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05276101D-2)
-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白萍刘兆川刘延东宋秀君王文英更多>>
- 相关机构:邢台市眼科医院辽宁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眼轴线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比值的测定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通过测量眼眶爆裂性骨折伴有眼眶扩大患者的后部眼眶容积、观察眼球内陷出现的时间及程度,研究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的关系比值,为病情预测和眶内填充手术提供比较精确的参考数据。方法:将96例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早期病例组(60例、受伤时间1周以内)和晚期病例组(36例、受伤时间3个月以上),早期组除进行后部眼眶容积测量外,分别于1周、2周、3周测定眼球突出度(相差>1mm为阳性),记录眼球内陷出现时间,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晚期组测量后部眶容积增大值和眼球内陷量,对其相关性采用Pearson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结果:早期组60例患者中,(58.33%)例患者在1周内出现眼球内陷,4(880%)例在2周内出现内陷,3周时有5(388.33%)例呈现出内陷;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的例数与1周时有显著性差异(χ2=62.484,P<0.001),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无差异(χ2=1.563,P>0.05),1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有显著差异(χ2=76.885,P<0.001),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的比值约为1.0,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994,P<0.001),即后部眶容积每增加1ml,产生1.0mm的眼球内陷。结论:眼球内陷通常于伤后2周~3周出现,3个月时趋向稳定;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产生比值为1.0,呈正相关;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比值可预测发生眼球内陷的可能性和程度,为手术矫正眼球内陷提供可靠、精确的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白萍张美红刘兆川王崇山刘延东刘洪亮张新清
- 关键词:眼眶容积眼球内陷
- 眼眶骨折眼球内陷功能性复位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研究眼眶骨折眼球内陷手术复位的方法和手术最佳时期,探讨手术前后视功能变化。方法:应用螺旋CT影像和视觉电生理检查技术对100例施行眼眶重建和眼球复位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在早期手术的40例患者中,28例眼球内陷完全复位,12例改善;60例晚期手术中,32例完全复位,28例得到部分改善;手术前后视网膜电流图(F-ERG)和视觉诱发电位(P-VEP)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人工材料行眼眶重建和眶内充填技术手术治疗眼球内陷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早期手术效果优于晚期手术,手术创伤对视功能无明显影响,眼眶重建和眼球复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白萍刘延东刘兆川宋秀君王文英
- 关键词:眼球内陷复位视功能
- 眼轴线后部眶容积值的CT测量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通过对20例头颅标本后部眼眶填砂CT扫描测量和量筒测量的对比,观察CT影像测量的精确度;进一步应用CT影像技术测定正常成年人后部眶容积正常值。方法:从备用的20例颅骨标本中随机选择5例标本进行2mm层厚、13组不同窗宽和窗位组合的CT冠状扫描测量后部眼眶容积并与量筒直接测量法进行对比,选择出误差最小、最精确的窗宽和窗位组合,以此组合对所余颅骨标本的后部眼眶容积进行扫描,将所得值和量筒直接测量值进行比较研究。对30例(男15、女15)正常成年人(年龄24~45岁)后部眶容积值进行测量。结果:20具颅骨标本后部眼眶CT测量法平均值为(15.91±1.62)ml,量筒直接测量法为(15.87±1.70)ml,两种方法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量筒直接测量法左眼为(16.04±1.84)ml,右眼为(15.70±1.62)ml,左、右眼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人男性后部眶容积值为(18.58±1.47)ml、女性为(16.84±1.53)ml,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左眼为(17.70±1.74)ml,右眼为(17.72±1.73)m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三维螺旋CT测量标本眼眶中砂子体积时,窗宽和窗位1600HU和500HU为最佳组合;左、右眼后部眶容积值无明显差异;三维螺旋CT是测量眼眶容积值的一种精确、可靠的测量方法。依据患者的健侧眼眶和正常人的后部眼眶容积值对患侧眼眶的眶容积做出判定,以指导眼眶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测和治疗。
- 白萍宋秀君刘延东刘兆川王文英韩冬李善雨
- 关键词:眼眶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