3.80)、(3.57±4.61)mm,比较2种方法在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图像引导宫颈癌的放疗亦可应用于临床,其操作简便,无电离辐射、系统误差小、可实时纠正。
王秀梅权循凤吴莉莉
关键词:宫颈图像引导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r)联合顺铂与单药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搜索Pubmed、Embase、CBM、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系统,检索关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与单药顺铂治疗MP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STATA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纳入17篇RCT,总计11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联合组)的胸腔积液缓解率高于单药顺铂(观察组)(RR=1.623,95%CI=1.472~1.789;Z=9.71,P=0.000),联合组的KPS评分改善率高于观察组(RR:1.592,95%CI=1.422~1.782;Z=8.09,P=0.000)。在消化道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RR=1.204,95%CI=1.003~1.447;Z=1.99,P=0.047)。而肝肾毒性、骨髓抑制、发热、疲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阶段研究结果证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治疗MPE的疗效优于单药顺铂,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好,期待纳入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分析。
蒋俊解佳奇张丽汪义纯权循凤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顺铂恶性胸腔积液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