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ZD122)

作品数:395 被引量:346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春林张志忠江涛丛新强宁明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4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9篇文学
  • 6篇艺术
  • 5篇语言文字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64篇小说
  • 89篇文学
  • 71篇长篇
  • 67篇长篇小说
  • 42篇叙事
  • 41篇莫言小说
  • 28篇女性
  • 21篇文化
  • 20篇作家
  • 16篇艺术
  • 16篇国文
  • 15篇小说创作
  • 14篇代文
  • 14篇乡土
  • 14篇丰乳肥臀
  • 14篇《丰乳肥臀》
  • 13篇人性
  • 12篇文坛
  • 11篇自信
  • 9篇文化自信

机构

  • 92篇山西大学
  • 70篇首都师范大学
  • 36篇山东大学
  • 18篇沈阳师范大学
  • 9篇湖北警官学院
  • 9篇陕西师范大学
  • 8篇山东理工大学
  • 8篇武汉大学
  • 8篇江西财经大学
  • 8篇曲阜师范大学
  • 8篇山东师范大学
  • 6篇武汉轻工大学
  • 5篇绥化学院
  • 5篇太原学院
  • 4篇汕头大学
  • 4篇湖北文理学院
  • 4篇山东女子学院
  • 4篇山东大学(威...
  • 3篇广西大学
  • 3篇北京第二外国...

作者

  • 92篇王春林
  • 37篇张志忠
  • 10篇江涛
  • 9篇丛新强
  • 8篇张细珍
  • 8篇周文慧
  • 8篇宁明
  • 8篇李晓燕
  • 7篇季红真
  • 7篇樊星
  • 7篇张相宽
  • 6篇周显波
  • 4篇王西强
  • 4篇李杰俊
  • 4篇于红珍
  • 3篇张艳梅
  • 3篇张川平
  • 3篇陈晓燕
  • 2篇张瑞英
  • 2篇亚思明

