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D04B03)

作品数:52 被引量:225H指数:8
相关作者:申明月聂少平范大明姚卫蓉张灏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南昌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色谱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6篇相色谱
  • 5篇呋喃
  • 5篇发酵
  • 4篇液相色谱
  • 4篇营养
  • 4篇质谱
  • 4篇质谱联用
  • 4篇食品
  • 4篇重金属含量
  • 4篇金属含量
  • 3篇液相
  • 3篇油脂
  • 3篇脂肪
  • 3篇乳酸
  • 3篇乳酸菌
  • 3篇牛肉
  • 3篇烹饪过程

机构

  • 17篇江南大学
  • 10篇南昌大学
  • 8篇南京财经大学
  • 6篇无锡华顺民生...
  • 5篇浙江农林大学
  • 5篇武汉轻工大学
  • 3篇天津师范大学
  • 3篇苏州市产品质...
  • 2篇天津科技大学
  • 2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武汉生物工程...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天津市农业科...
  • 1篇浙江省临安市...
  • 1篇江苏康之源粮...
  • 1篇奥瑞金包装股...

作者

  • 9篇聂少平
  • 9篇申明月
  • 8篇姚卫蓉
  • 8篇范大明
  • 7篇张灏
  • 7篇刘倩
  • 7篇蒋玉洁
  • 6篇钱和
  • 5篇赵建新
  • 5篇鞠兴荣
  • 5篇陈卫
  • 5篇刘兴泉
  • 5篇谢明勇
  • 4篇谢云飞
  • 4篇吴峰华
  • 4篇袁建
  • 4篇何荣
  • 4篇张雅楠
  • 4篇闫博文
  • 4篇刘玲玲

