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810012)
- 作品数:13 被引量:41H指数:4
- 相关作者:潘天舒纳日碧力戈邢婷婷毛颖辉冯然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文化全球化与多元信仰实践——美国“新时代运动”的人类学解读被引量:3
- 2016年
-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中,北美地区产生和发展着一场影响深远的信仰实践活动,这一活动因其具有新宗教运动的特性,被称为"新时代运动"。借助民族志田野洞见,并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这一案例进行审视,在以多元文化交融为特色的新时代信仰实践过程中,源自非西方文明的宗教传统,成为西方信徒们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并为其应对后现代性条件下产生的挑战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对"新时代运动"进行人类学解读,将有助于我们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修正僵硬的宗教观,以便在研究和观察当代中国信仰生活实践时获得灵感和启示。
- 潘天舒
-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人类学视角
- 焦虑的个体与非制度性意义体系——关于多元信仰实践在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人群体中兴起的原因考察被引量:5
- 2017年
- 本文试图检视的问题是在现代性和科学主义的语境当中,包括各种占卜术在内的多元信仰实践在中国城市青年人当中悄然兴起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首先,焦虑的个体是占卜需求产生的社会性因素,日常生活的日益多元化、时间效率化、生存秩序原子化都给当代青年人制造了情绪上的焦虑;其次,多元信仰成为当代青年应对和缓解情绪的新手段,它为每个原子化生存的个体提供非制度性的意义体系、为自身当下的处境和行动提供意义的解释和文化的支持;再次,多元信仰实践也为我们理解当代人的精神状况提供了新的路径,它不以宗教秩序内的权威话语作为指导,而是根据当下的境遇选择最符合自身需求的信仰方式,它可以提供"个体意义支持"但无法成为"社会价值规范"。
- 邢婷婷潘天舒
- 关键词:青年
- 文化与边界:社会如何分类被引量:5
- 2014年
- 通过回顾人类学经典作家关于跨文化范畴分类的讨论,追溯社会分类观在族群边界理论中的运用,试图证明社会分类的基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时空感及其出生成长过程中的亲族感和身体物觉,它要同时依赖先天的认知能力与后天的"家系"感受和身体物觉。社会分类体现了"形物结构"和"超验结构"的交互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部分关联。
- 纳日碧力戈
- 关键词:身体族群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 当代人类学视角中的“黑客”伦理与美学——以数码民族志《代码自由》为例
- 2020年
- 本文以柯尔曼的民族志作品《代码自由》为主要参照案例,试图从人类学的视角审视和解读后工业化社会黑客群体的日常实践及其美学和伦理观,进而探讨人类学田野洞见对于揭示和理解特定情境中数字化生存方式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 潘天舒武艺
- 关键词:黑客
- 姓名的人类学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姓名是一种分类系统,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和社会实践密不可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社会功能。姓名是一种物象,不仅有"物质外壳",也有社会意义;不仅用来指称,也描述特征。它是象似、标指、象征的一体交融。姓名的人类学研究涉及社会分类、社会记忆、政治操控、经济和政治交易、国家治理,也涉及如何造就和培养社会人。
- 纳日碧力戈左振廷毛颖辉
- 关键词:姓名人类学
- 上海城市空间重构过程中的记忆、地方感与“士绅化”实践被引量:13
- 2015年
- 文章以田野体验和实地观察为基础,论述上海城市发展语境中普通民众的空间二元论对于社区重构的意义。笔者认为:将个体与集体记忆与权力结构和特定地方和邻里相联系,有助于我们观察、了解、体会和分析具有新上海特色的"士绅化"进程对于城市社区重塑的深远影响。笔者的初步发现表明:摧枯拉朽般的造城运动并未减弱当地人由来已久的地方归属感,相反,这种地方感会随着社会分层的加剧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成为当代都市话语和实践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 潘天舒
- 名字与神灵被引量:1
- 2014年
- 命名是民间超度仪式中的关键环节,是神灵信仰的操演实践。本文利用奥斯汀的言语施为理论,讨论呼名唤神的行动意义,尤其是萨满仪式中名字与神灵之间的密切联系。
- 纳日碧力戈
- 关键词:萨满名字神灵
- 医学人文语境中的老龄化与护理实践被引量:1
- 2015年
- 将老年护理和关爱置于医学人文维度之中,视其为道德伦理实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相当部分人类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学者的共识。在多学科交叉的视角之内,通过"跨界"审读和评析代表性的实证案例,有助于为跨学科语境中进行的老龄化和护理实践的民族志田野研究提供如何寻求可资借鉴的思路。老年护理实践研究的关注点,必须着力阐释和解析"社会事实"背后所揭示的道德和伦理的多重含义,以期获得植根于日常生活的洞见和灵感。
- 潘天舒
- 关键词:老龄化关爱护理医学人文
- 民族志棱镜中的美国医学院教育:以《成为医生》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以康纳的民族志作品《成为医生》为主要参照案例,试图从人类学的视角来审视和解读美国医学院教育实践,并反思社会医学化语境中以生物医学范式为核心、以专业化和标准化为目标的培训体系对于日常诊疗实践的影响,进而探讨人类学田野洞见对于重构建人性化的医患关系的意义。
- 潘天舒冯然
- 关键词:医患关系
- “文明”“历史遗产”和“士绅化”的人类学批判——以赫兹菲尔德的田野民族志实践为例被引量:2
- 2017年
- 哈佛人类学系资深教授赫兹菲尔德在西方文明腹地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田野探索实践,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以"文明""遗产"和"士绅化"为检视对象进行探究和反思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为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语境中进行具有前瞻性、公共性和植根性的都市民族志创作,修正旧有的文化观,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文明"批判性视角和接地气的田野路径、策略和指南。
- 潘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