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SU071301)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龙华李鹂黄衡宇刘祝祥黄黎华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学
  • 2篇獐牙菜
  • 2篇獐牙菜属
  • 1篇雄配子
  • 1篇雄配子体
  • 1篇芽胞
  • 1篇叶片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原核微生物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植株
  • 1篇珊瑚樱
  • 1篇少花桂
  • 1篇蛇足石杉
  • 1篇生态适应

机构

  • 7篇吉首大学
  • 3篇云南中医学院

作者

  • 4篇龙华
  • 4篇李鹂
  • 3篇黄衡宇
  • 2篇刘祝祥
  • 1篇刘荷
  • 1篇钟小娟
  • 1篇贺建武
  • 1篇李洪军
  • 1篇田启建
  • 1篇陈义光
  • 1篇刘志雄
  • 1篇李菁
  • 1篇田金艳
  • 1篇张爱丽
  • 1篇高洁
  • 1篇黄黎华

传媒

  • 2篇中药材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草药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七叶一枝花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分析七叶一枝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并检测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超临界CO2提取的七叶一枝花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并采用滤纸片法检测该挥发油对5种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七叶一枝花挥发油中鉴定了75个化合物,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8.46%,其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异丁基-3-戊烯基酯、9,12-十八碳-二烯酸、八氢-4α-甲基-7-异丙基-2-(1H)-萘酮、甘油、油酸甲酯、1,2-邻苯二甲酸-丁基-2-异丁基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2-十四烷基-甘氨酰胺、(9,12)-十八碳二烯烷氧基乙醇、棕榈酸-2-羟基-1-(羟甲基)乙酯、10-甲基月桂酸甲酯、甘油醚和3,3-二乙氧基-1-丙醇;七叶一枝花挥发油对藤黄微球菌、产气杆菌、枯草芽孢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抑制作用较差。结论:该实验结果为七叶一枝花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刘志雄刘祝祥田启建
关键词:七叶一枝花挥发油超临界CO2提取GC-MS分析抑菌活性
青叶胆开花动态及有性生殖特征的解剖学研究
2016年
对中国云南区域性特色药用植物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单花开放、雌雄配子体形成、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青叶胆繁殖生长始于每年8月底9月初,蕾期较长,一般为35d左右;花期较短,2~3d即完成开花;果实期最长,为40~45d。(2)青叶胆具有一系列机制来保证其异花授粉,如:花药为丁字着药;雌雄异熟,雄蕊比雌蕊早熟23h左右,在性成熟时间上二者仅有1~2h的重叠期;此外,发现一种新的避免自花授粉机制,即雄蕊与雌蕊在空间上位置的变化,花药正面由最先与雌蕊紧贴,倒转180°后,变成背面面对雌蕊,同时花丝发生30°的偏移,导致花药位置最后发生了210°的变化。(3)解剖学观察显示:青叶胆花药4室,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分化完全的花药壁由5层细胞组成;绒毡层单层,2型起源,为腺质绒毡层,药室内的"类胎座"或"横格"是早期该层细胞有丝分裂凸入药室中央并原位退化形成的;中层2层;药室内壁退化;表皮宿存,纤维状加厚。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主要为四面体形;成熟花粉为2-细胞或3-细胞类型。子房上位,2心皮,1室;侧膜胎座,薄珠心,单珠被;倒生胚珠;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直线形排列,合点端的大孢子具功能,雌配子体发育为蓼型。3个反足细胞宿存,每个细胞均多核和异常膨大,反足吸器明显,并在胚乳之外形成染色较深的类似"外胚乳"的结构。珠孔受精,属有丝分裂前类型。胚乳发育为核型;胚胎发育为茄型。果实成熟时,种子发育至早心形胚阶段,具发达的胚柄。发达的反足细胞和胚柄结构对青叶胆种子的后熟具有重要的生殖适应与进化意义。
李鹂龙华张爱丽黄衡宇
关键词:青叶胆开花胚胎学獐牙菜属生态适应
少花桂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2017年
利用传统石蜡切片技术对少花桂(Cinnamomum paueiflorurn)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药含4个小孢子囊,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属单型起源,细胞多具双核,于减数分裂时发生解体并流入花药腔内,至雄配子体早期,绒毡层细胞被发育的花粉吸收殆尽,属变形绒毡层.发育过程中药层内壁在内径向、切向壁上均发生U型或V型加厚,表皮细胞减缩退化,花粉母细胞经连续的胞质分裂后多形成左右对称形四分体,成熟花粉粒多为2-细胞花粉粒.
龙华
关键词:少花桂小孢子雄配子体
