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YY084)

作品数:15 被引量:113H指数:7
相关作者:马清华汪欣欣杨飞李为政李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扬州大学南昌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异化
  • 2篇语言
  • 2篇知识
  • 2篇知识分化
  • 2篇理据
  • 2篇分化
  • 2篇常规性
  • 2篇常识
  • 1篇定型性
  • 1篇定中结构
  • 1篇东北方言
  • 1篇动宾
  • 1篇动宾结构
  • 1篇动态系统
  • 1篇对联
  • 1篇心理
  • 1篇形义
  • 1篇形义关系
  • 1篇音义
  • 1篇音义关系

机构

  • 12篇南京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南昌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马清华
  • 3篇汪欣欣
  • 1篇李淳
  • 1篇杨飞
  • 1篇李为政

传媒

  • 4篇当代修辞学
  • 1篇学术交流
  • 1篇语文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外国语
  • 1篇语言科学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语言表达的空间视角被引量:2
2016年
空间是人类最原初的感知对象,视角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空间视角体现为空间场景中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诸多具体关系,通过影响人们对空间场景的心理识解来改变语言的编码形式。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空间视角可以分解为观察点位置、观察距离、观察范围、视角运动性等基本范畴,各范畴间相互作用,又形成了观察方式和观察方向等复合范畴。视角各范畴不仅对人类语言产生了普遍影响,还与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的特殊用法,水平维度方位判定歧义等具体语言现象有着紧密联系。
李淳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论语言的共变原理被引量:9
2018年
本文正面给出并分析了语言共变机制的实质内涵,通过对一些共变现象的深度剖析,从理论上揭示了语言共变的本质、运作规律及基本原理,如共变的类型、层次性、序列化、规则化、耗散性、共变特征间的因果联系及缠绕渗透关系等,深化了对语言复杂系统的认识。
马清华杨飞
东北方言极性问系统的简单化趋势被引量:5
2016年
以正反问句为出发点,以极性问系统整体为视角,对东北方言极性问系统内部各疑问手段的实际使用倾向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东北方言在极性问系统的内部使用上有简单化趋势。
汪欣欣
关键词:东北方言
论从甲骨文到今文尚书的动宾结构模式化及其发展被引量:8
2017年
甲骨文动宾结构有动宾和宾动两式,宾语后置是其基本语序倾向。卜辞宾语不同的前置方式起于不同的动因,有标记前置主要归因于强调需要,无标记前置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原始语言较低的句法模式化水平。甲骨文宾语中占最大规模的不是客体宾语,而是附加体宾语,这是该时期宾语的典型特征,但西周汉语里客体已取代附加体在宾语中的典型地位。不过,西周汉语和尚书语言双宾语结构的语序仍有模式化水平较低的遗迹。
马清华李为政
关键词:甲骨文西周金文动宾结构
拟声词在语言发生学上的意义——从动态系统原理下的音义关系看被引量:18
2013年
拟声词是语言向知识表达迈出的第一步,是类语言向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过渡(即语言化)的重要标志。其拟声特征顺应从言外到言内的适应性变化而渐趋损耗。作为原始词类,典型的拟声词必然多方受制于语言系统的约束,却又带着深层次的超系统性。由拟声词直接或间接发展来的众多非拟声词构成了语言词汇的主体,后者程度不等、方式不同地携带着某种拟声要素,其中所有模拟人类发声和一部分模拟外界发声的拟声要素具有语言普遍性。拟声要素的等效选择性、多能性、变异性等多股力量的不断搅拌,使整个词汇理据系统归于混沌。拟声结构模式是其他非拟声结构模式的仿制对象或结构模因。本文论证表明拟声词是如何助成系统化的语言,又如何受制于常识和既有语言基础的双重作用的。
马清华
关键词:拟声词动态系统模因
知识如何在分化中造就语言(上)被引量:7
2011年
解释目标下的消极修辞研究可为当代修辞学研究打开新的视窗。本文在消极修辞领域内,研究知识如何在分化中造就语言。结论认为:知识的传播是在自我分解中完成的,其中一种知识成为传递另一种知识的支撑。具体地说,偶然知识是主要表达对象,常识则是传递偶然知识的基础。在知识的分化与相互作用中出现了异化的结果———语言,从语言的基本面来看,它被常识塑造成了知识表达的专职中介者,以至于知识不得不借助它才能实现自我分解。常识信息不仅同型穿透于词义、理据、词义关系等词汇的各个侧面,还在语言和言语间穿透往返,形成一个缠绕的结构。
马清华
关键词:常识理据常规性知识分化异化
何谓语言的复杂性被引量:16
2016年
本文基于复杂系统原理和国内外语言学界在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语言复杂性的内涵,认为语言复杂巨系统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本质特征,即非线性和高组织深度,前者主要表现为非均衡性、涌现性、交互性,后者主要表现为多层次、多维度、多阶段和高基数等。一般来说,复杂度越高,信息的最小描述长度越长,资源/成本消耗也越大。在语言复杂性跟简单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中,语言复杂性是绝对的,简单性是相对的,复杂性始终占绝对主导,简单性始终是制衡、控制、调节复杂性的杠杆,两者不断展开非线性的适应性交互,导致语言范式系统(如语法范式和修辞范式)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结论为语言复杂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清华汪欣欣
关键词:非线性简单性
适应原理下句法系统的自繁殖——以SVO型孤立语的定中结构为例被引量:12
2014年
文章以SVO型孤立语的定中结构为例,证明了句法说明结构存在一系列自源性、传递性的适应机制和自繁殖活动,从而揭示了句法规则之间的内在有机关系,为将他源性变异因素从中剥离出来提供了基础,给出了分析所需的必要范畴和初步方法。
马清华
关键词:定中结构
汉语情态协同关系及其复杂性被引量:6
2018年
情态系统是语言的四大标记系统之一,它服务于陈述类成分。情态协同关系是两种以上情态范畴或情态标记的合作关系,它以多种形式表现于标记成分或标记结构中。情态协同成分有融合标记、兼职标记、跨类标记三种,所有的情态协同关系都是语言系统复杂性的集中体现。这种复杂性又分正则复杂性(含常规复杂性、偏常复杂性)和变则复杂性,变异复杂性也见于统辖关系。如一级情态存在较为固定的单向统辖序列,但情态量(含频度、程度、范围)、情貌(含时间貌、处所貌、心理貌、关系貌、效果貌、社会貌、样态貌、幅度貌、言语貌)的位序稳定性差,可在一定范围内游动,形成一个变异区间。这些超约束范畴在一级情态统辖序列的参考位置上其实都有一个分布的基点,它在变异区间的其他分布都是变异点。
马清华
关键词:情态系统
论叹词形义关系的原始性被引量:38
2011年
文章研究发现,叹词形义关系存在着迥异于其他所有词类的原始特征(如生物性、类语言性等)和规则化水平较低的独特运作原理(如生理理据、词形的职能分化、音素的广谱替换)。由叹词分化出的生理要素、物理要素、辨义要素存在渗透、转化、演化、复合等一系列简单的系统活动。叹词在发生学上,为语言系统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其形义关系的原始性不仅从叹词自身缘起上得到证明,而且从继起效应上也得到了回溯证明。
马清华
关键词:叹词形义关系职能分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