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T201303)

作品数:28 被引量:107H指数:7
相关作者:许成祥杨炳赵斌曾磊陈娟更多>>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2篇混凝土
  • 19篇钢管
  • 17篇抗震
  • 17篇抗震性
  • 17篇抗震性能
  • 17篇混凝土柱
  • 17篇钢管混凝土
  • 13篇方钢管
  • 13篇方钢管混凝土
  • 11篇拟静力
  • 11篇拟静力试验
  • 11篇静力
  • 11篇静力试验
  • 11篇钢管混凝土柱
  • 10篇方钢管混凝土...
  • 8篇碳纤维布
  • 8篇纤维布
  • 6篇地震
  • 6篇地震损伤
  • 5篇碳纤维布加固

机构

  • 28篇长江大学
  • 4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建工集团...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11篇许成祥
  • 9篇杨炳
  • 7篇曾磊
  • 7篇赵斌
  • 6篇陈娟
  • 4篇杜国锋
  • 4篇付晨曦
  • 3篇倪铁权
  • 3篇吴园园
  • 3篇李召
  • 3篇肖云峰
  • 2篇石峰
  • 2篇张继承
  • 2篇崔振坤
  • 2篇周立
  • 2篇龚倩倩
  • 2篇管文强
  • 2篇刘向东
  • 2篇彭威
  • 1篇陈创

传媒

  • 8篇长江大学学报...
  • 5篇广西大学学报...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工业建筑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混凝土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8篇2016
  • 1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形钢骨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受剪承载力试验被引量:1
2016年
为研究异形钢骨混凝土柱—钢梁框架节点的地震破坏机理和受剪承载力,进行了4个T形配钢柱—钢梁节点和4个L形配钢柱—钢梁节点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核心区配箍率对节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观察其受力过程和失效模式,分析了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箍筋、钢骨腹板及钢骨翼缘框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变化规律及受力机理,分析了节点的各组成部分的抗剪性能。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节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肖云峰曾磊陈娟靳思骞崔振坤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
震损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修复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0
2014年
结构震后修复加固不同于结构抗震加固,震损结构修复加固需达到"损伤修复"和"抗震性能提高"的双重效果。总结了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模拟方法 (拟静力加载模拟和振动台输入地震波模拟),对常用的震损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外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和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从震损混凝土框架节点修复、框架柱修复、框架结构修复等3个方面分析了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修复加固抗震性能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许成祥彭威许凯龙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
碳纤维布加固方钢管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对3根方钢管混凝土柱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得到了碳纤维布加固柱的滞回曲线和强度退化规律,分析了轴压比对碳纤维布加固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布加固能增强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基于试验结果,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碳纤维布加固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恢复力模型,并详细描述了该模型的滞回规则。该模型的骨架曲线由弹性段、硬化段、退化段组成三折线骨架曲线,给出了骨架曲线各阶段刚度计算公式。比较试验骨架曲线与计算值可知,两者较为符合,所提出的恢复力模型能较全面的反映试件的实际受力性能,可供碳纤维布加固钢管混凝土柱及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加固应用。
赵斌杨炳卢梦潇查昕峰
关键词:方钢管混凝土柱碳纤维布加固轴压比恢复力模型抗震性能
碳纤维布加固震损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研究碳纤维布加固震损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按1∶4的缩尺比例设计并制作了1榀三层两跨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模型,对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破坏试验,然后采用碳纤维布对已经损伤的框架梁端和柱端进行加固修复,再对加固修复后的框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通过对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耗散能力、刚度退化及强度退化等参数分析,采用碳纤维布加固后的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极限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均有所提高,框架的抗震性能得到了改善。
倪铁权许成祥赵斌曾磊
关键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碳纤维布加固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震损方钢管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对比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不同地震损伤程度下方钢管混凝土柱修复加固后的抗震性能,进行了7根柱的模拟地震加载、损伤修复加固和加固后的低周往复荷载破坏试验,研究了外包钢套和碳纤维布两种修复加固方法以及不同地震损伤程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对比了两种方法的加固效果,并分析相应的加固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外包钢套合理、可靠的加固柱的承载力和刚度有了显著提高,其抗震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碳纤维布加固对承载力影响不明显,但改善了柱的延性,抗震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在一定损伤程度下,加固柱恢复甚至超过受损前的抗震性能。对于方钢管混凝土柱来说,无论从极限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及承载力和刚度退化来看,采用外包钢套、碳纤维布加固均是一种有效的抗震加固方法,就加固效果而言,外包钢套加固效果更优。
许成祥杨炳卢梦潇查昕峰
关键词:方钢管混凝土柱碳纤维布地震损伤抗震性能
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被引量:6
2013年
对5个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和1个普通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进行试验研究,比较钢管再生混凝土与普通钢管混凝土的破坏模式、荷载-变形关系和承载力关系,分析再生骨料取代率、矿物掺合料和钢纤维对钢管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与普通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破坏模式和受力过程基本相同;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大,核心混凝土强度降低,变形增大,需要更大的约束效应约束核心混凝土,可以掺入硅粉、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以及钢纤维来提高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性能.根据现有相关规程对钢管再生混凝土的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得到各规程在计算钢管再生混凝土极限承载力时的适用性.
陈娟曾磊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
T形配钢钢骨混凝土柱抗震性能数值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为研究非对称配钢钢骨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基于12根T形配钢钢骨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研究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了解其破坏机制、承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探讨轴压比、配钢率、剪跨比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T形配钢钢骨混凝土柱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在峰值荷载前,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轴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试件承载力,但降低了延性;增大配钢率能提高试件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使得峰值荷载后试件的性能退化趋于平缓;剪跨比对试件破坏形态有显著影响,随剪跨比的增大试件延性性能提高。
陈熠光曾磊肖云峰陈娟王斌龚倩倩
关键词:钢骨混凝土柱抗震性能
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被引量:4
2017年
设计并制作4根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圆柱,考虑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单参数,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观察它们在试验过程中的受力和破坏形式;研究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和延性、耗能性能、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柱的受力和变形与普通圆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基本相同,滞回曲线普遍饱满,没有出现捏拢现象;再生骨料取代率对试件初始刚度略有降低,对试件的耗能、承载力以及后期的刚度退化影响不大;对比普通圆钢管高强混凝土柱,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柱的延性系数较大,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陈娟陈创刘宣刘鸿伟崔振坤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抗震性能
碳纤维布及钢板复合加固震损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研究碳纤维布及钢板复合加固震损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按1∶4的缩尺比例设计并制作了3榀3层两跨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的预损加载、加固后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和钢板复合加固震损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有效性,探讨了不同震损程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及强度退化等参数分析可知,在一定损伤程度情况下,采用碳纤维和钢板复合加固后的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均有所提高.
倪铁权许成祥赵斌张继承
关键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拟静力试验地震损伤抗震性能
钢骨混凝土异形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为了研究钢骨混凝土异形柱-钢梁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4个T形钢骨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和4个L形钢骨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拟静力试验。试验考虑了混凝土强度等级、核心区配箍率和轴压比等参数的影响,对骨架曲线、承载力、核心区剪切变形、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钢骨混凝土异形柱-钢梁框架节点滞回曲线饱满,表现出良好的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典型破坏形态为节点核心区剪切斜压破坏和节点区焊缝失效破坏;高轴压力下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但延性性能降低;混凝土强度越高,节点承载能力越大,但延性性能越差;增大核心区配箍率对试件的延性和承载力有明显的提高,并能改善试件屈服后的耗能能力。
曾磊吴园园张地崔振坤龚倩倩
关键词:钢骨混凝土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