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无)

作品数:31 被引量:133H指数:6
相关作者:鞠躬游思维杨浩王春婷焦西英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10篇脊髓
  • 6篇神经元
  • 5篇受体
  • 5篇全横断
  • 5篇脊髓全横断
  • 4篇多巴
  • 4篇多巴胺
  • 4篇嗅神经
  • 4篇嗅神经鞘细胞
  • 4篇基因
  • 3篇神经节
  • 3篇神经营养
  • 3篇能神经
  • 3篇能神经元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中脑
  • 3篇介导
  • 2篇电生理

机构

  • 14篇第四军医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南华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11篇鞠躬
  • 9篇游思维
  • 7篇王春婷
  • 7篇杨浩
  • 5篇王晓民
  • 4篇薛冰
  • 4篇刘振国
  • 4篇罗学港
  • 4篇陈生弟
  • 4篇焦西英
  • 3篇陈秉耀
  • 3篇刘惠玲
  • 3篇许汉鹏
  • 3篇韩济生
  • 3篇李云庆
  • 3篇唐孝威
  • 3篇刘飞
  • 3篇邓盘月
  • 2篇万有
  • 2篇吴中亮

传媒

  • 4篇解剖学报
  • 3篇中国神经科学...
  • 3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生理学会...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波谱学杂志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心理科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9篇2003
  • 15篇2002
  • 8篇2001
  • 3篇200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NT-3在嗅神经鞘细胞中的表达及活性检测被引量:3
2003年
本文构建了pRev-TRF-NT-3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通过Fcopack293细胞将其与pRev-Tet-On分别进行包装,制备了重组缺陷型的hNT-3和Tet-on逆转录病毒,用这两种病毒感染原代培养大鼠嗅神经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并经强力霉素(Dox)诱导,获得Dox浓度依赖性hNT-3表达的OECs,最后经过Western-Blot检测hNT-3的表达以及通过DRG与NT-3转染后OECs联合培养来对表达的hNT-3活性进行鉴定,结果:(1)hNT-3-pcDNA的多克隆位点,用EcoR Ⅰ和Hind Ⅲ酶切,PCR扩增,再用Sall和Hind Ⅲ切下全长编码的hNT-3 cDNA,定向连接到pRev-TRF上,pRev-TRF全长为6.5kb,NT-3全长为0.78kb,pRev-TRE-NT-3重组体经过鉴定,确认插入子的方向和完整性,结果与预期相符。(2)hNT-3修饰的OECs培养上清经Western-blot检测,与hNT-3抗体结合的蛋白条带分子量约为28kd,hNT-3修饰过的OECs上清表达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组OECs的表达量,且hNT-3表达量与Dox浓度有依赖性。(3)与hNT-3修饰的OECs联合培养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有许多DRG细胞向外迁移,这些细胞折光性强,突起较长而纤细,并形成复杂的网络。而未修饰的OECs组,只有少量的细胞迁移生长,细胞迁移和突起生长都很局限,空白对照组的DRG没有向外迁移的细胞和向外延伸的突起;且对照组的突起生长长度明显比NT-3修饰的实验组短(P<0.01)。这些结果表明,Tet-On调控NT-3表达在OECs转染成功,为进一步体内移植修复损伤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杨浩金卫林王春婷游思维鞠躬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介导嗅神经鞘细胞活性检测神经营养素-3背根神经节
c-fos反义寡核苷酸减弱蜜蜂毒诱导的前速 激肽原AmRNA在脊髓后角神经元的表达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Fos蛋白对前原速激肽A(PPTA)基因表达的凋节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足底皮下庄入蜜蜂毒引起持续、单向性的痛行为反应,导致Fos蛋白在刺激侧脊髓背角神经元的表达以及PPTA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加。椎管内给予c-fos反意寡核苷酸(ASO)明显抑制蜜蜂毒诱导的痛反应和减少脊髓背角Fos蛋白和 PPTA 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椎管内给予盐水和c-fos正义寡核苷酸(SO)则无影响。结论 Fos可能参与伤害性刺激诱导的脊髓背角神经元 PPTA mRNA的表达上调,在外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王文武胜昔王亚云倪同尚朱敏李云庆
关键词:C-FOS伤害性感受脊髓原位杂交
全文增补中
Mes42细胞及细胞因子对中脑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作用被引量:3
2002年
了解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在Mes4 2细胞及细胞因子作用下的体外诱导分化情况。采用含细胞因子或 /和Mes4 2细胞条件培养基和细胞膜碎片的分化培养基培养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 ,孵育 7d后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了解其体外诱导分化情况。IL 1α(10 0pg/ml) ,IL 11(1ng/ml) ,GDNF(1μg/ml)和LIF(1ng/ml)可诱导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成TH阳性神经元 ,增加分化的TH阳性细胞数目。Mes4 2细胞条件培养基和其细胞膜裂解碎片以及细胞因子IL 11,LIF ,GDNF ,IL 1α共同培养神经前体细胞 ,诱导分化的TH阳性细胞数目无明显增加 ,但TH阳性细胞的形态更趋成熟。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在上述分化培养基内鲜见TH阳性细胞。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可在体外被诱导分化成TH阳性神经元 。
孙秀陈生弟刘振国梁梁徐洁懿
