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00077)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军李昌林李会莉郑继宏冯威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元
  • 2篇老龄化
  • 2篇脊髓
  • 2篇脊髓背角
  • 2篇背角
  • 2篇大鼠脊髓
  • 1篇形态学
  • 1篇行为学
  • 1篇性行为
  • 1篇英文
  • 1篇伤害性
  • 1篇伤害性反应
  • 1篇疼痛
  • 1篇疼痛测定
  • 1篇年龄相关变化
  • 1篇皮下
  • 1篇鞘内
  • 1篇鞘内吗啡
  • 1篇足底
  • 1篇吗啡

机构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陈军
  • 2篇李会莉
  • 2篇李昌林
  • 1篇菅忠
  • 1篇李开诚
  • 1篇冯威
  • 1篇孙焱芫
  • 1篇郑继宏
  • 1篇李震

传媒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脊髓辣椒素受体1(VR1)参与热敏感性的证据:老龄大鼠行为学和形态学相结合观察结果(英文)
2004年
以往的研究表明外周热伤害性感受器辣椒素受体 1(VR1,也称为 TRPV1)在热伤害性感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脊髓 VR1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尚不清楚。因此本实验利用老龄大鼠蜜蜂毒 (BV)模型热痛敏 (仅持续 2 4h)和机械性痛敏 (持续 1月以上 )时程分离的行为学特点研究了在老龄大鼠中脊髓 VR1在外周组织损伤和炎性痛状态下的热敏感性中扮演的角色。在 BV注射后 4h(即热痛敏和机械性痛敏均存在时 )、2周 (即热痛敏消失而机械性痛敏存在时 )和 2月 (即两种痛敏均消失时 ) ,验证了热敏感性 (辐射热刺激 )和机械敏感性 (von-Frey纤维刺激 ) ,随后进行脊髓背角的 VR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如下 :(1)在未处理老龄大鼠组 ,VR1样免疫反应产物 (L I)在脊髓背角主要分布于 I、II层 ;(2 )在经 BV处理老龄大鼠组 ,外周损伤后 4h脊髓背角 VR1-L I有轻微增加 ,但在 2周后 VR1-LI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水平 ,而且在 BV注射 2月后 ,即两种痛敏均消失时 ,VR1-L I表达水平下调仍非常明显。本结果表明脊髓背角的 VR1在空间分布上不随年龄改变而改变 ,但在周围化学组织损伤或炎症状态下 ,VR1-LI的表达水平可能与热敏感性的变化有动态相关性。由此我们提出除了外周位点 ,脊髓背角的
李会莉李昌林陈军
关键词:VR1老龄大鼠行为学形态学蜜蜂毒
老龄化对辣椒素受体1(TVRV1)在大鼠脊髓背角表达的影响
2004年
已有报道提出老龄化进程可能对伤害性行为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相关的机制仍不很明确。辣椒素受体 VR1(现命名为 TRPV1)已被证实为热伤害性感受器 ,老龄化进程中 TRPV1在痛传导路中的表达水平是否随年龄改变尚不清楚。本研究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三个年龄段 (青龄 :2~ 3月 ;中龄 :17~ 19月 ;老龄 2 4~ 2 6月 )大鼠脊髓背角的 TRPV1的表达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 :(1) TRPV1在正常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的分布密度及其分布面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 ;(2 )在外周致炎状态下 ,脊髓背角 TRPV1免疫反应产物密度在同年龄组内比较 ,青龄组减少 ,中龄和老龄组增加 ,而三年龄组内比较其分布面积时都明显增大 ,并且在非致炎组存在的组间差异消失。在青龄组大鼠 ,TRPV1免疫反应产物密度结果和分布面积结果并不一致 ,其原因未知。综上所述 ,本结果提示正常大鼠脊髓含 TRPV1的纤维终末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但是在致炎情况下 ,TRPV1支配面积减少的现象消失。这可能是由于外周炎症刺激重新募集了背根节神经元 ,而老龄大鼠这种能力更强。本实验还提示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化学物质有无变化 。
李昌林李会莉陈军
关键词:老龄化脊髓背角背根节神经元
鞘内吗啡对大鼠足底皮下蜜蜂毒诱致伤害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2005年
目的:在脊髓水平了解经典的镇痛剂吗啡对新型组织病理性痛模型—蜜蜂毒试验的多种痛行为学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10在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疼痛研究中心行为学实验室进行。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鞘内生理盐水对照组(n=7)和鞘内吗啡给药组(n=18),鞘内吗啡给药组根据吗啡剂量又分为0.33nmol组(n=7)、3.3nmol组(n=6)、33nmol组(n=5)。给大鼠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吗啡,观察对大鼠足底皮下注入蜜蜂毒诱致的持续性自发痛反应、热和机械性痛敏的抑制效果。结果:①鞘内预先注射三个剂量的吗啡对大鼠皮下给予每50μL0.2mg蜜蜂毒诱致的同侧后肢自发缩足反射次数产生了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容积均为10μL的0.33,3.3和33nmol吗啡给药组,1h内大鼠每5min的自发缩足反射次数分别是(29.48±2.84),(19.90±2.35)和(5.81±1.04)次,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犤每5min(43.28±3.28)次犦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抑制率分别为(32±7)%,(54±5)%和(86±2)%。②大鼠皮下注射蜜蜂毒还诱致原发性热和机械性痛敏和继发性热痛敏,表现为注射部位和对侧对称部位热刺激潜伏期缩短,注射部位机械刺激阈值下降。与对照组比较,鞘内吗啡能显著延长同侧和对侧的热刺激潜伏期缩短,减少机械刺激阈值下降(P<0.
孙焱芫陈军李震尚刚伟李开诚
关键词:吗啡疼痛测定
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放电确定性行为的年龄相关变化(英文)被引量:1
2004年
为阐明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放电的年龄相关的动力学变化,本研究采用非线性预报方法,对两组不同年龄大鼠(成年青龄鼠3-4月龄,老年鼠>22月龄)组织损伤诱发的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放电峰峰间期序列进行了确定性行为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皮下注入蜜蜂毒,在两组大鼠均诱发脊髓背角广动力域神经元长时程放电,而老龄大鼠的痛放电峰峰间期序列表现出更高的可确定性。本研究表明,单个神经元的痛放电动力学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伤害性神经元活动的年龄相关动力学变化可能是老年人群中多样化痛反应的内在机制之一。
郑继宏冯威菅忠陈军
关键词:老龄化脊髓背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