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3065)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3
相关作者:施生根汤楚华裴振华史亮牛忠英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单胞菌
  • 6篇牙龈
  • 6篇牙龈卟啉单胞...
  • 6篇卟啉单胞菌
  • 5篇牙周
  • 3篇电化学
  • 3篇牙周炎
  • 2篇牙周夹板
  • 2篇牙周炎患者
  • 2篇龈沟液
  • 2篇细菌
  • 2篇慢性
  • 1篇血链球菌
  • 1篇血清
  • 1篇牙周病
  • 1篇粘接
  • 1篇粘接性
  • 1篇术前
  • 1篇术前后
  • 1篇内外因

机构

  • 6篇解放军第30...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施生根
  • 6篇裴振华
  • 6篇汤楚华
  • 6篇史亮
  • 5篇牛忠英
  • 1篇熊春阳
  • 1篇白忠诚
  • 1篇党平
  • 1篇马传传
  • 1篇朱涛
  • 1篇温颖

传媒

  • 2篇北京口腔医学
  • 2篇牙体牙髓牙周...
  • 2篇中华老年口腔...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年份

  • 6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解析牙周病的病因和防治被引量:5
2012年
牙周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的重要疾患之一,其病因复杂、疗效不确定,直困惑着口腔医学的研究领域。作者根据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将牙周病的发病归咎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即先天性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力、牙齿的形态和排列、身心健康状况、易感性等;外因即获得性因素包括菌斑微生物、咬合创伤、个人习惯、患者的认知情况、年龄以及精神因素等。内外因双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影响和制约着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弄清致病的主要矛盾,针对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改变内因即增强组织抗病与修复能力和/或改变外因即削弱致病因素的损伤,实现对牙周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可使罹患的牙周组织向康复方向转归。
师苏萌施生根白忠诚汤楚华史亮党平
关键词:内外因辩证关系牙周病病因
三种牙周细菌定量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电化学测菌法用于牙周细菌定量检测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作为质控标准菌株,采集40份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沟液样本,分别运用电化学测菌法、细菌培养和实时定量PCR法对龈沟液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进行定量,比较3种定量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细菌浓度的对数与电化学测菌法的标准化阻抗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电化学测菌法获得的细菌数多于细菌培养,少于实时定量PCR方法;电化学测菌法检测结果与细菌培养、定量PCR检测结果正相关(P<0.01)。结论电化学测菌法在一定细菌浓度范围内可用于牙周细菌定量检测。
裴振华施生根牛忠英汤楚华史亮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聚合酶链反应细菌培养
慢性牙周炎患者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观察粘接性夹板固定慢性牙周炎患者松动患牙前、后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的数量变化及牙周状况,以期为评价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19例(76颗松动患牙),记录比较牙周治疗前(基线)、经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3、6、12个月的牙周状况(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变化;采用电化学测菌法检测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的数量变化;评估患者对夹板固定后美观、功能等方面的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牙周夹板固定后各时间点的牙周临床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龈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数数量较初诊基线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夹板固定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牙周夹板的美观、咀嚼、发音及舒适的满意度为84.2%以上。结论:慢性牙周炎经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可有效固定松动患牙,使之恢复咀嚼功能;加强口腔健康指导,定期实施牙周维护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牛忠英裴振华施生根汤楚华党平史亮
关键词:牙周炎牙周夹板
洁治术前后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含量与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龈上洁治术后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30例慢性龈炎患者,采集洁治术前、后患牙的龈沟液,以健康的第一磨牙为对照,应用电化学测菌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数量,同时记录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结果龈上洁治术前患牙与健康对照牙龈沟液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绝对数量有显著差异性(P<0.05);龈上洁治术后慢性龈炎患者临床指标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均有明显下降(P<0.05);龈上洁治术后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绝对数量亦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龈沟液内牙龈卟啉单胞菌含量变化临床指标一致,可以反映洁治效果。
马传传施生根裴振华牛忠英史亮
关键词:慢性龈炎龈上洁治术牙龈卟啉单胞菌
免疫磁分离技术在电化学测菌法特异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结合免疫磁分离技术实现电化学测菌法特异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结合特异抗体的磁颗粒捕获分离目的菌,观察免疫磁分离前、后检测样本的阻抗变化。分析磁颗粒、杂菌、抗体浓度、反应时间、温度、pH值对阻抗测量的影响。结果:与初始菌液相比,免疫磁分离后的阻抗值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磁颗粒和杂菌未对阻抗测量产生明显干扰;抗体浓度为1∶10稀释时系统阻抗变化最明显;抗原抗体结合30 min时系统阻抗变化最大,延长时间未见增加;温度在25~37℃范围内,系统阻抗变化较平稳,超过37℃时,系统阻抗值出现下降趋势;pH在7.0~7.5之间时,系统阻抗值较平稳。结论:免疫磁分离技术能够与电化学测菌法结合,实现细菌的特异检测。
裴振华施生根牛忠英史亮汤楚华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
唾液、血清和脓液对电化学测菌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唾液、血清和脓液对电化学测菌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磁分离捕获牙龈卟啉单胞菌后进行电化学阻抗测量,观察唾液、血清和脓液对电化学测菌法检测限和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结果:唾液对电化学测菌法的检测限无影响,但可降低其检测灵敏度;血清对电化学测菌法的检测限和检测灵敏度均无明显影响;脓液明显影响电化学测菌法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测。结论:应用电化学测菌法检测样本时应避免脓液的污染。
裴振华施生根牛忠英史亮汤楚华
关键词:唾液血清脓液牙龈卟啉单胞菌
应用电化学测菌法监测粘接性牙周夹板对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细菌定植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应用电化学测菌法监测粘接性牙周夹板对老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定植的影响。方法: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应用电化学测菌法检测患者患牙和健康对照牙初诊时、牙周基础治疗后夹板固定前、固定后2周、固定后4周相应位点共128个位点龈沟液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细菌培养和定量PCR作对照,记录相应观察期患牙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水平。结果:夹板固定期间患牙检测位点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的数量显著少于初诊时,与牙周基础治疗后夹板固定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健康对照牙检测位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数量变化同患牙检测位点,而血链球菌的数量与固定前相比,夹板固定后血链球菌的数量增加。血链球菌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比值总体呈上升趋势。牙周临床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粘接性牙周夹板短期内对老年患者牙周微生态无显著不良影响。
裴振华施生根牛忠英汤楚华史亮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牙周炎牙周夹板
应用电化学测菌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电化学测菌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方法测量去离子水溶液中特定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电化学阻抗,获得针对特定细菌的敏感阻抗谱,建立特定频率下细菌浓度与系统交流阻抗值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函数关系和测得的电化学阻抗值分析待检样品内特定细菌的浓度。结果:当频率低于104Hz时,系统的交流阻抗值随去离子水溶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设定频率为1.2 kHz、待测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浓度为103~109/mL时,牙龈卟啉单胞菌浓度C的对数与系统阻抗值Z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logC(细胞数/mL)=-0.007 Z(kΩ)+10.792;单一浓度检测用时约40 m in。结论:基于电化学阻抗原理的电化学测菌法有可能成为简便、快速检测牙周致病菌的新方法。
裴振华朱涛施生根温颖汤楚华熊春阳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阻抗牙周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