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520)

作品数:12 被引量:139H指数:7
相关作者:曹广民李以康张法伟林丽郭小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土壤
  • 6篇草甸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5篇高寒草甸
  • 5篇
  • 5篇草地
  • 3篇有机碳
  • 3篇土壤有机
  • 3篇土壤有机碳
  • 3篇退化草地
  • 3篇草原
  • 2篇植被
  • 2篇容重
  • 2篇生物量
  • 2篇土壤容重
  • 2篇温室气体
  • 2篇物量
  • 1篇氮磷
  • 1篇地带性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2篇曹广民
  • 9篇张法伟
  • 9篇李以康
  • 8篇林丽
  • 7篇郭小伟
  • 5篇韩道瑞
  • 4篇李婧
  • 3篇李亚娟
  • 3篇龙瑞军
  • 3篇杜岩功
  • 2篇刘淑丽
  • 1篇古松
  • 1篇王溪
  • 1篇欧阳经政
  • 1篇崔莹
  • 1篇李茜
  • 1篇梁东营

传媒

  • 3篇山地学报
  • 2篇草业科学
  • 2篇草地学报
  • 2篇草原与草坪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典型植被土壤溶解性氮与植物量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研究区域位于中国生态网络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选取青藏高原典型植被禾草-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对其土壤速效无机氮(IN)/溶解性有机氮(DON)储量与植物量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三种草地土壤IN储量同地上植物量具有正相关性,其中灌丛相关系数高于草甸;地带性植被(禾草-矮嵩草草甸)土壤IN储量同地上植物量之间的相关性高于其偏途演替阶段(小嵩草草甸);土壤溶解性有机氮的消耗同地上植物量的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其中小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达到中度相关水平,禾草-矮嵩草草甸为低度相关水平;地下根系现存量同IN/DON之间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土壤IN/DON对地上植物量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贡献,如果这一论断成立,那么研究其对植物量形成的贡献形式及过程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林丽李以康崔莹张法伟韩道瑞郭小伟李婧曹广民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氮植物量高寒草甸
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的影响被引量:18
2012年
以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封育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草原、过牧芨芨草草原、取土坑、人工草地和农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利用方式及不同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顺序均为封育芨芨草草原>退化过牧芨芨草草原>取土坑>农田>人工草地,说明退化和开垦均导致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下降。在同一土层内,农田和人工草地(退耕地)的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0~10,10~20和20~40cm的3个土层,农田的全氮含量最高,人工草地次之,主要是由于人为施加氮肥和翻压枯草等因素造成,取土坑的全氮含量最低;同时,0~40cm的土层,封育芨芨草草原的土壤全氮含量高于退化过牧芨芨草草原,40~80cm的土层,封育芨芨草草原的土壤全氮含量低于退化过牧芨芨草草原,说明封育使土壤上层的全氮含量增加,而草原退化导致氮向下层转移。全磷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全氮相似。各草地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
李亚娟曹广民龙瑞军
关键词:退化草地有机碳全氮全磷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增汇潜力被引量:34
2011年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以原生矮嵩草草甸、退化草甸、人工草地以及农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该4种不同土地格局下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现状。以原生矮嵩草草甸土壤碳储量为基准对不同类型高寒生态系统的碳增汇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增汇潜力有很大差异,在0—40cm土层中,(1)原生草甸碳储量最高,达到17098 g C/m2,退化草甸、人工草地和农田的有机碳汇增加潜力分别为:5637、3823、1567 g C/m2。(2)对于退化草甸和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明显低于原生草甸和农田。(3)地下生物量碳储量主要集中在0—20cm,且原生草甸地下生物量的碳储量比其他3个植被类型高3.6—5倍。总体上,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的碳增汇潜力。
韩道瑞曹广民郭小伟张法伟李以康林丽李婧唐艳鸿古松
关键词:人工草地退化草甸土壤有机碳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碳增贮潜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青海省西部地区的高寒草原分为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原3种类型;按照草地利用现状,分为原生草地、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3种土地利用格局。以原生草地为参照,通过比较不同草地类型和土地利用格局草地碳贮现状,探索其碳的增贮潜力。结果表明:原生高寒草原、退化高寒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退化草原化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退化草甸草原和人工草地的土壤-植物系统中总有机碳贮量分别为45.07±0.68,30.41±0.5,84.21±0.61,66.11±0.62,98.85±0.11,80.02±0.22,43.77±0.16tC.hm-2,其中原生高寒草原与高寒草原化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有机碳储量差异显著。对退化草地进行人工恢复,具有显著的碳增贮潜力,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的理论碳增贮潜力分别为18.82±0.51,18.15±0.15,14.65±0.78,1.29±0.21tC.hm-2。气候变化导致的青藏高原干暖化,对高寒草原有机碳贮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由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化草甸向高寒草原的演替上。
郭小伟韩道瑞张法伟李以康林丽李婧曹广民
关键词: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
小嵩草群落--高寒草甸地带性植被放牧压力下的偏途顶极群落被引量:20
2010年