关键词: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IL-1Α纹状体细胞因子
大鼠脊髓全横断后TrkA和NGF在运动皮质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脊髓全横断后神经营养因子及相应受体在运动皮质内的分布规律 ,为临床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相运动皮质内 ,神经生长因子 (NGF)及其高亲和性受体TrkA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各组运动皮质中TrkA和NGF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第 5层 ;脊髓全横断 3d后 ,运动皮质内TrkA表达上调 ,损伤后 7d到达高峰 ,2 1d回到正常水平 ;NGF表达在损伤后 7d上调 ,峰值出现在损伤后 7d ,2 1d回到正常水平。结论 NGF表达增高迟于TrkA 。
万炜何洁陈熙李学军邓盘月罗学港
关键词:脊髓全横断TRKANGF运动皮质免疫组化
NGF和BDNF在脊髓全横断后大鼠运动皮质的表达和分布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脊髓全横断后神经营养因子在运动皮质内的分布规律,为临床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相运动皮质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各组的运动皮质中NGF和BDNF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第V层;脊髓全横断后NGF和BDNF的表达均增高,NGF的表达高峰在脊髓全横断后7天,21天回到正常水平;BDNF表达在脊髓横断后21天到达高峰,28天回至正常水平。结论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皮质内NGF表达上调早于BDNF。
万祎陈熙何洁邓盘月罗学港
关键词:NGFBDNF脊髓全横断运动皮质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
嗅神经鞘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对GABA能神经元的作用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嗅神经鞘细胞 (OECs)在培养状态下对GABA能神经元的存活及突起生长的影响。 方法 用原代培养的方法 ,分别进行OECs和脊髓神经元的培养 ,培养 6d后 ,将OECs接种在Millipore细胞培养板的内嵌培养皿中 ,然后置入脊髓神经元的培养板中 ,使两者进行不接触的联合培养 ,培养进行至 6d ,分别作GAB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观察突起生长情况以及GABA阳性细胞计数。 结果 与OECs联合培养组 (实验组 )GABA能神经元存活为 39 7± 6 3,对照组为 2 7 6± 2 7(P <0 0 5 ) ,并且实验组GABA能神经元染色较对照组深 ,突起长度(6 30± 112 μm)较对照组长 (2 70± 97μm) (P <0 0 1)。  结论 在体外培养状态下 ,OECs对GABA能神经元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杨浩梁喆王春婷程华玲鞠躬
关键词:体外培养嗅神经鞘细胞神经元Γ-氨基丁酸存活
嗅鞘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脊髓再生中应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近年来研究证明嗅球及嗅神经组织可以分离出嗅神经鞘细胞 (olfactory ensheathingcells,OECs) ,OECs具有中枢神经系统 (CNS)星形胶质细胞和外周雪旺式细胞的特性 ,移植后的 OCEs能够在宿主损伤的脊髓组织进行迁移 ,能够引导支持损伤的神经元突起再生、生长、延伸。而且还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其携带某些促进神经元再生的外源性基因 ,表达一些促神经再生的分子 ,从而改善神经损伤的内环境 ,诱导损伤的脊髓神经元再生 ,使得受损脊髓再生的潜力得以发挥 ,达到脊髓再生和功能恢复的目的。本文就
杨浩梁哲游思维鞠躬
关键词:嗅鞘细胞生物学特性脊髓再生细胞移植脊髓损伤基因治疗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电生理学特征的改变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研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细胞电生理特征的改变。方法 :以单侧L5和L6 脊神经结扎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 ,运用全细胞电流钳技术进行电生理记录。结果 :引起损伤侧DGR中、小直径神经元兴奋的基强度降低 ,动作电位爆发阈值下降 ,小直径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时程变宽 ,自发放电的细胞比率明显升高。结论 :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 ,这可能是引起动物神经病理性痛敏的原因之一。
邓伦斌姚磊王贺春曹晓杰万有韩济生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痛动作电位背根神经节
G蛋白偶联受体的双聚化及其对受体介导信号转导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近年来发现一些G蛋白偶联受体 (GPCR)能在细胞膜上形成同源或异源双聚体 ,并证实受体的双聚化为一些有重要生理功能的GPCR在细胞膜上的表达和信号转导的启动所必需。进一步研究表明 ,一些GPCR的双聚化不仅可以改变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而且影响GPCR介导的信号转导的调控。这些结果提示 ,GPCR之间以及GPCR与其它蛋白在细胞膜上的相互作用是调控GPCR转导信号的一个新途径。
范学良马兰
关键词: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受体介导
对语言神经机制的新认识被引量:14
2001年
本文针对语言神经机制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失语症和裂脑人研究的成果 ,并且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最近十年脑功能成像得到的有关语言神经活动的新成就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动态分布式竞争的解释理论 ,用来解释语言神经活动现象和规律 。
周昌乐唐孝威
关键词:脑功能成像技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