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HRM200805)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郁家成谢五三王胜唐为安陶寅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气候中心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农业
  • 2篇气候
  • 2篇气候特征
  • 1篇冬半年
  • 1篇冬季气温
  • 1篇汛期
  • 1篇汛期降水
  • 1篇越冬
  • 1篇越冬作物
  • 1篇灾害
  • 1篇蔬菜
  • 1篇年景
  • 1篇农产
  • 1篇农产品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农业减灾
  • 1篇农业气象
  • 1篇农业气象灾害
  • 1篇气候分析
  • 1篇气温

机构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4篇安徽省气象局
  • 4篇安徽省气候中...
  • 3篇安徽省民政厅

作者

  • 5篇郁家成
  • 4篇王胜
  • 4篇谢五三
  • 3篇黄小燕
  • 3篇郁阳
  • 3篇唐为安
  • 2篇王华
  • 2篇丁霞
  • 2篇何永晴
  • 2篇陶寅
  • 2篇吴长春
  • 1篇陆太平
  • 1篇董炳瑞
  • 1篇郭秀云
  • 1篇戴娟
  • 1篇程智
  • 1篇田红
  • 1篇石磊
  • 1篇王胜

传媒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暴雨灾害

年份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安徽沿淮地区作物避洪种植的气候分析与模式研究
2011年
为探索农业避洪减灾对策,对安徽沿淮地区水热季节变化、梅汛期强降水规律和非汛期热量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沿淮农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作物避洪种植的技术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沿淮作物避洪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模式。
郁家成黄小燕吴长春何永晴王胜郁阳王华
关键词:气候特征
1961—2009年淮河流域昼夜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19
2011年
利用淮河流域162个台站1961—2009年逐时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REOF分析、功率谱、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淮河流域昼夜降水基本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昼夜降水空间差异明显,总体呈北少南多分布,年夜雨量和夜雨日略多于昼雨量和昼雨日,且不同季节和不同强度等级降水昼夜差异显著;气候变化导致淮河流域昼夜降水量格局发生改变,年夜雨量大部地区有增多趋势,年昼雨量呈东部减少而西部增多的趋势。REOF分析表明,年昼夜降水量空间模态基本划分为流域东北部、中北部、西北部、东部、西部和南部等6个高载场区;流域年昼夜降水量均存在7~9a显著主周期振荡,此外年昼雨量还存在2a左右次周期变化。Mann-Kendall分析表明,年昼夜降水量均分别经历了一次减少和一次增多的突变,但未通过0.05的信度检验。
王胜谢五三唐为安陶寅丁霞
关键词:淮河流域
安徽沿淮地区农业避洪减灾对策研究——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加工
2011年
为了探索安徽沿淮低洼地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经济效益,在阐明安徽沿淮农业减灾与农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产品资源优势(包括粮油、畜禽、水产、棉麻、果蔬、林木、农业生物等),探讨了农产品加工模式(包括粮油、肉类蛋品、果蔬、服装、木制品和工艺品等)。研究结果可为安徽沿淮低洼地区农民或农业企业防洪减灾和农产品加工增值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模式。
何永晴郁家成
关键词:农业减灾农产品加工
新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以安徽省沿淮地区为例
【目的】为探索新的简便而实用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的计算公式,并以安徽省沿淮地区为例分析梅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在对本地区梅雨期降水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1个地面气象站1952-2004年的降水资料计算...
郁家成黄小燕郁阳郭秀云董炳瑞陆太平王华
文献传递
近50a安徽省冬半年寒潮气候特征及其对越冬作物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安徽省71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冬半年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以及M-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安徽省寒潮频次和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越冬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 a,安徽省寒潮发生频次山区多于平原、北部多于南部的特征明显;每年10月至翌年4月是寒潮活动期,以3月和11月发生频次最高;寒潮频次年际波动大,总体呈线性减少趋势,特别是2001年来频次明显减少。强寒潮以冬季居多,其频次占总数的20%,年代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安徽省寒潮天气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约占各类气象灾害的10%,仅次于暴雨洪涝和干旱;寒潮以对冬小麦和油菜冻害为主,其中春季寒潮强降温危害最为严重,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寒潮冻害风险加大。
王胜田红谢五三唐为安陶寅
关键词:寒潮越冬作物
基于灰色关联的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年景评估研究
利用安徽省1978-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以及主要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资料,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及农业气象综合灾损模型,开展农业气象灾害年景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
王胜丁霞谢五三唐为安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年景
文献传递
安徽省淮河流域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温室蔬菜影响的分析
2009年
为了探明安徽省淮河流域冬季气温变化及其对温室蔬菜生产的影响,采用SPSS和EXCEL软件,对安徽淮河流域霍山、蚌埠、亳州3站历年一月气温资料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一月份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呈现增高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流域冬季温室蔬菜高产、减灾和降耗提供理论依据。
吴长春郁家成
关键词:冬季气温温室蔬菜
新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以安徽省沿淮地区为例
2009年
【目的】探索新的简便而实用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的计算公式,并以安徽省沿淮地区为例分析梅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在对本地区梅雨期降水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1个地面气象站1952-2004年的降水资料计算梅雨强度指数,并依据多年的梅雨强度指数和洪涝资料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提出了新的简便而实用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并根据IPRI分析发现了安徽沿淮地区历年梅强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洪涝面积与梅强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结论】研究结果可用于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分析、评估和鉴定以及农业避洪。
郁家成黄小燕郁阳郭秀云董炳瑞陆太平王华
基于降水集中度方法的安徽省主汛期降水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安徽省1961-2009年6-8月降水资料,运用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分别讨论了主汛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对多雨年和少雨年的集中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一性。安徽省主汛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总体呈由南向北增大的空间分布;全省平均PCD值和PCP值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均较明显。PCD的EOF展开前三个特征向量累积方差贡献率达57%。第一特征向量表现为全省一致性,而第二特征向量表征为南北反相,第三特征向量表征为南北和中间反相。合成分析表明,多雨年的PCD值比少雨年大,而多雨年PCP值比少雨年小。总体来看,通过PCD和PCP提取最大降水重心及对应时段,为分析极端降水事件形成机制提供依据。
王胜石磊谢五三程智戴娟
关键词:降水集中度主汛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