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高寒草甸小嵩草群落的发生、发育、演化,处于不同退化阶段小嵩草群落在自然与人工干预恢复过程中,植被、地表特征的变化,探索小嵩草群落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上小嵩草群落的大面积发育是高原地带性植被禾草矮嵩草群落在长期超载放牧下退化演替的结果,它逆向演替经历了矮嵩草群落后退化为小嵩草群落;而对不同退化程度小嵩草群落采取封育措施后,小嵩草群落可以恢复为禾草矮嵩草群落(或者向着以禾草为优势种的群落演替);"黑土滩"上人工建植禾草草地经过11a的发展,杂类草进入,矮嵩草斑块发展,向着顶极植被——禾草矮嵩草群落的方向发展。禾草矮嵩草群落是青藏高原的地带性植被,而小嵩草群落是地带性植被超载放牧下的偏途顶极群落。
李以康林丽张法伟梁东营王溪曹广民梁东营
关键词:地带性植被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种对大气甲烷行为分异机制被引量:4
2012年
采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15种优势植物进行室内沙培实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其甲烷通量,以确定其对大气甲烷的源汇效应;对植物体实施横切、纵切处理,研究植物甲烷排放的机制。结果显示:8种植物为大气甲烷的源,多为草本植物,7种为大气甲烷的汇,多数灌木植物吸收甲烷;横切、纵切处理对于植物甲烷释放速率的影响显著(p<0.05),释放甲烷的植物中5种植物纵切后甲烷释放速率增加,增幅10.9%~244.06%,6种植物横切后甲烷释放速率增加,增幅27.04%~37.44%,灌丛植物在横切、纵切处理后甲烷通量都呈降低的趋势;对植物纵切处理后甲烷释放速率显著高于未处理与横切处理后植物甲烷释放速率,推测是由于几种处理间对于植物维管束处的气腔破坏程度不同造成的;温度对于植物的甲烷行为影响显著(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甲烷的源/汇效应均呈现增加趋势,甲烷源植物Q10=1.75,甲烷汇植物Q10=1.44。
郭小伟韩道瑞杜岩功林丽张法伟李以康李婧刘淑丽曹广民
关键词:甲烷通量高寒草甸优势种温室气体
基于中医理论的草原健康评价及病情诊断被引量:1
2012年
以中医理论"阴阳表里相关及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探究制约草地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系统归属性及表里相关性,建立表里相关的指标体系,确立草地生态系统中阴阳五行之所在及其相生相克机制、形成原因和经络运行模式。从系统论出发,通过综合症状、分析病理等对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预警,以确定诊断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使草地健康状况的评估直观而准确,为快速评估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退化草地的修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林丽李以康张法伟杜岩功曹广民
关键词:退化草地
青藏高原北缘3种高寒草地的CH_4、CO_2和N_2O通量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高寒草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已成为高寒草地与气候变化关系的重要议题之一,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单种类型草地的温室气体通量研究,缺乏多种草地类型间的比较。本研究于2009年以高寒草甸、栽培草地和高寒灌丛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研究3种草地的CH_4、CO_2和N_2O通量特征。结果显示,天然高寒草甸、栽培草地和高寒灌丛是大气CH_4的汇,大气CO_2和N_2O的源,其CH4通量分别为-21.4、-28.1和-41.1μg·m^(-2)·h^(-1);CO_2通量分别为360.6、447.9和475.1 mg·m-2·h-1;N_2O通量分别为34.2、51.6和50.6μg·m^(-2)·h^(-1)。生长季的高寒草地CH_4吸收占全年的42.4%~45.6%,生长季的CO_2和N_2O排放量分别占全年的64.1%~67.8%和37.9%~66.7%。土壤5 cm温度与CH_4、CO_2、N_2O通量分别呈负相关、正相关和正相关关系,除高寒草甸CH_4通量外土壤5 cm与其他草地温室气体通量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土壤湿度与草地CH_4和CO_2通量呈正相关,与N_2O通量呈负相关,但仅与高寒草地CH_4和CO_2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1)。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大小(Q10)值显示,CO_2通量较CH_4和N_2O通量对温度更为敏感。将3种草地的CH_4、N_2O通量值换算为等量CO_2后发现草地温室气体通量造成的温室效应表现为高寒灌丛>栽培草地>高寒草甸。
郭小伟杜岩功林丽李以康张法伟李茜刘淑丽欧阳经政曹广民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温室气体通量生长季
西藏安多草地退化对植物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以西藏安多县原生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草原与退化小嵩草草甸草原2种类型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其草地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进行研究,了解退化对草地植物生物量和基本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退化小嵩草草甸草原的地上、地下以及总生物量均显著下降,地上0~10、10~20cm土层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相当于小嵩草草甸草的80.9%、22.1%,15.8%和20.0%;2种类型草地土壤的全量和有效碳氮磷含量均较低,退化对土壤全量和有效养分的影响并不一致,退化导致0~10和10~20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显著升高,而导致0~10和10~20cm土层的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降低,2种类型草地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没有明显差异。
李亚娟曹广民龙瑞军
关键词:退化草地生物量土壤有效养分
人类活动对高寒矮嵩草草甸的碳容管理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应用空间尺度代替时间尺度的方法研究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退化演替系列与人工草地恢复演替系列植物、土壤及植物-土壤系统有机碳分布及储量特征,以探讨该类型草地的适宜碳容管理方式。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载畜能力逐渐下降;地上植物有机碳储量逐渐降低,最高值出现在禾草-矮嵩草草甸,为(145.9±6.7)g/m2;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植物系统有机碳储量均先增高后降低,最高值均出现在矮嵩草草甸,其土壤及植物-土壤系统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4 023.1±289.5)g/m2和(18 555.7±879.7)g/m2。对极度退化的高寒矮嵩草草甸(黑土滩-杂类草次生裸地)进行人工草地建植,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地上植物、土壤及植物-土壤系统有机碳储量较建植前有不同程度提高。说明矮嵩草草甸是该退化演替系列中碳储能力、经济生产服务能力及生态系统稳定性配比最合理的阶段,是该退化演替系列的适宜碳容管理阶段;对黑土滩-杂类草次生裸地建植人工草地后围栏禁牧,可以明显提高草地的生态及生产服务能力,是该类草地的适宜碳容管理方式。
林丽李以康张法伟郭小伟曹广民
关键词:碳储量高寒草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