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2012-12)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俞杉吴强安亚平陈亚宁卜婕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起搏
  • 4篇心室
  • 3篇心动图
  • 3篇心脏
  • 3篇右心
  • 3篇右心室
  • 3篇起搏器
  • 3篇左心
  • 3篇房室
  • 3篇房室传导
  • 3篇房室传导阻滞
  • 3篇不同部位起搏
  • 3篇超声心动图
  • 2篇心动描记术
  • 2篇心房
  • 2篇心室起搏
  • 2篇心脏起搏
  • 2篇心脏起搏器
  • 2篇右心室不同部...
  • 2篇三维超声

机构

  • 7篇贵州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安亚平
  • 7篇吴强
  • 7篇俞杉
  • 5篇陈亚宁
  • 4篇卜婕
  • 2篇王咏梅
  • 2篇周松
  • 1篇陈保林

传媒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左心室起搏治疗合并轻度心力衰竭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被引量:6
2016年
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急诊常见病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等病因所致的一过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可能需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而对于持续性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是唯一长期、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右心室是目前常用的心室起搏心腔。但近年临床研究发现,长期右心室起搏对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具有不良的影响,尤其在高心室起搏比例或完全心室起搏依赖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尤为明显。报告本院收治的经冠状静脉行左心室心外膜起搏治疗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情况,为预防其合并的心力衰竭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吴强俞杉陈亚宁安亚平
关键词:心脏起搏治疗左心室结构右心室起搏血流动力学障碍植入心脏起搏器
经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儿童房室传导阻滞长期随访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经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随访及并发症处理。方法1992年5月至2013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症状性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11例,年龄5~14岁,平均(12.0±2.8)岁,均采用经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并随访1~22年(平均6.1年)。结果患儿经头静脉(1例)或锁骨下静脉(10例)途径植入起搏电极,7例植入心室按需型起搏器。4例植入全自动型起搏器,心房起搏电极安置于右心耳或房间隔,4例右心室起搏电极安置于右心室心尖部,7例安置于右心室间隔部。规律随访期内,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儿术后5年发生起搏电极断裂,予更换起搏系统;1例患儿术后3年出现左心功能不全,升级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病情缓解。结论在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过程中,需要针对儿童的有关生理、病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儿童经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吴强安亚平王咏梅周松卜婕俞杉
关键词:儿童房室传导阻滞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随访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房同步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右心室心尖部(RVA)和间隔部(RVS)起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心房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将51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分为RVA组(n=31)和RVS组(n=20),采用RT-3DE分别测算患者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的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房16节段、12节段、6节段QRS波起点到左心房收缩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sv-6-SD)及最大时间差(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的变化。并对以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Tmsv-16-SD、Tmsv-12-SD及Tmsv-6-SD和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均分别较各组术前增高(P均<0.05),RVS组术后3、6、12个月Tmsv-16-SD、Tmsv-12-SD、Tmsv-6-SD和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均小于同时点RVA组(P<0.05)。RVS组6、12个月的LAAEF、LVEF均大于同时点RVA组(P<0.05)。结论采用RT-3DE检测的左心房各节段达最小容积的最大时间差可较时间标准差更敏感地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房同步性的影响。持续RVA和RVS起搏均可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心房收缩运动失同步化,但RVS起搏的不良影响较小。
吴强俞杉陈亚宁安亚平卜婕
关键词:起搏器心房功能超声心动描记术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室顺序型心脏起搏器的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及心尖部(RVA)起搏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51例具备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分为RVS组31例和RVA组20例,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植入房室顺序型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p)、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及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结果两组LAVmin于术后3个月开始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降低(RVA组:t=2.97、2.74,P<0.05;RVS组:t=3.24、2.86,P<0.05);RVA组自术后6个月开始、RVS组自术后3个月开始,LAVprep均较术前缩小(RVA组:t=3.20,P<0.05;RVS组:t=2.71,P<0.05);两组LATEF和LAAEF均于术后3个月开始较术前提高(RVA组:t=2.87、9.68,P<0.05;RVS组:t=3.56、8.22,P<0.05);RVS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LATEF和LAAEF均大于同时间点的RVA组(t=2.90、5.22、3.03、3.55,P<0.05)。结论房室顺序起搏有利于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恢复,RVS起搏较RVA起搏可以更大幅度地提升患者左心房射血分数。
陈亚宁俞杉安亚平卜婕吴强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
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房收缩功能及血脑钠肽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评价右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ical,RVA)起搏及右室间隔部(right ventricular septal,RVS)起搏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左室、左房收缩功能的影响,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变化,研究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后左室收缩功能与血浆BNP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将具备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5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分为RVA起搏组(RVA组,20例)和RVS起搏组(RVS组,3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6及12个月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测定所有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of left ventricle,LVEF)及左房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of left atrial,LAEF),同时测定患者血浆BNP值。结果:两组LVEF术后12个月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有所恢复(P<0.01);两组LAEF术后6个月、12个月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有所恢复(P<0.01);RVS组术后6个月、12个月LAEF恢复程度优于RVA组(P<0.01);RVS组术后12个月LVEF恢复程度优于RVA组(P<0.01)。所有患者LVEF与BNP水平呈负相关(r=-0.51,P<0.05)。RVS组术后BNP水平低于RVA组(P<0.01),RVS组术前、术后BNP水平不同时间点之间有差异(P<0.01)。结论:RVS起搏较RVA起搏更有利于左室及左房射血功能恢复,可能是更为理想的右室起搏部位。血浆BNP水平与LVEF具有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恢复情况。
陈亚宁俞杉吴强卜婕安亚平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起搏部位左室收缩功能左房收缩功能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室起搏电极导管参数的12个月随访被引量:1
2015年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通过分别植入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电极导管和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管(通常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实现双心室起搏,可降低合并心室内/间电-机械失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再住院率,改善其症状和生存质量[1-3]。
俞杉吴强陈亚宁安亚平
关键词:心脏同步化治疗起搏电极
植入式心电记录器的临床应用(附2例报告)被引量:2
2014年
晕厥是由于一过性的全脑组织缺血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其发生迅速,持续短暂,具有自限性,能完全恢复意识,是患者急诊就诊的常见症状。常见的晕厥类型有心源性晕厥、反射性晕厥及体位性低血压,以前二者最为多见。多种辅助检查和评估对明确晕厥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但约有30%反复晕厥发作的患者虽然经直立倾斜试验、颈动脉窦按摩试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乃至有创心电生理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而反复晕厥是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植入式心电记录器(ILR)可以追踪心脏事件的发生并描记事件发作时的心电图,以明确心律失常与晕厥的相关性。报告2例病因不明的反复晕厥患者植入ILR的随访后续治疗情况,供参考。
俞杉安亚平陈保林王咏梅周松吴强
关键词:心源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动态心电图短暂意识丧失体位性低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