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705)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于永利任淑萍王丽颖李鹏凌翎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皮肤
  • 2篇紫外线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抗体
  • 2篇抗原
  • 2篇合酶
  • 1篇蛋白
  • 1篇递呈
  • 1篇源性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细胞
  • 1篇增殖细胞核
  • 1篇增殖细胞核抗...
  • 1篇粘附
  • 1篇粘附分子
  • 1篇融合基因
  • 1篇神经细胞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长春生物制品...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5篇于永利
  • 4篇王丽颖
  • 4篇任淑萍
  • 3篇吴秀丽
  • 3篇凌翎
  • 3篇李鹏
  • 2篇李云
  • 2篇包木胜
  • 2篇陈越
  • 2篇陈强
  • 1篇万敏
  • 1篇卫红飞
  • 1篇张雯雯
  • 1篇王燕媚
  • 1篇刘青
  • 1篇张世平
  • 1篇林晓晨
  • 1篇卢日峰
  • 1篇田亚萍
  • 1篇刘晶珠

传媒

  • 7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HSP65-MUC1/HSP65抗体免疫复合物对人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作用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探讨免疫复合物能否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与成熟。方法 :用免疫复合物刺激来自人外周血经细胞因子 IL - 4和 GM- CSF诱导的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 ,观察免疫复合物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与成熟的影响。结果 :HSP6 5 - MUC1/ HSP6 5免疫复合物与 HSP6 5 - MU C1抗原或 HSP6 5抗体相比较 ,能够显著地活化树突状细胞 ,使其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 CD86的表达显著上调 ,为激活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提供第二信号 ,这一结果说明免疫复合物具有交叉递呈的作用 ;同时 ,加入免疫复合物的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中 IL - 6和 TNFα分泌量明显增加。结论 :免疫复合物能够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与成熟 ,免疫复合物具有交叉递呈的作用。
任淑萍包木胜高新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抗原呈递抗原抗体复合物交叉递呈免疫活化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样蛋白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研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样蛋白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神经细胞粘附分子样蛋白的编码基因连接在补体C3d基因的下游 ,构建融合基因 ,再将此融合基因克隆入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用此重组质粒免疫小鼠 ,检测小鼠体内的抗体和NK细胞的活性。结果 小鼠体内产生了神经细胞粘附分子样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而且小鼠脾细胞的NK活性增强。结论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样蛋白可能具有抑制NK细胞的活性 ,在被特异性抗体识别和结合后 ,这种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
刘青王宣军吴秀丽王丽颖于永利
关键词:小鼠蛋白NK细胞活性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特异性抗体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人转化生长因子β_3的构建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获取人转化生长因子β3的编码基因,开发抗衰老的皮肤药物。方法:采用重叠PCR的方法,设计4对引物,进行4次PCR合成人转化生长因子β3的编码基因。结果:4次PCR后,经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一357 bp的条带,将电泳产物回收,连接入pMD-18T载体,经测序分析证实,所获得DNA片段为人转化生长因子β3的编码基因。结论:利用重叠PCR方法能够成功构建人转化生长因子β3的编码基因。
张世平卢日峰刘晶珠陈强凌翎李鹏田亚萍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皮肤衰老紫外线
重组鼠源性肠激酶轻链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制备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并特异性识别(Asp)4-Lys序列的鼠源性肠激酶,为推广应用重组肠激酶提供技术平台。方法:采用RT-PCR从C57BL/6J小鼠的十二指肠肠系膜黏膜组织中钓取肠激酶轻链的cDNA,将其克隆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然后以镍亲和层析法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结果:所钓取的肠激酶轻链编码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一致,比较发现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小鼠与人、牛之间的同源性大于75%。利用pET32a/BL21(DE3)表达系统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重组鼠源性肠激酶轻链,表达量约占大肠杆菌BL21(DE3)总蛋白的30%,但多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镍亲和层析法纯化的重组肠激酶多以聚体形式存在。结论:鼠源性肠激酶轻链在原核细胞中多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天然构象重组肠激酶的获得还需对表达系统进行优化。
孙琳吴秀丽王燕媚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包涵体
双阳型梅花鹿脾脏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和四个EST的发现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开发和利用中国梅花鹿的基因资源 ,以期拥有一批梅花鹿基因的专利 ,并在专利保护下生产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药物。方法 :用 Trizol试剂提取梅花鹿脾脏细胞中的总 RNA,分离得到 m RNA后 ,用逆转录方法合成与 m RNA互补的 c DNA单链 ,再以此 c DNA单链为模板 ,得到与该 c DNA互补的另一条 DNA链 ,将得到的 DNA双链分子通过合适的 Adapter连入 p SPORT1质粒 ,将此重组质粒通过电转化方法导入 E.coliDH5 α菌 ,得到脾脏细胞的 c DNA文库。筛选出阳性重组子 ,测序并分析得到的 ESTS序列。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双阳型梅花鹿脾脏细胞 c DNA文库 ;并对部分库容 c DNA进行了克隆和测序 ,在这一过程中发现 4个与已知基因同源的表达序列标签 (ESTS) ,其中 2个 EST分别是梅花鹿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同源基因和梅花鹿维生素 K依赖性蛋白前体 c DNA的部分序列。结论 :通过构建 c
陈越王莉卫红飞杨煜于永利
关键词:基因文库梅花鹿
猪瘟病毒内蒙流行株E2融合基因的构建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获取猪瘟病毒内蒙流行株的 E2基因并构建融合基因。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从感染猪瘟病毒内蒙流行株猪脾脏中获得并扩增 E2基因特异性片段 ,将扩增的 E2基因测序后与Chaperone1 0相连接构成融合基因并连接到表达载体上。结果 :所获得的猪瘟病毒内蒙流行株 E2基因和其他地区猪瘟病毒流行株 (HCL V株 ) E2基因有 4个碱基的差异 ;融合基因 Chaperone1 0 - E2构建成功。结论 :不同地区猪瘟病毒
任淑萍陈越万敏包木胜吴秀丽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猪瘟病毒基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基因融合
B段紫外线对豚鼠皮肤的损伤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B段紫外线(UV-B)对豚鼠皮肤的损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UV-B照射组和未照射对照组,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切片及皮下组织中氧化损伤指标MDA、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测定,探讨UV-B对豚鼠皮肤的损伤作用。结果:照射组豚鼠皮肤表皮红肿、脱屑;照射剂量达5.28J/cm2时,组织切片中可见整个表皮层增厚,内含排列紊乱的不典型细胞,层次不清,表面有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棘细胞层明显肥厚。全层细胞体积均增大且具异型性,核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染色深浅不匀。UV-B照射组血清和皮下组织中MDA和ROS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UV-B能够造成豚鼠皮肤的光老化并出现癌前病变。
张雯雯刘雅娟李云陈强李鹏凌翎林晓晨任淑萍
关键词:紫外线自由基
PCNA、IL-6和IL-1β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接种肿瘤细胞株所导致的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CNA、IL-1β和IL-6在结肠癌细胞、肝癌细胞接种后的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确定PCNA、IL-1β和IL-6在结肠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PCNA、IL-1β和IL-6与肿瘤重量和体积的相关性。结果:PCNA在小鼠结肠癌和肝癌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IL-1β、IL-6在肿瘤间质的血管中有明显表达,PCNA、IL-1β的表达与肿瘤的重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IL-1β、IL-6和PC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
任淑萍张秀英李鹏郑蓉凌翎李云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