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614)

作品数:24 被引量:823H指数:12
相关作者:俞国良侯瑞鹤姜兆萍王拥军邢淑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学习不良儿童
  • 5篇情绪
  • 4篇自我概念
  • 2篇心理健康
  • 2篇少年
  • 2篇社会
  • 2篇社会比较
  • 2篇社会关系
  • 2篇青少年
  • 2篇情绪表达
  • 2篇情绪表达规则
  • 2篇中职
  • 2篇中职生
  • 2篇儿童
  • 1篇动态模型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量表
  • 1篇心理效应
  • 1篇信念
  • 1篇学习时间分配

机构

  • 2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俞国良
  • 4篇侯瑞鹤
  • 4篇姜兆萍
  • 3篇邢淑芬
  • 3篇王拥军
  • 2篇董妍
  • 2篇赵军燕
  • 2篇张宝山
  • 2篇张雅明
  • 1篇刘聪慧
  • 1篇池丽萍
  • 1篇罗晓路
  • 1篇闫嵘
  • 1篇朱月龙
  • 1篇王永梅
  • 1篇王良玉

传媒

  • 7篇心理科学
  • 6篇心理科学进展
  • 4篇心理学报
  • 2篇中国职业技术...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教育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的实验干预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用不同的方法改善学习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方法:选取27名五年级学习不良儿童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三个实验组,另选12名学习不良儿童作为对照组。用三种不同的干预方法对三组儿童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验干预,干预前后进行测验,干预结束6周后进行延时测验。结果:①经过3个月的实验干预,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得到了显著的提高;②延时后测数据表明,自我概念有下降的趋势,但除数学子维度外,其他维度维持在后测的水平。结论:干预方法对自我概念的改善是有效的,并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同的干预方法对自我概念的影响是不同的。
张宝山朱月龙
关键词:自我概念
学习不良儿童的策略信念与理解水平被引量:4
2007年
使用结构访谈法对120名儿童(其中学习不良儿童60名)的策略信念与策略理解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学习不良儿童组与一般儿童组的差异更多体现在对具体策略的元认知因果解释水平上,他们更多持有较低水平的“信息获得”解释,而对照组儿童则更多持有较高水平的“信息加工”解释,提示对策略理解水平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学习不良儿童难以将新学到的策略主动应用到其它情景中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雅明俞国良
青少年对抛体运动认知的特点
2008年
利用抛体运动考查在判断和运动两种试验任务下,青少年概念知识和运动知识的分离及特点。被试为160名中学生,结果表明:(1)青少年的概念知识年级差异显著,在中、高目标水平,初二年级概念知识水平显著低于初一及高中年级。(2)青少年的运动知识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3)青少年的运动知识和概念知识发生了分离。
赵军燕俞国良
关键词:概念知识运动知识
非言语学习不良青少年空间和非空间关系推理特点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考查在图形和文字两种刺激材料条件下,非言语学习不良青少年空间关系和非空间关系推理特点及推理策略的使用。方法:从初中二年级中选取三组被试:非言语学习不良组(简称NLD,n=11)、言语学习不良组(简称VLD,n=11)和一般组(简称C,n=19),测量三组被试的推理特点及其推理策略。结果:在图形和文字刺激材料下,NLD组被试的空间关系推理成绩都显著低于一般青少年,而他们的非空间关系推理能力则与一般青少年没有显著差异;VLD青少年除了图形非空间关系推理外,其他三类推理成绩都显著低于一般青少年。结论:NLD青少年的空间关系推理能力低于非空间关系推理能力,两者存在分离现象;三组被试在推理策略使用的有效性方面存在差异。
俞国良姜兆萍
社会比较:对比效应还是同化效应?被引量:101
2006年
社会比较直接影响人类的自我评价,对其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社会比较的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的相关研究;并从关注自我、关注比较目标和关注自我与比较目标之间的关系三个不同方面,阐述了对社会比较效应产生调节作用的各种不同因素;最后,从一种整合和信息的视角,阐述了产生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的心理机制——选择性通达(SA)模型。
邢淑芬俞国良
关键词:社会比较同化效应
情绪调节理论:心理健康角度的考察被引量:110
2006年
以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切入口,对情绪调节理论进行了阐述:早期精神分析理论,把情绪调节看作被动防御机制,情绪调节困难导致心理问题;情境观把情绪调节看作为应对情绪情境即时的心理反应,策略使用情况与心理健康相关;过程观认为情绪调节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不同阶段所采用的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相关,后又把调节过程扩展到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所持续时间,时间与心理健康相关;结构观认为情绪调节结构的差异影响心理健康。
侯瑞鹤俞国良
关键词:情绪调节心理健康
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策略的使用被引量:46
2006年
从一所普通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中选取90名被试,结构访谈法考察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表达策略的使用。结果表明,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在一到三年级阶段获得快速发展,三到五年级变化很小,而且在积极和消极情境下发展趋势比较一致,但性别和情境交互作用显著。不同年级儿童对策略的使用表现出类似对情绪表达规则理解的变化趋势,全部被试中,平静化策略使用最多,掩饰策略次之,在掩饰策略的使用上,性别和情境交互作用显著。
侯瑞鹤俞国良
关键词:儿童情绪表达规则
学习不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学业情绪特点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8
2006年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1034名青少年(学习不良青少年506名),比较了学习不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的学业情绪的特点。结果表明:(1)学习不良青少年的积极学业情绪显著低于一般青少年;学习不良青少年的消极学业情绪显著高于一般青少年。(2)学习不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在学业情绪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一、初二和高二、高三年级。(3)总体来说,男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多于女生,女生的消极学业情绪多于男生。
俞国良董妍
关键词:学业情绪
儿童运动认知的朴素理论被引量:4
2007年
主要介绍了关于运动的朴素理论中儿童具有的两类知识系统,一是儿童在日常运动中能够描述出来的朴素信念即外显的概念知识,另一是儿童和运动的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具有的知识即内隐的知识,并进一步阐述了内隐知觉知识和外显概念知识之间具有不可渗透性,内隐运动知识和外显概念知识存在着分离,内隐运动知识可以通过运动表象的方式转化为外显概念知识。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错误信念是否具有任务特殊性,内隐知觉知识和内隐运动知识之间关系等。
赵军燕俞国良
关键词:朴素理论
学习不良儿童言语交际策略的理解与运用被引量:3
2006年
言语交际策略是个体根据特定社会习俗,通过语言表达和理解意图,从而实现交际目标并获得良好社交效果的一种能力。它是言语、社交习俗和元认知三种知识成分的有机结合。以往研究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不良儿童在言语交际策略的理解与运用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言语交际策略研究,将为进一步探索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技能缺失的原因,以及社会认知发展的内部规律提供新的视角,因而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俞国良闫嵘
关键词:学习不良儿童言语交际策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