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SH044)
- 作品数:7 被引量:140H指数:6
- 相关作者:陶艳兰风笑天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塑造理想母亲:变迁社会中育儿知识的建构被引量:60
- 2016年
- 理想化的母亲形象的塑造是贯穿于中国现代性方案中的一条重要线索。文章通过对流行育儿杂志《父母必读》1980年以来相关文本的话语分析,探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母亲角色的育儿知识的话语建构。结果发现,不同历史阶段,理想化的母亲形象的媒体再现不同。20世纪80年代杂志提倡父母共同育儿以及祖辈与父辈共同育儿。90年代强调母亲素质,好母亲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以培养适应竞争社会的高素质儿童。21世纪以来,杂志中的母亲角色变得多元化,好母亲应该增进理性,遵从专家,利用育儿商品和服务,养育快乐的孩子。建构理想母亲的话语从20世纪80年代的国家话语、90年代的素质话语转变为当前的多元话语并存,在国家话语和素质话语之外,专家话语、商品话语以及性别话语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当前母亲角色的建构,传播了专业技术主义、消费主义以及后女性主义的意识形态。
- 陶艳兰
- 关键词:性别育儿知识话语建构
- 走向未知的身体:医学知识的影响与性别支配——读李贞德《性别、身体与医疗》
- 2014年
- 20世纪90年代初期,新文化史被引入台湾,目前已居台湾史学界主流,取得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李贞德编著的《性别、身体与医疗》一书中收集的与生命医疗史相关论文便是其重要代表。身体史学界认为,身体不能被孤立地看待,个别的身体史必须要根植到特定的文化领域,比如性别史、政治史、技术史、医学史、宗教史,等等。《性别、身体与医疗》在内容上让读者从性别视角看到了身体史与医疗史之间的"根植",展现了女性生育与情欲身体的建构历程。该书收录了9位不同学者所著的9篇论文,
- 陶艳兰
- 关键词:身体史医学知识贞德新文化史
- 多面向的母亲:流行育儿杂志与母亲角色的社会建构被引量:17
- 2016年
- 大众媒体在母亲角色的社会建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流行育儿杂志《父母必读》2004年至2013年"特别策划"中部分文本关于母亲角色与育儿知识的话语建构分析发现,新世纪以来杂志文本对母亲的评价和要求呈现出多元图像,母亲是学龄前儿童的首要且最佳养育者,与此同时,母亲需要得到来自男性理性思维与专家科学知识的支持;母亲也被塑造成可以平衡职业和育儿工作的超级母亲形象;最后,母亲还被再现为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育儿知识的生产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通过权力的运作,市场话语、专家话语和性别话语得以合理地建构育儿知识,传播专业技术主义、消费主义和母亲角色意识形态。
- 陶艳兰风笑天
- 关键词:育儿知识母亲角色
- 养育快乐的孩子——流行育儿杂志中亲职话语的爱与迷思被引量:23
- 2018年
- 当前中国的亲职话语正在发生变化,大众媒体经常传播养育快乐的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育快乐的孩子。文章通过对流行育儿杂志《父母必读》2004年至2014年"特别策划"中部分文本的话语分析,探究了专业知识话语和消费文化的话语对当前理想儿童的建构。结果发现,杂志文本再现了儿童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建议父母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包括情感投入、时间投入、金钱投入和以孩子为中心、养育快乐的孩子。话语分析的结果显示,养育快乐的孩子不过是一种话语修辞。它承载和传播的是专业主义、密集亲职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支持了当前的政府治理模式,参与促成儿童教育的"亲职转向",对母亲身份和角色的建构以及儿童照顾安排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 陶艳兰
- 关键词:育儿话语建构
- 世上只有妈妈好——当代城市女性的母职认同与实践被引量:45
- 2013年
- 文章研究了当前城市女性的母职认同和实践。当前城市女性认为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母亲能否满足孩子的需求关系到孩子的发展和未来。这一母职认同受到来自传统的性别意识形态、职场规则及科学育儿知识等方面的影响。在这些结构限制下,城市女性"好妈妈"身份建构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策略类型:一是城市女性会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以符合"好妈妈"的母职期待,主要从"身体在场"和"心理在场"两个方面确认自己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二是城市女性也会逾越传统母职规范,将母职视为一种团队工作,使母职和职场工作达成平衡和相容状态。文章分析了这两种策略背后的性别意涵,并就母职的社会建构和儿童照顾安排提出了初步的讨论。
- 陶艳兰
- “理想照顾者”文化规则的破解:社会政策支持母亲就业的关键问题被引量:13
- 2020年
- 从家务劳动社会化到21世纪之交性别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再到最近十多年来与家庭政策和儿童照顾政策相关的政策工具和内容,中国支持母亲就业的诸多社会政策建议隐含了对母亲就业问题的认识从单一的解放女性劳动力到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再到工作与家庭平衡、经济与社会整合的发展过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以来,母亲被视为"理想照顾者"、男性被视为"理想工作者"的文化规则逐渐形成。支持母亲就业的支持政策要回应此性别文化规则带来的各种问题。对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促进女性就业的效果及其经验进行梳理,对两家企业在应对"理想工作者"文化规则方面的实践进行分析,从政策理念、政策内容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提出破解"理想工作者-理想照顾者"文化规则的途径。
- 陶艳兰风笑天
- 关键词:社会政策性别平等
- 流行育儿杂志中的母职再现被引量:30
- 2015年
- 女性主义学者认为,母职是一种社会建构。通过对当前流行育儿杂志《父母必读》2012年全年12期中相关文本的分析,文章从科学的母职、消费的母职及工作与家庭关系中的母亲角色三个方面描绘了杂志中的母职图像。结果表明,杂志再现了一种理想的母亲形象,她们遵循育儿专家的指导、花费高昂、以家庭和孩子为重;专业化、消费市场和父权制共同建构了当前的母职观念;理想的母亲形象满足了国家在追求现代性过程中对于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消费以及公私领域性别分工等多方面的需求。通过此种母职再现,流行育儿杂志协助维持了女性、国家与市场之间动力关系中的各种社会权力结构。
- 陶艳兰
- 关键词:母亲角色社会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