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101008)

作品数:35 被引量:162H指数:7
相关作者:曾勇庆陈伟陈其美彭英林徐正刚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基因
  • 9篇克隆
  • 8篇莱芜猪
  • 6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肉质
  • 5篇肌肉
  • 5篇黑猪
  • 4篇肉质特性
  • 4篇细胞
  • 4篇肌内脂肪
  • 4篇繁殖
  • 4篇CUZNSO...
  • 3篇杂交
  • 3篇杂种
  • 3篇申农
  • 3篇猪种
  • 3篇繁殖性
  • 3篇繁殖性状
  • 2篇单核

机构

  • 23篇山东农业大学
  • 8篇湖南省畜牧兽...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莱芜市畜牧兽...
  • 4篇上海市农业科...
  • 2篇江苏农牧科技...
  • 2篇教育部
  • 2篇湘村高科农业...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省畜牧水...
  • 1篇北京养猪育种...
  • 1篇安徽省定远县...

作者

  • 16篇曾勇庆
  • 12篇陈伟
  • 9篇陈其美
  • 6篇彭英林
  • 6篇徐正刚
  • 5篇杨云
  • 5篇柳小春
  • 5篇杨伦
  • 5篇陈宏权
  • 5篇张哲
  • 5篇陈华
  • 5篇崔景香
  • 4篇胡艳霞
  • 4篇魏述东
  • 4篇朱吉
  • 4篇谈永松
  • 4篇孙建帮
  • 4篇杜金芳
  • 4篇石元
  • 4篇涂尾龙

