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555)

作品数:23 被引量:99H指数:6
相关作者:林小涛许忠能李红敬姚达章孙军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浙江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州市农业科技招标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食蚊鱼
  • 7篇摄食
  • 6篇唐鱼
  • 5篇鱼类
  • 4篇多样性
  • 4篇群落
  • 4篇仔鱼
  • 3篇游泳
  • 3篇鱼类群落
  • 3篇山地森林
  • 3篇临界游泳速度
  • 3篇类群
  • 3篇耳石
  • 3篇叉尾斗鱼
  • 2篇大瑶山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标记
  • 2篇游泳速度
  • 2篇幼鱼
  • 2篇鱼类资源

机构

  • 21篇暨南大学
  • 6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作者

  • 20篇林小涛
  • 8篇许忠能
  • 7篇李红敬
  • 6篇姚达章
  • 5篇孙军
  • 5篇陈国柱
  • 5篇赵天
  • 4篇徐采
  • 4篇刘明中
  • 3篇李江涛
  • 3篇周晨辉
  • 3篇曾鹏
  • 2篇张娜
  • 2篇刘宇航
  • 2篇曾祥玲
  • 1篇储张杰
  • 1篇夏新建
  • 1篇刘毅
  • 1篇崔友勇
  • 1篇赵宏霞

