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616)

作品数:20 被引量:213H指数:10
相关作者:莫雷王瑞明冷英伍丽梅李利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文本
  • 10篇文本阅读
  • 3篇知觉
  • 3篇知觉符号理论
  • 2篇对语
  • 2篇语义
  • 2篇语义相关
  • 2篇双语
  • 2篇情境
  • 2篇情境模型
  • 2篇即时性
  • 2篇词汇
  • 1篇动词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表征
  • 1篇信息表
  • 1篇信息表征
  • 1篇信息加工
  • 1篇言语产生
  • 1篇言语理解

机构

  • 20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星海音乐学院

作者

  • 18篇莫雷
  • 11篇王瑞明
  • 5篇伍丽梅
  • 5篇冷英
  • 4篇李利
  • 2篇何先友
  • 2篇吴俊
  • 2篇闫秀梅
  • 2篇王穗苹
  • 1篇林崇德
  • 1篇潘敬儿
  • 1篇郭永兴
  • 1篇张金桥
  • 1篇温红博
  • 1篇贾德梅
  • 1篇李小健
  • 1篇崔磊
  • 1篇张积家
  • 1篇赵冬梅
  • 1篇李莹

传媒

  • 9篇心理学报
  • 4篇心理科学
  • 4篇心理科学进展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应用心理学

年份

  • 3篇2008
  • 5篇2007
  • 11篇2006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词理解中空间表征的激活过程被引量:15
2006年
探讨动词理解中空间表征的激活过程。被试听以不同空间轴向动词作谓语的句子后辨认视觉刺激的形状。实验1以肯定句为材料探讨语义理解对视知觉任务的影响。实验2以客观原因否定句为材料排除句子表征的影响。实验3以主观原因否定句为材料探讨动词空间元素的激活机制。总的结果表明,动词理解过程中激活其表征中的空间元素,这种激活是自动的、非策略性的,不受情境中客观原因或主观意愿否定的影响。动词理解空间效应反映了语言表征中的知觉运动特征。
伍丽梅莫雷王瑞明
关键词:动词言语理解
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及其对文本理解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总结了当今阅读心理研究领域关于文本理解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及其对文本理解影响的研究。首先,对情景模型中时间信息的表征进行了分析,接着,总结了时间信息对即时理解、对相关事件激活水平、对长时记忆组织和对动词加工影响的有关研究结果;最后,从理论和方法上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何先友
关键词:时间信息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过程中目标焦点的预期推理被引量:5
2006年
探讨文本阅读过程中目标焦点是否引起即时的预期推理。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让被试阅读16篇含有目标信息的记叙文。实验1和实验2探讨已进入长时记忆中的尚未实现的目标是否作为阅读的焦点对阅读目标行为进行预期推理。实验3探讨已经实现的目标是否作为阅读的焦点对阅读目标行为产生预期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对目标的预期推理是可以即时发生的,在目标未实现的情况下,读者会对目标信息进行预期推理;在目标已经实现的情况下,读者对有关目标的信息不产生预期推理。
冷英莫雷
关键词:文本阅读即时性
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被引量:64
2005年
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熟练中-英双语者的记忆表征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词义决定任务条件下,发现了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实验一);在词汇决定任务条件下,没有发现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实验二);在学习阶段完成概念任务、测验阶段完成词汇任务的条件下,没有发现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实验三)。总的实验结果表明,熟练中-英双语者可以不需经由汉语对等词而从英语单词直接获得概念表征,这一结果支持了概念调节模型的观点。
莫雷李利王瑞明
关键词:词汇表征
刺激材料的整体性知觉对类别建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标准-匹配的实验程序,操纵刺激材料的空间整合性和知觉的整体性水平,探讨逐个呈现刺激材料时影响被试类别建构策略的根本原因。报告了3个实验,结果证明:逐个呈现并不一定会导致被试倾向于家族相似性归类;刺激材料的空间整合性不一定会影响被试的类别建构策略,空间整合和空间分离都可能出现家族相似性和单维归类倾向;刺激材料的整体性知觉水平对类别建构影响明显:知觉为分离则倾向于家族相似性分类;知觉为整体则倾向于单维分类。被试在实验中可能采用分析性策略,然而材料的整体性知觉影响了分析的侧重点,从而对类别建构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温红博郭永兴莫雷
关键词:家族相似性
中文阅读中的边界效应及其消除:事件持续效应被引量:2
2008年
运用动窗技术探讨中文阅读中的边界效应及其消除的条件,包括3个实验。实验一探讨中文阅读中是否存在边界效应,结果发现,边界效应同样存在于中文阅读中;实验二、三探讨时间切分标记能否消除边界效应以及消除的条件,结果发现,只有当切分标记表示的时间在前一事件持续的时间跨度外时才能消除边界效应,如果切分标记表示的时间仍在前一事件持续的时间跨度内,则不能消除边界效应,本研究称此为事件持续效应。从本研究结果中可以得出,时间切分标记降低了主题转换句子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能量。
何先友林崇德
关键词:中文阅读
文本阅读研究的技术模型和新观点被引量:11
2006年
文本阅读心理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从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严格的文本阅读实验至今,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模型不断进步,具体理论和实际应用不断成熟。到目前为止,文本阅读领域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体系。作者首先对文本阅读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模型进行了梳理,从目标、空间、时间、因果和主角五个方面分别对其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文章评述了文本阅读研究的两种新观点,即文本阅读的双加工理论和知觉符号理论。最后作者对文本阅读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王瑞明莫雷闫秀梅
关键词: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知觉符号理论
有关运动的语言理解的知觉模拟被引量:2
2007年
针对阅读理解是建构抽象命题网络的传统理论,知觉符号理论提出:阅读加工是建构语言所述事件的知觉模拟,并由此推论:有关运动的语言理解包括动态的知觉模拟。该动态模拟假设得到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行为学上的研究证明了语言理解中动态知觉模拟的存在,还对这种模拟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该假设也得到一些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支持。作为一种新兴的观点,动态模拟假设还需要深入的检验,以进一步充实知觉符号理论的语言理解模拟观。
伍丽梅莫雷王瑞明
关键词:语言理解知觉符号理论
汉语主动句、被动句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特点被引量:11
2006年
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sentence-p icture verification task)探讨了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特点。结果表明,无论是语义水平较高的不可逆句,还是语义水平较低的可逆句,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建构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均为“施事→受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和被动句时,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表层结构(汉语主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施事→受事”、汉语被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受事→施事”)建构相同的深层结构(语义内容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施事→受事”),可能是一个按照“施事→受事”固定方向进行的系列认知心理加工的过程。
张金桥莫雷
关键词:主动句被动句命题表征施事受事
文本阅读中背景信息的加工过程:激活与整合被引量:14
2007年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和眼动技术探讨了文本阅读中当前信息跟背景信息的具体加工过程。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92名。实验1使用移动窗口技术,计算机屏幕上每次只呈现一个句子,让被试自己按键逐句进行阅读,通过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探测词的再认反应时间和不同实验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来探讨文本阅读中信息加工的具体过程。实验2使用眼动技术在一种更自然的情境中通过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眼动指标的差异来进一步探讨文本阅读中信息加工的具体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背景信息的加工过程包括激活和整合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相互独立但又紧密联系,激活是整合发生的前提,有整合必先发生激活,但激活发生后并不一定会发生整合;文本阅读过程中读者阅读时间的延长主要发生在整合阶段。
王瑞明莫雷吴俊崔磊
关键词:文本阅读信息加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