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7F5059)

作品数:1 被引量:13H指数:1
相关作者:阮甦张彩霞黄成华戚婉许亚晔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代谢物
  • 1篇脑梗
  • 1篇脑梗塞
  • 1篇脑梗死
  • 1篇梗塞
  • 1篇梗死
  • 1篇LAC
  • 1篇波谱
  • 1篇磁共振
  • 1篇磁共振波谱
  • 1篇NAA

机构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1篇叶成斌
  • 1篇许亚晔
  • 1篇戚婉
  • 1篇黄成华
  • 1篇张彩霞
  • 1篇阮甦

传媒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磁共振波谱NAA与Lac在脑梗塞各时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脑梗死区域内细胞代谢特点及演变规律,寻找反映脑缺血损伤的可靠指标,为临床不同时期脑梗死的治疗提供病理生理学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1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其发病时间分为:6小时内为超急性期10例;6-48小时为急性期52例;2天6周内为亚急性期25例;6周后为慢性期13例。采用点解析波谱序列(PRESS),TR=1500ms,TE=135ms,两侧相对应部位单体素采集。寻找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和乳酸(Lac)在脑梗死的各个时期的变化规律,并选取与病变对应的对侧正常区域作为对照组。结果超急性期10例均出现Lac,而NAA改变不明显;急性期52例Lac均增加,NAA显示不同程度地减少;亚急性期25例,其中17例Lac开始下降,但浓度维持较高水平,其余8例未见明显乳酸峰,NAA进一步减少;慢性期13例,其中11例仍可检测到一定浓度的Lac,2例未出现明显Lac峰。结论 NAA与Lac的变化可作为反映脑缺血损伤的可靠指标,MRS能非损伤性地监测脑梗死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规律,为临床脑梗死的治疗与预后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戚婉张彩霞黄成华许亚晔叶成斌阮甦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脑梗死代谢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