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052005)

作品数:8 被引量:75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军江定国张宁王春荣杨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怀柔区水务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反应器
  • 5篇生物反应
  • 5篇生物反应器
  • 5篇污水
  • 3篇生活污水
  • 3篇污泥
  • 3篇污泥减量
  • 3篇膜生物
  • 3篇膜生物反应器
  • 2篇生物滤池
  • 2篇水处理
  • 2篇曝气
  • 2篇曝气生物滤池
  • 2篇耦合生物反应...
  • 2篇污染
  • 2篇污水处理
  • 2篇滤池
  • 2篇膜污染
  • 2篇处理生活污水
  • 1篇低碳

机构

  • 8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北京市市政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工程咨...
  • 1篇北京市怀柔区...

作者

  • 8篇李军
  • 3篇江定国
  • 3篇张宁
  • 2篇李艺
  • 2篇宋玮华
  • 2篇杨晓东
  • 2篇王春荣
  • 2篇周婷
  • 2篇张刚
  • 2篇张韵
  • 1篇刘伟岩
  • 1篇彭锋
  • 1篇杨海燕
  • 1篇马文瑾
  • 1篇王秋颖
  • 1篇李佟
  • 1篇王宝贞
  • 1篇杨晓冬
  • 1篇陈刚
  • 1篇张国柱

传媒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现代化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两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净化效能被引量:3
2006年
采用两段曝气生物滤池进行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A段反应器进水负荷分别控制在9.17、15.59和22.01m^3/(m^2·d),气水体积比为6:1;B段反应器气水体积比控制在2:1,温度在18~20℃.经过近3个月的试验运行,结果表明:在稳态运行条件下,该系统出水稳定优质psCOD〈30mg/L,pNH3-N〈4.0mg/L,pSS〈10mg/L。无色无味透明),做进一步的消毒处理后可作生活杂用水.而在负荷变化及实施反冲洗等非稳态条件下。系统出水的sCOD、氨氮、TN和TP出水质量浓度仍保持较低值.试验表明。要维持两段BAF系统持续稳定运行.预处理、适当的反冲洗强度和良好的启动条件是必要的.
王春荣李军王宝贞张国柱
关键词:稳态运行去除率
厌氧/好氧耦合反应器的除污效能及污泥减量效果被引量:4
2006年
基于流离和多相生物反应原理开发了厌氧/好氧耦合生物反应器,并考察了该反应器的除污效能及污泥减量效果。研究表明,当耦合生物反应器的进水COD负荷从0.64 kgCOD/(m3.d)上升到1.58 kgCOD/(m3.d)时,对COD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即其能承受较大的COD负荷;该反应器具有较好的脱氮性能,在常温、HRT为8 h的条件下,对总氮的去除率>55%;它的污泥平均产率为0.028 5 kgMLSS/kgCOD,与现有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其污泥减量效果显著。
李军周婷张宁张杰李艺张韵
关键词:除污效能污泥减量
炭载体MBR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效能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为使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取得高质量出水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延缓膜污染,从而延长膜的工作周期和使用寿命,向生物反应器中一次性投加了1500 mg/L的粉末活性炭(PAC),同时该膜生物反应器采用恒温(30℃)、恒定膜通量(7 L/(m^2·h))和间歇抽吸(开10min,停3min)的方式连续运行120 d.结果表明,PAC的加入使活性污泥中的一部分微生物以PAC作为载体形成生物膜,从而在膜生物反应器中形成了以生物膜和活性污泥2种形式构成的新的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处理效果.由于PAC的加入,改善了膜表面滤饼层的水力特性,从而减小了膜过滤阻力,有效延缓了膜污染.
李军江定国宋玮华杨晓东张刚李佟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膜污染
延缓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措施探讨被引量:12
2007年
膜生物反应器是膜分离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具有很多优点,但膜污染限制了该工艺的广泛应用。介绍了膜污染的定义,系统论述了膜污染的研究进展,着重从改良膜的性质、改善污泥混合液的特性和优化膜分离操作条件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有效延缓膜污染的技术措施。
李军张刚江定国陈刚彭锋
关键词: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
多孔载体污泥减量工艺与机理
2008年
基于流离和多相生物反应原理开发了耦合生物反应器,考察了该反应器的脱氮效果和污泥减量效果,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动态循环封闭反应器,考察多孔载体内污泥的厌氧分解情况.研究表明,耦合生物反应器在进水COD负荷为0.80~1.20 kg/(m^3·d)、ρ(NH_4^+-N)=70~90mg/L、ρ(TN)=75~110mg/L、T_(HR)=8 h、25℃时,采用低氧—厌氧—好氧工况较全程好氧工况具有更高的TN去除率和更低的污泥产率;在动态循环封闭反应器的液相中,ρ(TN)、ρ(TP)、ρ(TC)均有所增加,并且有CH_4气体产生,表明被多孔载体截留的污泥在其内部厌氧环境下发生了厌氧分解,从而达到污泥量少甚至不产污泥的效果.
李军周婷张宁
关键词:耦合生物反应器多孔载体污泥减量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被引量:20
2006年
采用以粉末活性炭(PAC)作为填料的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小区生活污水.该反应器在不人为排泥,不对膜进行任何处理(不空曝、不清洗)的情况下,连续运行100d.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优良(COD<25mg/L,NH4+-N<0.6mg/L,无色无味,无SS,没有检测出大肠杆菌).PAC不仅改善了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污泥混合液的沉淀性能与可过滤性,同时也改善了膜表面滤饼层的水力特性,从而达到了减小膜过滤阻力,延缓膜污染的目的,而且还降低了运行成本.
李军江定国刘红何建平孟光辉杨晓东宋玮华
关键词: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粉末活性炭污水处理
耦合生物反应器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基于流离、多相生物反应原理开发了耦合生物反应器,探讨了耦合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污泥减量特性。研究表明,耦合生物反应器进水COD负荷从0.49 kg/(m3.d)上升到1.93 kg/(m3.d)时,均可使COD去除率达85%以上。实验中通过调节各种工艺,确定在微量曝气+缺氧+好氧工况中可以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在该工况下的水力停留时间(HTR)为8 h时,缺氧区体积比为43%,总氮去除率86.7%,出水总氮<15 mg/L。耦合生物反应器污泥减量效果好,反应器每千克COD的污泥平均产率为0.068 kg。
李军张宁杨海燕李艺张韵王秋颖
关键词:耦合生物反应器污泥减量流离
曝气生物滤池应用和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被引量:27
2008年
曝气生物滤池(BAF)由于处理能力强、抗冲击负荷和生物降解过程独特而受到青睐。分析了BAF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诸如技术原理、运行原则、适用填料、反冲洗工艺等,还特别综述了有关BAF生物相特征及其动力学模型方面的研究现状。
李军刘伟岩杨晓冬马文瑾王春荣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填料反冲洗动力学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