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32017)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5
相关作者:朱敏盖志琨金帆王俊卿王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新属
  • 4篇英文
  • 4篇鱼类
  • 4篇早泥盆世
  • 4篇泥盆世
  • 3篇系统发育
  • 2篇三叠
  • 2篇无颌类
  • 2篇下泥盆统
  • 2篇盔甲鱼类
  • 2篇化石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层学意义
  • 1篇志留纪
  • 1篇三叠世
  • 1篇三叠系
  • 1篇生活环境
  • 1篇生物地理
  • 1篇泥盆纪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8篇朱敏
  • 4篇盖志琨
  • 3篇王俊卿
  • 3篇金帆
  • 2篇朱相水
  • 2篇王念忠
  • 2篇王炜
  • 1篇耿丙河
  • 1篇乔妥
  • 1篇赵文金
  • 1篇王士涛
  • 1篇卢静

传媒

  • 10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沾益早泥盆世肺鱼类一新种被引量:4
2008年
记述了云南沾益地区下泥盆统穿洞组肺鱼化石一新种——多脊混磨鱼(Tarachomylax multicostatus sp.nov.),归入标本包括一件左上齿板、一块B骨、一块可能是3骨的骨片和6个零散鳞片。主要特征:齿板内侧及后侧边缘被小齿(denticles)覆盖;齿脊11-12列,齿板中缘与最后一列齿脊夹角约135°;内翼骨侧凹不明显,后侧部窄小呈尖状;B骨和J骨上的前凹线沟相连;鳞片出露区与被覆压区之间有小齿瘤带。
乔妥朱敏
关键词:泥盆纪
广西下泥盆统南极鱼类(盾皮鱼纲:节甲鱼目)一新属(英文)
2010年
依据采自广西平果早泥盆世郁江组中部的化石材料,记述了盾皮鱼纲节甲鱼目南极鱼科的一新属、新种——小眼坡塘鱼(Potangaspis parvoculatusgen.et sp.nov.)。该新属的眶孔很小,且为颅顶甲骨片所完全包围;中点线沟发育,与眶上感觉沟、中心感觉沟和后点线沟一起共同向颈片的骨化中心辏合。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新属和发现于南极洲中泥盆统的南极鱼属构成姐妹群关系,支持了南极鱼科位于节甲鱼目最基干位置的假说,同时为早埃姆斯期东冈瓦纳大陆与中国南方之间的古地理密切联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朱敏王俊卿王士涛
关键词:下泥盆统系统发育古生物地理
云南昭通早泥盆世肉鳍鱼类—新属(英文)被引量:3
2008年
记述了产于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基干肺鱼形动物一新属、新种——多孔弓鱼(Arquatichthys porosus gen.et sp.nov.)。新材料包括一件较为完整的下颌和鳞片若干。与基干肺鱼形动物相近的特征有:第四下齿骨水平凹线呈"L"形;下颌表面可见许多不规则排列的感觉管开孔;具三块冠状骨;冠状骨侧部为宽阔的小齿带;侧联合齿骨附着区较小;颌收肌窝大;菱形鳞片具明显的前腹突。鉴别特征包括下颌背缘明显隆起,以及后缘具加长的被覆压区。多孔弓鱼的发现为探讨肉鳍鱼类的早期分化提供了新的资料,在早期肉鳍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框架下讨论了鳞片的特征演化序列。
卢静朱敏
关键词:早泥盆世
贵州空棘鱼属的修订与系统发育分析(英文)被引量:3
2009年
依据在云南富源中三叠世法郎组竹杆坡段发现的新材料,对关岭贵州空棘鱼(Guizhoucoelacanthus guanlingensis)进行了补充描述,并修订了鼻骨、顶骨、后顶骨、额外肩胛骨、眶后骨、偶鳍、鳞片等特征。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贵州空棘鱼属与Whiteia+Piveteauia构成姐妹群,其共有离征包括:两对顶骨的大小相近,第一背鳍鳍条数小于8。建议将贵州空棘鱼属归入怀特鱼科(Whiteiidae)。
耿丙河朱敏金帆
关键词:中三叠世系统发育
云南文山大窗鱼(Macrothyraspis)属一新种被引量:4
2005年
记述了产于云南文山古木早泥盆世坡松冲组华南鱼类大窗鱼一新种——长矛大窗鱼(Macrothyraspis longilanceus sp.nov.)。新种头甲呈头盔形,吻突与角均很发育,中背孔呈后缘前凹的桃形,头甲背面具一对蚕豆形的背窗,纹饰为细小的粒状瘤点,这些特征与属型种——长角大窗鱼(Macrothyraspis longicornis)相似。但新种吻突特别长,约为头甲中长的2 倍,眶孔背位,两个背窗之间脑腔和迷走腔区域相对较宽,两个侧向延伸的角向后倾斜,末端不前翘等,与属型种区别明显,应为该属的一新种。
王俊卿盖志琨朱敏
关键词:下泥盆统无颌类盔甲鱼类
浙江和江西二叠/三叠系界线层上下的辐鳍鱼类化石与鱼类的绝灭、复苏和辐射被引量:6
2007年