传媒

  • 5篇畜牧兽医学报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国外畜牧学(...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遗传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养猪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兽医医药杂...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3篇2011
  • 15篇2010
  • 12篇200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黑猪CMYA5基因与肌肉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以湖南黑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对原发性心肌症相关蛋白5基因(cardiomyopathy associated 5,CMYA5)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对肌肉品质影响的遗传效应。试验结果:在猪群中发现AA、AC和CC 3种基因型,A、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287 5、0.712 5;湖南黑猪群体在CMYA5基因BspTI位点上的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分别为0.599 9和0.409 7,表明该位点处于中度多态;不同基因型个体的肌肉肌内脂肪、丝氨酸、饱和脂肪酸含量等13项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AA型个体的肌内脂肪显著高于AC型(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AC型和CC型(P<0.01);AC型个体的风味氨基酸含量较AA、CC型丰富,其丝氨酸、精氨酸、脯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A型(P<0.05或P<0.01)。结果表明,湖南黑猪CMYA5基因多态性与肌肉品质性状相关;该基因可作为猪肉质性状候选基因。
朱吉刘建孙建帮杨仕柳李静如谭建坤彭英林
关键词:湖南黑猪多态性肌肉品质候选基因
睾丸注射法制备携带猪PID1基因的转基因兔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ID1)基因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探究睾丸注射法在转基因动物制备中的可行性。方法将携带猪PID1基因的重组质粒pIRES2-acGFP-PID1与转染试剂共孵育后,对新西兰兔进行了睾丸打点注射试验。对繁殖的F1代个体进行了活体荧光检测、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以及抽样屠宰进行肌内脂肪含量等检测;将F1代阳性个体互交,繁殖了F2代兔,对其进行了阳性率检测以及肌内脂肪含量检测。结果外源PID1基因和荧光蛋白基因在后代中均成功表达,其中,F1代阳性率为35.88%,F2代阳性率为34.33%;转基因阳性兔与阴性和空白对照兔相比,PID1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增加,肌内脂肪含量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PID1基因与肌内脂肪沉积密切相关,同时,进一步证明了睾丸注射法可以用于制备转基因动物,且外源基因可以稳定遗传。
祝洪磊石元曾勇庆陈伟徐正刚张哲杨云张天阳
关键词:转基因兔肌内脂肪
RNA干扰沉默PID1基因在C2C12细胞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构建和筛选对PID1(phosphotyrosine interaction domain containing 1,PID1)基因有RNA干扰作用的PID1-shRNA表达载体。据小鼠PID1 cDNA序列,优化设计了4条shRNA及1条阴性干扰序列,插入pGPU6/GFP/Neo载体中,得到pGPU6/GFP/Neo-PID1-1、pGPU6/GFP/Neo-PID1-2、pGPU6/GFP/Neo-PID1-3、pGPU6/GFP/Neo-PID1-4和pGPU6/GFP/Neo-PID1-NC。干扰载体转染C2C12细胞,以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hRNA对C2C12细胞中PID1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结果表明:靶向PID1基因的4个shRNA重组质粒载体经测序分析,其shRNA编码序列与预期设计的完全一致,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靶向PID1基因的shRNA重组质粒载体构建成功。进一步将构建的4个表达载体分别转染C2C12细胞,24 h后细胞中PID1基因mRNA表达水平依次下调(23.58±1.87)%、(75.44±0.77)%、(70.52±0.41)%和(56.60±3.13)%。48 h后细胞中PID1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30.15±5.05)%、(71.86±4.85)%、(67.93±2.28)%和(56.81±2.01)%。所筛选出的pGPU6/GFP/Neo-PID1-2、pGPU6/GFP/Neo-PID1-3和pGPU6/GFP/Neo-PID1-4三个表达载体均能高效地抑制转染细胞PI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ID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杨伦徐正刚王慧陈其美陈伟胡艳霞石元祝洪磊曾勇庆
关键词:小鼠RNA干扰
猪ADIPOR1和CTSF基因对生长及胴体性状遗传效应的分析
<正>引言脂联素受体1(Adiponetin receptor 1,ADIPOR1)介导脂肪因子脂联素作用于动物骨骼肌和脂肪细胞等全身广泛组织,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脂肪沉积等性状表现,同时该基因与日增重,背膘厚以及胴体重...
柳小春黄冬维张元跃马海明
关键词:生长性状胴体性状
文献传递
RNA干扰沉默PID1基因肉兔模型的构建被引量:4
2014年
为进一步研究PID1基因的功能,本试验在前期构建并筛选得到的高效PID1RNA干扰表达载体pGPU6/GFP/Neo-PID1-2的基础上,利用精子介导法制备RNA干扰PID1转基因肉兔模型。对繁殖的F1代肉兔个体进行活体荧光检测、PCR、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并对不同组别(阳性组、阴性组和空白对照组)体重达3.0kg左右的F1代肉兔抽样屠宰进行肌内脂肪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在转基因兔后代中可成功表达,试验组得到F1代个体106只,其中阳性兔7只,转基因阳性率为6.60%。PID1基因RNAi阳性兔与阴性兔、空白对照兔相比,RT-PCR检测PID1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测得PID1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肌内脂肪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表明,PID1基因与肌内脂肪沉积密切相关。本研究从RNAi肉兔模型构建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PID1基因对肌内脂肪沉积影响的功能,也为下一步研究制备高肌内脂肪优质PID1转基因猪奠定了基础。
徐正刚杨伦曾勇庆张哲陈伟杨云房国锋王守栋
关键词:新西兰肉兔RNA干扰肌内脂肪
湘黄猪种质特性研究
2011年
湘黄猪是湖南省科委下达的“八五”重点攻关课题,由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养猪研究中心于1998年开始主持筛选的以皮特兰和杜洛克为亲本培育的瘦肉型父系,经过多世代选育,遗传及生产性能基本稳定,表现出生长速度快、抗应激能力强、产肉率高、胴体品质好等特性,曾在湖南猪种和商品猪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当今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朱吉孙建帮谢菊兰任慧波邓缘胡雄贵彭英林
关键词:种质特性湘黄猪抗应激能力商品猪生产亲本培育
湘村黑猪繁殖性能的遗传参数估计被引量:1
2014年
应用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ultiple traits derivative fre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MTDFREML)对湘村高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湘村黑猪原种场湘村母猪2005~2010年的共823胎次的繁殖性状育种记录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窝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初生窝重(LW)和21日龄窝重(LW21)的遗传力分别是0.19、0.15、0.07、0.11.母体效应率、窝效应率的变化范围分别是0.07~0.11、0.14~0.34;两两性状间遗传相关、永久环境相关、残差相关、表型相关范围分别为0.40~0.91、0.68~0.97、0.33~0.62、0.31~0.87.
朱吉刘建孙建帮杨仕柳李静如谢菊兰谭建坤彭英林
关键词:繁殖性状MTDFREML
皮特兰猪的氟烷基因检测与分子选育被引量:3
2012年
以PCR-RFLPs法为检测方法,针对氟烷基因开展无应激皮特兰猪的分子选育,共检测从2003-2007年若干世代共28批次皮特兰猪。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共994头样本中,具NN基因型的为361头,具Nn基因型的为374头,具nn基因型的为259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世代选育的进展,群体中N基因和NN基因型的频率逐渐升高,至第17批次时均达100%,后均维持在较高水平,Hard-Weinberg平衡亦呈现平衡-不平衡-平衡的现象,直至此基因最终在群体中失去平衡。试验结果还表明,利用基因技术对家畜进行分子育种是可行的。
谈永松涂尾龙胡志刚王林云高勤学
关键词:皮特兰猪氟烷基因PCR-RFLPS分子育种
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纤维发育规律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本研究以40~90kg6个体重阶段的莱芜猪和鲁莱黑猪为试验对象,每个阶段每组各6头猪,采用组织化学切片染色技术进行组织学观察,探讨猪肌纤维的发育规律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体重的增加,莱芜猪与鲁莱黑猪肌纤维的发育较为明显,但发育特点明显不同,莱芜猪40~70kg体重时肌纤维生长较慢,直径和面积变化不明显,70kg后肌纤维生长发育明显加快(P<0.05);而鲁莱黑猪则是40~60kg体重时肌纤维生长较快,60kg后肌纤维生长发育变慢(P<0.05)。②琥珀酸脱氢酶(SDH)组织化学处理显示,肌肉肌纤维是由红肌纤维、中间型肌纤维和白肌纤维这3种类型肌纤维构成,并以白肌纤维占优势。莱芜猪与鲁莱黑猪在肌纤维类型的组成和不同类型肌纤维直径上具有不同的发育性变化模式,总体上莱芜猪红肌纤维含量有高于鲁莱黑猪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类型肌纤维直径方面,莱芜猪与鲁莱黑猪具有基本相同的发育性变化模式。③相关性分析表明,肌肉的肌纤维尤其是红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对肌肉的干物质、肌内脂肪及系水力等肉质性状具有有利的影响,但白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对肌肉的系水力具有不利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在肌肉组织中肌纤维的发育方面,莱芜猪比鲁莱黑猪较为晚熟;在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方面,红肌纤维更有利于优良肉质特性的形成。
杨海玲崔景香邵二波魏述东曾勇庆
关键词:肌肉肌纤维类型肉质特性发育规律
猪NYGGF4基因cDNA部分序列的克隆及其mRNA表达差异的研究
<正>引言NYGGF4基因是Guo等研究小组以抑制性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筛选肥胖与正常人腹膜后脂肪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有一个PTB(磷酸酪氨...
钱源曾勇庆杜金芳崔景香李华陈其美宋一萍陈伟
关键词:克隆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