传媒

  • 10篇食品科学
  • 5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粮食与饲料工...
  • 4篇现代食品科技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食品科技
  • 2篇粮油食品科技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中国油脂
  • 2篇营养学报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卫生研究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粮食与食品工...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5篇2018
  • 12篇2017
  • 13篇2016
  • 15篇2015
  • 5篇2014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1H NMR的大米淀粉与马铃薯淀粉水合过程的水状态及分布差异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淀粉的水合过程显著影响淀粉食品的品质,尤其在中低水分区域,促进了淀粉类食品的多样性。该文聚焦谷类和薯类淀粉的代表:大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利用1H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研究水分活度在0.2到1.0的大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水分微观分布和流动情况,并比对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采用反转恢复序列IR和利用自由感应衰减序列FID和多脉冲回波序列CPMG两种测试方法,获得2种淀粉体系的纵向质子弛豫(T1)和横向质子弛豫(T2)特征数据。纵向弛豫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水合淀粉的氢质子分别处于2种不同的环境;横向弛豫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合大米淀粉中存在2个氢质子类群,而水合马铃薯淀粉则出现2~4个不同的质子类群。由于两者在粒径和溶胀能力上存在差异,故水合马铃薯淀粉较水合大米淀粉表现出更大的质子自由度和更多的质子量。
高艺书范大明王丽云沈慧杰陈妍方连慧章赵建新张灏陈卫
关键词:大米淀粉马铃薯淀粉
粮食中镉的分布及消减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镉是一种能够经由粮食进入人体,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重金属。近年来,由于粮食中镉超标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亟需建立有效去除污染粮食中镉的方法。综述了镉在稻米、小麦、花生和大豆等粮食中的分布及其消减技术,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以期为粮食中镉的有效去除提供科学依据及思路。
吴亚楠鞠兴荣何荣袁建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对食源性化学危害物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作为免疫传感器,兼有免疫检测和仪器分析二者优势,具有无需标记,前处理简单,样品用量少,分析快捷,灵敏度高等优点,非常适合于食品中化学危害物的快速现场检测,是近些年研究热点。本文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食源性化学危害物残留检测及信号放大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能力提供技术保障。
宋洋王静王硕
关键词:信号放大
食品营养组分对抗坏血酸模型生成呋喃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食品营养组分对抗坏血酸模型生成呋喃的影响。方法:选取几种重要的单糖、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无机盐等食品营养组分加入抗坏血酸模型,模拟密封罐装食品的灭菌条件(121℃下油浴30 min),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监测呋喃含量。结果:半乳糖对抗坏血酸模型生成呋喃有促进作用,而葡萄糖对此模型具有双重影响。亚油酸、亚麻酸均对抗坏血酸模型生成呋喃具有促进作用,且亚麻酸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亚油酸。对于丝氨酸、苏氨酸和谷氨酸,当添加量<2 mg会抑制抗坏血酸模型生成呋喃;当添加量>10 mg,对抗坏血酸模型生成呋喃具有促进作用。此外,铁、镁对抗坏血模型生成呋喃起到促进作用,而钙对此模型生成呋喃的影响取决于它的添加量。总体而言锌会抑制抗坏血酸模型生成呋喃。结论:二元体系下抗坏血酸模型生成呋喃的机制比较复杂,加入呋喃前体物不仅会促进此模型中呋喃生成,还会发生竞争反应抑制呋喃生成。金属元素对抗坏血酸生成呋喃的影响很大程度取决于其自身的性质。
蒋玉洁张雅楠申明月洪涛刘倩聂少平
关键词:呋喃
红曲霉中桔霉素定量分析及其合成相关基因簇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红曲霉中真菌毒素桔霉素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桔霉素合成相关基因簇,为从基因水平上对桔霉素的产生进行调控、提高红曲霉相关食品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3株红曲霉(紫色红曲霉YY-1、M2,丛毛红曲霉FJ-1)在液态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桔霉素开展定量分析,采用二代测序技术鉴定桔霉素合成基因簇的序列特征,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进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结果在固态培养和液态发酵过程中,3株红曲霉菌体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在液态发酵过程中,HPLC结果显示M2桔霉素产量最高,其次为YY-1,FJ-1产量最少;M2、YY-1、FJ-1桔霉素合成基因簇相似度达99.9%;膜转运蛋白基因(orf5)、聚酮合酶基因(pksCT)、氧化还原酶基因(ctnB)、转录调节蛋白基因(ctnA)、脱氢酶基因(orf1、ctnE)六个基因表达水平在M2中最高,在FJ-1中最低。结论桔霉素的产量差异与桔霉素合成基因簇所表达酶的种类无关,而与其基因表达的调控相关。
梁彬郭会杜欣军李萍孙婵婵王硕
关键词:红曲霉食品安全真菌毒素桔霉素基因簇高效液相色谱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检测3种果汁中亚胺硫磷残留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亚胺硫磷多克隆抗体,建立苹果汁、桃汁、橙汁中亚胺硫磷残留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检测方法。采用磷酸盐缓冲液直接稀释样品10倍后,基本消除基质影响,加标回收率为84.88%~104.69%,变异系数低于6.70%,样品的最低检出限为0.1μg/L,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相关系数为0.992,所建立的SPR检测方法达到了快速准确检测的要求。SPR反应芯片对亚胺硫磷的检测时间为30 min,且在3 d内可反复检测30次,可有效降低检测成本。通过与同源抗体建立的酶联免疫方法比较发现:SPR方法在检测限、精确度、灵敏度等方面有着一定优势,但对于单残留样品的检测,在时间上不具有明显优势,更适合于高通量、多残留的检测。
宋洋王静陈晓明
关键词:果汁酶联免疫
煮制过程中铅、镉迁移规律的研究
2017年
研究了在煮制过程中锅具铅、镉的析出和汤料(煮制用水)中的铅、镉向食材迁移的情况。结果表明,煮制时锅具和汤料中的铅、镉都存在迁移。粗陶瓷锅的铅、镉析出量最大,分别为2.064、0.278μg/L,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安全风险性较低。猪肉、香菇、小青菜和萝卜4种食材在铅、镉含量为9.27、4.51μg/L(限值为10、5μg/L)的水中煮制60 min,汤料中铅、镉向食材中迁移的量均达到70%以上,铅最高达到91.0%,镉最高达到89.4%,煮制后食材中铅、镉含量存在超出限值的现象。通过研究结果可知煮制用水中的铅、镉会对食材造成铅、镉污染的风险。
方佳宁芮鸿飞王卓然刘兴泉吴峰华
关键词:锅具煮制
乙酸喷淋对酱牛肉微生物及有害物质的控制研究
2015年
[目的]考察乙酸喷淋对延长酱牛肉的货架期及保质期的作用。[方法]以酱牛肉成品为研究对象,先在酱牛肉成品上分别喷淋1%乙酸(10 ml/kg)和蒸馏水,再于4和25°C储存。研究喷淋乙酸对其后续储存、销售过程中品质指标及有害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试验发现,乙酸喷淋酱牛肉可降低产品的菌落总数,降低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同时对成品的口感、色泽、外观等感官指标无不良影响;持续3个月的工厂实际应用效果表明,乙酸喷淋酱牛肉后,在出厂和开始销售10 h这2个时间点的菌落总数和亚硝酸盐的合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开始销售10 h的合格率分别提高45.56%和14.44%。[结论]研究可为提高酱牛肉成品的货架期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手段,值得深入拓展应用到其他酱卤肉制品。
陈英郭岩成玉梁钱和姚卫蓉
关键词:酱牛肉乙酸喷淋货架期
精米中重金属As、Cd和Pb残留量分布的响应面预测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探究糙出白率和糙米重金属含量初始值与精米中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研究糙出白率与重金属去除率的关系.结果表明Pb元素在水稻中分布最不均匀,在糙出白率为83.09%时,Pb去除率最大;但当糙出白率为75.36时,大米加工精度达到1级,3种重金属中As的去除率最大为37.48%,Cd的去除率最低为20.71%,Pb去除率为41.40%.并采用精米的糙出白率和糙米中重金属As、Cd、Pb二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的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建立了精米中重金属As、Cd、Pb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考察了糙出白率的和糙米中初始重金属As、Cd、Pb的含量对精米中重金属元素的影响;模型验证试验表明,试验值与拟合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结果可靠有效.
鞠兴荣丁哲慧高瑀珑袁建何荣
关键词:糙米重金属含量ASPB
鲜切紫甘蓝中花青苷和硫代葡萄糖苷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紫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ssp.capitata f.rubra)中花青苷、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成分和含量进行鉴定和分析,并对低温(8±1)℃条件下经鲜切处理的紫甘蓝中花青苷和硫苷在货架期内(7 d)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甘蓝中存在11种不同矢车菊花青苷,矢车菊-3-阿魏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作为紫甘蓝中最主要的花青苷,在贮藏过程中的损失量占总花青苷损失量的55.51%,其占总量比例也在贮藏7 d后由35.12%下降至30.60%;紫甘蓝中存在10种硫苷(由6种脂肪族硫苷、3种吲哚族硫苷和1种芳香族硫苷组成),以4-戊烯基硫苷和3-丁烯基硫苷为主,贮藏7 d后,二者损失率均为7%左右,损失量相加却达总花青苷损失量的50.07%,而所占比例相加也由71.68%上升到74.33%。
宋亚李凯利方佳宁朱祝军杨静吴峰华刘兴泉
关键词:花青苷硫苷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