传媒

  • 4篇生态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叉尾斗鱼仔鱼饵料选择与摄食强度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叉尾斗鱼仔鱼对不同类别饵料的选择及其摄食强度。结果表明,2—3日龄刚开口摄食的仔鱼对桡足类无节幼体有明显正选择,对轮虫表现为明显的负选择,而对枝角类和桡足类则完全不摄食。4—6日龄仔鱼主要以桡足类无节幼体为食物,7—11日龄的仔鱼主要以枝角类为食物,而12—25日龄仔鱼则主要摄食桡足类。仔鱼口宽或全长与摄食饵料个体大小呈线性或曲线正相关。2日龄仔鱼开口摄食发生率达47%,而3日龄以上则保持100%;2日龄仔鱼平均摄食量仅为0.0017 mg,而25日龄仔鱼平均摄食量已达0.3795 mg。最高饱食率出现在25日龄,达到60%,而消化道饱满系数以5日龄最大,达13.13%。但之后消化道饱满系数逐步下降,11—25日龄仔鱼消化道饱满系数在1.46%—2.79%之间波动。
蒲根毅刘宇航林小涛
关键词:叉尾斗鱼仔鱼饵料选择摄食强度
溪流唐鱼种群时空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被引量:2
2016年
为探讨溪流濒危鱼类——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种群的时空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首次采用分段围隔、全员捕捞、活体计数后全部放回的调查方法,对广东从化地区森林溪流塘肚溪的唐鱼种群做了周年调查,同时测定了浮游生物、水温及水流量等环境指标。结果显示,塘肚溪唐鱼种群数量以7月(3 694尾)和10月(3 829尾)最多,2月(166尾)最少。种群年龄组成在3—11月以仔、稚鱼数量居多,1—2月仔、稚鱼则绝迹。唐鱼种群数量空间分布特征为上段、下段大于中段,水坑、缓流区大于急流区。仔、稚鱼和幼鱼主要栖息在水坑和缓流区,成鱼则在各区域均有分布。塘肚溪水温1月最低(13.4℃),8月最高(26.4℃);水流量变化特征为春、夏季高,冬季低。浮游生物数量时空变化明显,8月密度达到最大值(浮游植物132.6×10~3ind·L^(-1),浮游动物148 ind·L^(-1)),最低值出现在1月(浮游植物6.81×10~3ind·L^(-1),浮游动物37 ind·L^(-1));空间变化表现为水坑和缓流区密度大于急流区。唐鱼种群数量与水温、水流量的时间变化及浮游生物密度时空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唐鱼种群的时空格局变化明显,并受到水温、水流和作为饵料的浮游生物的影响;水温和水流量影响唐鱼数量的时间变化,流速则影响唐鱼的空间分布,而浮游生物与唐鱼种群的时空变化均有密切的关系。
周晨辉王正鲲林小涛许忠能李江涛杨亚运曾鹏
关键词:唐鱼浮游生物水温水流量流速
海南山地森林溪流鱼类群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对海南岛自然保护区的鱼类组成和生境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39种,隶属5目15科34属。鱼类群落中以山区溪流性小型鱼类为主。鲤科鱼类是其中最大的类群,构成鱼类区系成分的主体。万泉河水系有27种,多于昌化江水系的25种和南渡江水系的21种,植物食性占12.82%,动物食性占23.08%,杂食性占43.59%,碎屑食性占20.51%,并分析了资源衰退的原因。
崔友勇李红敬储张杰
关键词:鱼类群落多样性
切鳍标记对唐鱼游泳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本研究通过测定完全切除背鳍、臀鳍、尾鳍或双侧胸鳍后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临界游泳速度来评价切鳍标记对游泳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速度增量(ΔU)为36 mm/s,持续时间(Δt)分别为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的条件下,唐鱼临界游泳速度会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鳍组织完整的唐鱼[体长(24±1)mm],在不同持续时间(Δt)条件下,其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acrit)为(251.98±11.04)^(333.78±12.44)mm/s;同等条件下,切除唐鱼的背鳍或臀鳍均不会对其绝对临界游泳速度造成显著影响(P>0.05),但切除尾鳍或胸鳍后其临界游泳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切除尾鳍后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平均下降47.20%,切除胸鳍后平均下降22.98%,后二者间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研究表明,背鳍切除可作为野外唐鱼短期标记-重捕的手段之一。
刘明中林小涛许忠能徐采姚达章
关键词:唐鱼临界游泳速度迁移
不同光照条件下叉尾斗鱼仔鱼摄食节律被引量:21
2010年
在自然光照、持续光照和持续黑暗3种光照条件下,研究了孵化后第5、8和12日龄的叉尾斗鱼仔鱼的摄食节律。结果表明:自然光照下,3个日龄的叉尾斗鱼仔鱼在午后12:00—16:00表现出明显的摄食高峰,而持续光照组与持续黑暗组未表现出明显的摄食峰谷。持续光照下,叉尾斗鱼仔鱼的昼夜摄食活动均很活跃,全日各时段平均摄食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夜晚20:00—翌日4:00各时段平均摄食量极显著高于同一时段自然光照组。而在持续黑暗下,与自然光照相比全日各时段平均摄食量明显减少,尤其是白天8:00—16:00各时段的平均摄食量极显著降低。叉尾斗鱼仔鱼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其摄食节律与光照条件密切相关。
刘宇航陈国柱林小涛
关键词:叉尾斗鱼摄食量光照条件摄食节律仔鱼期
大鳍刺鰟鮍消化系统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对大鳍刺鰟鮍的消化系统进行解剖观察,发现消化道可以分为口、口咽腔、食道、肠和肛门等5个功能区.口腔内有咽及鳃耙,鳃耙形成了对食物颗粒的屏障,面向食管保护鳃丝.短的食管起源于咽腔,终止于肠.肠发达,分前肠、中肠和后肠,肠终止于肛门.消化腺有肝和胰,胰弥散在肝中,与肝合称肝胰脏.
李红敬张娜付香斌李小静林小涛
关键词:消化管消化腺形态学
广州地区人工湖食蚊鱼的种群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为调查广州地区人工湖泊食蚊鱼的分布以及探究不同生境要素下食蚊鱼的生长繁殖特点和种群特征,于2012年5月-7月份对广州地区6区19个人工湖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所考察的人工湖均有食蚊鱼的分布。利用捕捞量比较其中4个人工湖食蚊鱼种群数量,结果显示水体相对富营养化的月湖食蚊鱼数量比其余3个人工湖高出39.5-43.1倍。比较4个人工湖食蚊鱼的形态、摄食、相对怀卵量以及种群结构等指标,结果显示月湖食蚊鱼肥满指数显著低于其余3个人工湖,而肝体指数和消化道饱满指数却显著高于其余3个人工湖。同时,月湖雌鱼的相对怀卵量也显著高于其余3个人工湖,其种群中幼鱼所占比例最大,成鱼中雄鱼所占比例大于雌鱼。反映了水体饵料生物丰富条件下,更有利于食蚊鱼的摄食和繁殖,种群结构低龄化,呈快速增长型。
卢哲林小涛陈菁晶梁彦勤陈培波
关键词:食蚊鱼种群特征
江西鳈年轮、摄食及长重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对浉河流域采集到的江西鳈的观察,发现江西鳈鳞片前区轮纹比侧区密,侧区的年轮较为清晰,后区由于被放射沟所截而不易分辨.其主要食物中硅藻类占65.7%、水生昆虫占48.6%;充塞度在2~3级所占比例为60%.用于表示长重关系的a值为0.043,b值为2.665.结果表明:江西鳈属于杂食性,具有切割型年轮,属等速生长鱼类.
李红敬张娜郭义敏储张杰
关键词:食性
海南山地森林溪流鱼类群落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2008年7月~2009年9月对海南岛自然保护区的鱼类组成与生境调查,结果表明,鱼类群落中以山区溪流性小型鱼类为主;鲤科鱼类是其中最大的类群,构成鱼类区系成分的主体;万泉河水系有27种,多于昌化江水系的25种和南渡江水系的21种,植物食性占12.82%,动物食性占23.08%,杂食性占43.59%,碎屑食性占20.51%。生境丧失和过度捕捞是造成鱼类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李红敬赵红霞林小涛
关键词:鱼类群落多样性
摄食水平对不同性别食蚊鱼仔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在实验室27℃水温下,研究了少食、中食和饱食三个摄食水平对0至25日龄雌雄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的生长发育特征和饵料利用效率的影响。26d饲养实验结束后,对试验鱼摄食和生长指标、臀鳍分化、性成熟及饵料转换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到臀鳍开始分化时,饱食组雄鱼的累计摄食总能量和生长速度开始小于雌鱼,且随日龄的增加差异加大;随摄食水平的增加,0日龄仔鱼到臀鳍分化和性成熟的时间缩短。至实验结束,各摄食组的雄鱼均形成发育完善的生殖足,性腺都达到成熟状态;而雌鱼性成熟迟于雄鱼,且其性成熟更易受到摄食水平的影响,饱食组只有约50%的个体达到性成熟,少食组的卵母细胞则均处在小生长期。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雌雄鱼的体长、体重和干物质特定生长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干物质饵料转化效率则呈明显下降趋势;实验结束时,雌鱼的生长指标和干物质饵料转化率均大于雄鱼。以上结果表明,伴随臀鳍的分化,食蚊鱼在摄食、生长、发育、性成熟和应对食物丰度变化上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
曾祥玲林小涛刘毅
关键词:食蚊鱼摄食水平生长发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