记述了浙江长兴县煤山剖面、江西修水县四都乡东岭剖面和信丰县铁石口镇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层上下的辐鳍鱼类6个类别的微体化石,包含2新属2新种,它们是:赵氏浙江鱼(Zhejiangichthys zhaoi gen.et sp.nov.)和小齿葆青鱼(Baoqingichthys microdontus gen.et sp.nov.)。这是包括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在内的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上下辐鳍鱼类微体化石序列的首次报道。在总结煤山剖面已记述的鱼类大化石和微体化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长兴煤山剖面二叠纪末鱼类的集群绝灭。绝灭发生得很晚,持续的时间很短,规模也很大,绝灭率高达93%。讨论了华南二叠/三叠系之交大绝灭后鱼类的复苏和辐射,认为鱼类和牙形类一样都是大绝灭后在三叠纪最早复苏的类别,最早复苏的鱼类为裂齿鱼类;鱼类从绝灭期到辐射期仅用了1.3 Ma到4 Ma,从地质时间考虑,大绝灭后鱼类的复苏和辐射是相当快的。华南早三叠世以裂齿鱼类的张氏鱼(Zhangina)和软骨鱼类的弓鲛(Hybodus)为代表的组合替代了晚二叠世以古鳕类的中华扁体鱼(sinoplatysomys)和软骨鱼类的中华尖齿鲨(Sinacrodus)为代表的组合。华南晚二叠世海相地层产出的辐鳍鱼类和软骨鱼类的一些土著属与产于特提斯区三叠纪的一些属非常相近,表明华南下扬子区很可能是后来繁盛于特提斯区的三叠纪鱼类的发源地。
王念忠金帆王炜朱相水
关键词:集群绝灭
Buchanosteus(节甲鱼类)的新材料及其生物地层学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记述了采自广西永福附近泥盆系的一鱼类化石标本。根据头甲轮廓和内颅特征,将其归入节甲鱼类。头甲的宽度大于后松果区长度,中颈片为梯形,后边缘片有较长的后突。内颅吻囊与筛后-枕区分开,耳区短;前眶后突不明显,位置靠后;后眶后突明显,远端不分叉。因此新材料应归入巴坎鱼属(Buchanosteus)。但眼孔大并朝向背侧上方,骨片上粒状突起纹饰的冠部和基部没有星状嵴等特征与Buchanosteusconfertituberculatus(Chapman)不同,所以新材料应代表一新种,即Buchanosteusguangxiensissp.nov.。还对澳大利亚与中国华南地区当时的古地理关系进行了讨论。
王俊卿
关键词:早泥盆世
浙江安吉志留纪真盔甲鱼类一新属被引量:10
2005年
记述了浙江安吉地区志留纪真盔甲鱼类一新属——安吉鱼(新属)(Anjiaspis gen.nov.)。新属的主要特征是:中背孔呈纵长的滴水形,前端稍尖,距离头甲吻缘较远,后端圆钝,明显位于两眶孔前缘连线之前;眶孔较小,位置十分靠近头甲中线,并距离头甲后缘较近,眶孔前区长于眶孔后区;松果孔大致位于两眶孔中心连线上;感觉管系统大致呈格栅状分布,可见4条纵行干管及联络它们的横行管,横行管由侧横管和中横联络管组成,其数目均比较多;鳃囊6对,纹饰为均匀分布的细小粒状瘤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支系统学的方法对其系统位置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新属代表了真盔甲鱼类的最原始类型。
盖志琨朱敏
关键词:志留纪
中国古生代中期盔甲鱼类及其古地理意义被引量:12
2005年
盔甲鱼类是古生代中期化石无颌类的主要类群,其分布主要限于我国境内以及越南北部。至目前为止,在我国已发现并鉴定的盔甲鱼类计有48属68种,其中志留纪14属19种,遍布川、陕、鄂、湘、皖、浙、赣、新等省(区);泥盆纪35属49种,遍布宁、川、黔、桂、滇等省(区)。本文不仅对含盔甲鱼类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而且根据盔甲鱼类在中古生代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自下而上划分了9个盔甲鱼化石组合与1个盔甲鱼层,并认为这些化石组合和盔甲鱼层之间的演替与当时环境条件的变化及古地理、古构造的变迁密不可分。另外,通过对盔甲鱼类形态学及古生态学的研究,认为盔甲鱼类应是一类行底栖滤食性生活、运动能力不强的类群,其主要生活环境为靠近古陆边缘的海域。由于其迁移扩散能力有限,宽广的陆地以及宽阔的海洋均成为其迁移、扩散的障碍,因此盔甲鱼类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地理意义。最后,根据盔甲鱼类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征,并结合大地构造学及古地磁学方面的资料,对中古生代我国三大主要板块之间的古地理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性研究,结果表明古生代中期中国三大板块具有十分密切的古地理关系,它们彼此相接或相邻,并同属于一个鱼类动物地理区系即泛华夏盔甲鱼类区系。
赵文金
关键词:盔甲鱼类古地理古生代地层化石组合生活环境
云南早泥盆世西山村组华南鱼类的首次发现被引量:5
2007年
记述了云南曲靖地区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华南鱼类一新属———王冠鱼(Stephaspis gen.nov.)。新属发现于西山村组下部致密坚硬的石英砂岩中,其主要特征是:个体较大的华南鱼类,头甲呈长盾形,后缘向后凸出;角发育,侧向延伸,末端向头甲后侧方自然倾斜,内角不发育;具吻突,但不甚发育;中背孔较大,呈纵向椭圆形,前端稍尖,后端圆钝;眶孔较小,圆形,背位;头甲背面具一对背窗,呈狭长椭圆形,靠近头甲侧缘;感觉管系统不甚发育,仅见后眶上管、侧背管、侧横管及背联络管,后眶上管呈V字形;纹饰为细小的粒状瘤点。新属不仅是华南鱼类在西山村组的首次发现,也指示了目前华南鱼类出现的最低层位,为探讨华南鱼类的起源与早期辐射提供了重要资料。
盖志琨朱敏
关键词:新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