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052014)

作品数:14 被引量:102H指数:4
相关作者:刁波李淑春叶英华罗佑新李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篇混凝土
  • 6篇钢筋
  • 6篇钢筋混凝
  • 6篇钢筋混凝土
  • 5篇截面
  • 5篇抗震
  • 5篇抗震性
  • 5篇抗震性能
  • 5篇加载
  • 5篇反复加载
  • 3篇受压
  • 3篇受压损伤
  • 3篇高斯积分
  • 3篇L形
  • 2篇低周
  • 2篇低周反复
  • 2篇低周反复加载
  • 2篇性能试验
  • 2篇异形柱
  • 2篇异形柱框架

机构

  • 13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北京科技职业...
  • 1篇北京城建设计...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厦门理工学院
  • 1篇广州铁路(集...

作者

  • 13篇刁波
  • 10篇李淑春
  • 8篇叶英华
  • 2篇罗佑新
  • 2篇李昊
  • 1篇焦俊婷
  • 1篇苏幼坡
  • 1篇郝志宏
  • 1篇郑晓宁
  • 1篇钟志旺
  • 1篇孙洋
  • 1篇高长忠
  • 1篇高常忠

传媒

  • 5篇工业建筑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建筑结构
  • 2篇铁道科学与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铁道通信信号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钢筋混凝土L形柱反复加载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三组共6个钢筋混凝土L形截面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加载角的L形柱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耗能及变形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加载角对L形柱的承载力及延性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利用自编的反复加载截面非线性分析程序,对试件进行了弯矩-曲率滞回曲线的计算分析,参考有限单元法中的平面等参元积分方法,把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任意形状截面变换为自然坐标系下的规则形状,用高斯积分法计算截面内力。程序考虑了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滑移对构件滞回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刁波罗佑新高常忠李昊
关键词:L形柱抗震性能反复加载滞回曲线粘结滑移
钢筋混凝土L形截面柱框架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两榀比例为1/3的钢筋混凝土L形截面柱框架结构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了L形截面柱框架结构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梁柱出铰顺序、结构整体刚度与层间刚度、耗能性能、延性及异形柱截面中和轴变化规律等,分析了框架整体及L形柱的扭转效应。研究结果表明:L形截面柱框架的破坏属于"强柱弱梁"型,抗震性能较好,框架扭转效应较小,可忽略;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在屈服荷载前异形柱的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
刁波李淑春叶英华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RC异形柱框架反复加载试验及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对2榀由两个"L"形与一个"T"形截面柱组成的非对称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试验现象、破坏特征、滞回曲线和变形性能等进行描述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层混凝土异形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此外,还使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结构进行了骨架曲线、塑性铰出现顺序的计算分析,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
罗佑新刁波李淑春郝志宏
关键词:异形柱塑性铰滞回曲线MARC
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被引量:18
2006年
混凝土损伤模型的研究,实际上是研究混凝土材料的本构行为。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材料的累积变形引起结构内部损伤发展,最终的损伤将产生宏观裂缝直至整个结构破坏。根据Najar损伤理论,提出了新的分段曲线混凝土受压损伤变量模型和混凝土受拉软化段损伤变量模型,给出了不同强度混凝土损伤变量方程和损伤演化方程。通过计算对比分析认为,建议的损伤模型与已有的混凝土本构模型较吻合。该方法的优点是参数少,不同的混凝土强度有确定的损伤演变方程,可以动态分析混凝土的累积损伤程度。在此基础上,根据已有混凝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规则,建立了在某一循环荷载下的加载、再加载、卸载路径下的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混凝土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跌落、裂面效应、强度下降、刚度退化等力学性能。应用本文建议的模型进行反复荷载下的截面损伤计算,试验结果与文献计算结果较吻合。
李淑春刁波叶英华
关键词:混凝土受压损伤反复荷载损伤本构模型
基于等参元理论的钢筋混凝土任意截面的刚度计算被引量:2
2007年
根据有限单元法中的等参元理论,把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任意形状截面变换为自然坐标系下的规则形状单元,导出自然坐标系下的钢筋混凝土截面的应变场和刚度矩阵表达式,使用高斯积分法计算截面刚度矩阵各个元素,从而建立计算任意形状截面刚度的通用计算模型。计算过程简单、算法可移植性好、精度较高。用所提出方法对钢筋混凝土双向偏压截面进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李昊刁波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任意截面等参元高斯积分非线性
基于双重高斯积分的钢筋混凝土任意截面梁柱单元模型及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精确地建立梁柱单元模型是钢筋混凝土杆系工程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关键。依据虚位移原理,耦合钢筋混凝土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推导出任意形状截面钢筋混凝土梁柱单元模型。单元积分采用沿横截面二维高斯积分和沿梁柱单元长度一维高斯积分的双重高斯积分算法,使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梁柱单元积分更加简单和精确。应用所提出的梁柱单元模型和单元双重高斯积分方法编制了相应的结构有限元分析程序(STA-D),对13个异形(L形、T形、十字形)截面柱、3榀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非弹性分析,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刁波李淑春叶英华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高斯积分法非弹性分析
斜向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L形截面柱抗震性能试验及损伤分析
2008年
试验设计了三组6个钢筋混凝土L形截面柱试件,施加斜向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观测了破环过程,量测了关键阶段的裂缝宽度,采集了力-位移滞回曲线等相关数据。应用建议的损伤评价模型对其进行损伤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载角对L形截面柱的损伤影响较为显著,设计应沿工程轴方向和斜向45°进行抗震验算。
李淑春刁波叶英华高长忠崔海红
关键词:L形截面柱反复加载抗震性能
基于能量方法的分段曲线混凝土损伤模型被引量:6
2007年
混凝土损伤模型的研究,实际上是研究混凝土材料的本构行为。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材料的累积变形引起结构内部损伤发展,最终将产生宏观裂缝直至破坏。根据Najar能量损伤理论,提出新的分段曲线混凝土受压损伤演变方程,并给出不同强度混凝土损伤演变方程。通过计算、对比、分析、认为:建议的损伤模型与已有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吻合较好。该方法的优点是参数少,不同强度的混凝土有确定的损伤演变方程,可以动态分析混凝土的累积损伤程度。对比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较好,可为混凝土结构损伤仿真分析提供另一个解决途径。
李淑春刁波叶英华
关键词:混凝土受压损伤能量耗散
基于正交设计的L形截面损伤敏感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基于受压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建立了任意截面损伤分析模型。应用正交设计方法对L形截面压弯构件进行5参数4水平L16(45)损伤裂化的参数分析,筛选影响L形截面损伤敏感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肢厚比是影响截面抗弯能力最重要的敏感因素,其次是加载角、配筋率。由于L形截面的不对称性,加载角对截面的抗弯能力影响不容忽视。配筋率可以有效地缓解截面损伤裂化的程度,其次是混凝土强度,而加载角将加重混凝土损伤裂化。
李淑春刁波叶英华
关键词:L形截面受压损伤正交设计
钢筋混凝土L形截面柱框架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两榀比例为1/3的钢筋混凝土L形截面柱框架结构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了L形截面柱框架结构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梁柱出铰顺序、结构整体刚度与层间刚度、耗能性能、延性及异形柱截面中和轴变化规律等,分析了框架整体及L形柱的扭转效应。研究结果表明:L形截面柱框架的破坏属于"强柱弱梁"型,抗震性能较好,框架扭转效应较小,可忽略;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在屈服荷载前异形柱的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
钟志旺段红梅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