传媒

  • 29篇山东女子学院...
  • 17篇文艺争鸣
  • 16篇东方论坛(青...
  • 16篇百家评论
  • 13篇当代作家评论
  • 13篇新文学评论
  • 12篇潍坊学院学报
  • 10篇南方文坛
  • 10篇中国现代文学...
  • 9篇当代文坛
  • 9篇中国图书评论
  • 9篇海南师范大学...
  • 8篇创作与评论
  • 7篇小说评论
  • 7篇文艺评论
  • 7篇中国政法大学...
  • 7篇扬子江(评论...
  • 7篇中国文学批评
  • 7篇中国语言文学...
  • 6篇广西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7篇2020
  • 29篇2019
  • 79篇2018
  • 50篇2017
  • 65篇2016
  • 72篇2015
  • 31篇2014
  • 1篇2013
3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纷繁世相呈现中的伦理追问——吴克敬中短篇小说论被引量:1
2017年
从文学地理学的概念来说,当下中国文坛事实上存在着几个特别突出的文学高地。除了具有鲜明文化中心意味的北京、上海之外,诸如山东、河南、山西、江苏、浙江、湖北等省区,都在这高地之列。何为文学高地?所谓文学高地,就意味着这一省区的文学创作较之于其他省区相对发达,
王春林
关键词:中短篇小说吴克敬文学地理学追问中国文坛
莫言对司马迁的承续与对话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莫言对司马迁和《史记》的承续与对话关系:莫言对司马迁对悲惨命运的屈辱接受与他对精神世界执着追求的矛盾人格的理解与回应;莫言对司马迁及《史记》的叛逆性、"好奇"心态和"童心盎然"的独特理解及其与莫言创作特征的关联性;莫言剧作《霸王别姬》和《我们的荆轲》对司马迁原作的增补与重述,并且进一步阐述了通过出奇制胜与奇正相生的辩证法、心灵冲突与人物的可成长性、对爱情真谛与人生意义的不懈追问、古典美与华贵语言等构成的莫言剧作的新古典主义美学特性。
张志忠
当下长篇小说写作的精神分析学维度
2018年
在一本带有经典意味的西方理论著作中,笔者曾经读到过这样的一段话:“情节——即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这一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现代主义小说中黯然失色。在狄更斯、托尔斯泰、冯塔纳甚至福楼拜的作品中,人物一直在做出各种行为。现代主义小说则并非如此。
王春林
关键词:小说写作精神分析学现代主义小说维度长篇理论著作
简评莫言海外研究之热点被引量:2
2014年
伴随着莫言作品在海外传播和接受的是海外研究者对其作品持续的关注和研究。这些研究在不同的时期关注的作品和研究的视角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作品中的艺术技巧、作品中的原乡、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指向以及对莫言创作的影响研究等方面。这些研究热点的出现和变化既与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时间和区域有关,也受到其创作风格、内容等作品自身因素的影响。对这一问题的探析对莫言未来的创作发展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宁明
关键词:艺术技巧原乡主题意义
物欲时代小说中艺术家精神语法的变迁及症候
2016年
从饥饿/欲望体验角度考察市场转型以来艺术家形象精神语法的变迁及症候,这是目前学界尚未深入涉及的话题。作为文学介入时代的符码,艺术家形象往往构筑自成一界的寓言时空体,其精神标本式的存在具有隐喻性与转义性,是物欲时代症候的表征,这可见于他们饥饿/欲望体验中精神语法的变迁及认同焦虑:从物欲初起时以"饥饿"为精神词根与立身修辞,遭遇"顽-废-痿"的精神抛物线,到新世纪转向"无用"之用式柔性反抗,继而试图"隐身"古典音乐以彰显商品隐性强权下精神的"灵晕"。当代作家对其症候的书写既释放自身的认同焦虑,也是俯身小说临水自照,借人物镜像进行精神内视,修正、建构自我,以实现替代式治疗及对现代化进程的反思式介入。
张细珍
关键词:物欲艺术家症候
心慕笔追:莫言对鲁迅短篇小说的模仿与继承被引量:2
2015年
在长期的创作历程中,莫言的若干短篇小说和鲁迅的短篇小说有着惊人的亲缘性,这种情况的出现,很明显地是因为莫言受到了鲁迅的影响和启发。莫言本身非常推崇鲁迅,认为“鲁迅说出了很多我们心里有,但不知该怎么说的话”。
赵雨佳
关键词:短篇小说模仿
书写时代的病象报告
2014年
一、《炸裂志》叙述格局:小说《炸裂志》在叙述分层结构上整体可分为两个层次。小说的主叙述层是志史文本(第二章至十八章),它讲述了炸裂的来龙去脉,其间又穿插交代父辈孔东德、朱庆方的世仇故事,野心家孔明亮及围绕在孔明亮周围的孔氏兄弟、朱颖等经历。在志史的外层是超叙述结构(第一章和第十九章),主要叙述了主叙述层志史的写作动机、成书经过、志史'写完'和'出版'后的反应与影响等。简言之,《炸裂志》由两个大的故事组成:一个是围绕志史'《炸裂志》'诞生前后的故事,一个是志史'《炸裂志》'自身叙述的故事。
周显波
关键词:故事病象动机小说
《生死疲劳》的罪感书写
2017年
莫言在《生死疲劳》中借助佛教的六道轮回表现了因果轮回与善恶报应这一民间性的罪感文化,同时刻画了一部分能正视自我罪恶的人物,他们通过以肉体疼痛消解精神重压的方式来忏悔和赎罪。此外,莫言还利用西门闹在五次畜生道的轮回中始终没有泯灭的人性和罪感意识来唤醒罪感严重缺失的冷漠旁观者的忏悔意识,而这些书写最终指向的是直面人类灵魂的悲悯情怀。
戴筱筱丛新强
关键词:《生死疲劳》罪感悲悯
“沿着鲁迅的发明再往前走一点”——莫言对鲁迅精神的继承与新变(下)被引量:1
2020年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给予赵甲自我申辩的权利,是莫言的重要创见,但是,在赵甲声嘶力竭地申诉时,他就面对着一位不言自威、冷酷无情的法官,在进行心灵拷问的法庭上,赵甲的声音显得多么微弱多么可笑。这就进入了莫言与鲁迅的关联性的最高层面,大悲悯与拷问灵魂。大悲悯,是讲在至高的意义上,世人皆如虫豸,忙忙碌碌奔波劳顿,却昏昏然茫茫然而不自知,世人皆有执念,时时处处要证明自己的行为和存在的合理性却总在逃避真相,可怜复可悲。
张志忠
关键词:鲁迅精神拷问灵魂悲悯
方明诗歌中的“四个四重奏”——诗集《生命是悲欢相连的铁轨》读后
2015年
台湾诗人方明的诗集《生命是悲欢相连的铁轨》予人以"四个四重奏"的深刻印象:巴黎街景掠影之震撼性的两极化鲜明对比;异域家乡的越战梦魇之伤惨记忆;崇拜屈原、李杜,流连古典诗歌的不二情怀;对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做出的别具情趣的诗性描写。其运思方式和意象建构深具艺术的独创性。
张志忠
关键词:古典情怀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