珊瑚樱丛芽高效诱导体系及植株再生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以珊瑚樱Solanum pseudo-capsicum种子为实验材料,建立珊瑚樱高效、稳定的丛芽诱导体系,优化组织培养条件,筛选出适宜的植株再生途径。方法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于空白MS、OM和WPM培养基中,培养45 d后获得无菌苗;在此基础上,选取茎尖、带芽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丛芽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适宜珊瑚樱生长的基本培养基为WPM;3种外植体中叶片是最适宜诱导愈伤组织的材料,在WPM+6-BA 0.5 mg/L+NAA 0.01 mg/L中可在7d内诱导出分化能力极强的愈伤组织,得愈率为100%,10d内即分化为大量绿色丛芽,愈伤组织丛芽分化率亦达100%;带芽茎段在上述培养基中亦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得愈率为81.7%,20 d后开始分化出丛芽;而茎尖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但无再分化能力。适宜丛芽增殖培养基为WPM+6-BA 0.5 mg/L+NAA0.5 mg/L+KT 1.0 mg/L,30d增殖系数6.0以上。无菌苗生根则在1/2WPM+NAA0.01 mg/L中进行,30 d后可获得生长健壮的再生植株,生根率100%。生根苗移栽至排水良好的沙土中,保温保湿培养25 d后,成活率90%以上。结论为保持珊瑚樱优良品种特性、种苗繁殖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其优良品种的培育和遗传转化研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李鹂龙华高洁田金艳黄衡宇
关键词:珊瑚樱叶片愈伤组织正交试验
海洋沉积物原核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随着人类探索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海洋已不是神秘、变化莫测及人类难以驾驭的象征。由美国斯隆基金会(Sloan Foundation)发起的首次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Census of Marine Life, CoML)表明,海洋环境中还有大量新的物种[1],该计划把世界海洋归纳为人类活动的边缘、隐藏的边界、中央水域、活跃的地质带、冰冷的海洋和微生物这六大领域,其中微生物作为调查难度最大的领域[2],同时也是充满大量新物种和稀有物种的领域。海洋沉积物拥有非常复杂的类型,是海洋微生物重要的栖息场所。海洋沉积物是指通过海流搬运、波浪和重力等动力搬运过程而沉积、覆盖、堆积在海底的泥、沙等无机物质和生物残骸等有机物的统称[3]。丰富的海洋环境孕育着不同种类的海洋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既包括受海洋潮汐、波浪和海流等海洋过程形成的滨海海岸带沉积,也包括由海洋生物成分(钙质及硅质)及非生物成分(陆源、自生、海底火山、宇宙尘埃等)[4]。事实上海洋沉积物的多样性在决定海洋环境物种数量和影响深海物种多样性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作者统计近10年(2000年-2010年)来,微生物科学家从海洋沉积物(marine sediments)中鉴定并在《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Appl Environ Microbiol》、《Syst Appl Microbiol》、《FEMS Microbiol Lett》、《J Microbiol》、《J Mi-crobiol Biotechnol》等国际微生物权威杂志上有效发表约的160余种原核微生物。物种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度量单位,这些海洋沉积物中微生物新物种的不断发现,是对海洋微生物资源多样性的有力扩充。
贺建武刘祝祥刘荷李洪军钟小娟陈义光
关键词:微生物多样性海洋沉积物原核微生物MARINE海洋环境
川东獐牙菜(龙胆科)的胚胎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i)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并根据现有资料,对獐牙菜属的几种植物进行了比较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川东獐牙菜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异型起源,为腺质绒毡层,发育后期药室内观察到的绒毡层核是早期该层细胞有丝分裂凸入药室并原位退化形成的,中层细胞3层,药室内壁退化,花药壁表皮宿存,细胞柱状伸长,纤维状加厚;小孢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主要为四面体形和左右对称型,少数为"T"形和十字交叉形,成熟花粉为2-细胞类型;子房2心皮、1室,侧膜胎座;薄珠心,单珠被,倒弯生胚珠,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直线形排列,合点端的大孢子具功能,雄配子体发育为蓼型;2个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1次生核,合点端3个反足细胞宿存,每个细胞均多核和异常膨大,形成明显的反足吸器,并在胚乳之外形成染色较深的类似"外胚乳"结构;珠孔受精,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类型;胚乳发育为核型,胚胎发育为茄型;果实成熟时,种子发育至心形胚阶段;反足细胞在龙胆科一些短命植物中的宿存与分裂具有重要的生殖适应与进化意义。
李鹂黄衡宇
关键词:川东獐牙菜胚胎学獐牙菜属
蛇足石杉扦插及芽胞繁殖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针对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ex Murray)Trev.野生资源急剧减少,野生种群遭到毁灭性采挖而面临枯竭的现状,利用蛇足石杉带茎尖插条和芽胞进行野外半人工辅助繁殖,以期建立一套稳定、有效的人工繁殖体系。方法:以湘西古丈高望界林场岩陀寨为实验地,采用2年生以上顶技为试材,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插条长度、NAA浓度和插条在NAA溶液中的浸泡时间对扦插生根的影响;通过2年时间的野外定点观测,对蛇足石杉芽胞发生、散落和生长动态进行跟踪研究,并对置于不同土壤层的芽胞萌发进行研究。结果:在原生境中,长6 cm的插条在NAA质量浓度20 mg/L中浸泡5 min的处理为最佳,60 d后即有白色不定根产生,90 d后成活率达90%,210 d后插条有明显生长量;蛇足石杉芽胞大多形成于每年7~9月,次年3~4月成熟后从母株上脱落,遇到适合条件随即萌发生长为幼苗,6个月即可成独立植株;萌发实验表明,光照和湿度是影响芽胞萌发的主要因素。结论:在自然生境中,建立蛇足石杉扦插繁殖体系切实可行;利用芽胞进行人工繁殖可建立稳定有效的幼苗再生体系。该研究对缓解蛇足石杉资源匮乏有重大意义。
龙华李菁李鹂黄黎华
关键词:蛇足石杉扦插芽胞繁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